当前位置:顶点小说网>历史军事>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1112章> 第315章 战火重燃(第二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5章 战火重燃(第二更)

到三月下旬的时候,北京城路边的树已经长出了新绿的叶子,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

整个北方都进入了春耕时节。

如果你现在走在北京城南边的新城,可以看见有许多农民出现在新城的大街上,他们都是来购买新农具和肥料的。

这些农民大多数来自大兴县的甲里。

你还可以看到一些新农政指挥使,带着自己甲里的人一大早就跑来北京城新城区赶集,十分的热闹。

不仅如此,你还可以看到一台台蒸汽机从南门被运输出去,它们可能会被送出北直隶,也有可能就被送到南边的大兴。

这种初代蒸汽机,要么被用在矿井里抽水,要么被放到河边抽水灌溉良田。

经过了三年多的整顿,顺天府的农业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而此时此刻,皇帝正在面见一个人。

这个人不是官员,也不是勋贵,更不是外国使臣。

而是一个民间商人。

他的名字叫徐梓琪,是北京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商人。

明末,商人在南方的地位很高,不过在北方的地位却并不高。

这两年算是改善了不少,毕竟朝廷现在有招商局,专门为交通局、水利局这些部门做招商工作。

而招标的对象就是民间一些小商人。

这些小商人在商务衙门登记注册了商社之后,就有资格参与招标,只要通过招标,就能接朝廷的任务。

例如修水泥路,例如挖矿,例如北京制造局后端产业链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开采,都可以交给他们。

而徐梓琪就是即没有工程队修水泥路,也没有人采矿,更没有人去开采原材料。

他的生意是在北京城街头买卖粮食,而且没有粮铺,就是每天自己天没亮,就挑着一点粮,进了城,蹲在路边卖。

至于粮食是从哪里来的?

家里的田,有7亩,他和他妻子两人种,母亲腿脚不好。

而他现在为什么会在乾清宫呢?

人生大多数成功其实靠的是运气,徐梓琪就是靠运气。

现在“如梦令”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农政院自己种植的苎麻和桑树园显然在未来是不够的。

崇祯便想着,既然“如梦令”的生意如此好,这商业模式算是成功了的,后端的供给得扩大啊。

便打算开始扶持民间来种植。

扶持的对象自然是最底层的小老百姓,这样才能起到标杆的作用。

于是乎便拿着大兴县去年纳税的户册随便翻看,又随便勾了几个名字,便将这些人一一宣入宫里。

这徐梓琪便是其中之一。

至于皇帝跟他聊了什么呢?

也很简单,让他去银行带一笔款,然后在顺天府买一块地,来专门种植苎麻,每年的苎麻由北京制造局收,保证他不亏钱便是。

徐梓琪也是脑子一团浆糊,自己只是个种地的,没想到就莫名其妙见到了皇帝,又莫名其妙接到了任务,出宫后还浑浑噩噩。

见徐梓琪这样的人,崇祯一共见了5个。

崇祯将高起潜叫来,让高起潜来跟进这5个人的任务。

这叫什么?

这叫从民间底层造富豪,然后在报纸上做包装,激励更多人的发财梦,如此这般,老百姓才愿意奋斗。

为什么不至于选目前北京城的富商?

选他们一是没有太大励志意义,二是堵死了底层人上升的通道。

见完这些人后,此事交给了高起潜,崇祯便也不再多问,等过段时间再看看。

倒是顾炎武和黄宗羲来求见,将大明律法最新版呈递了上来,而今天大半天,皇帝都在看最新的律法。

直到晚上,一封从辽东送来的军报,才到了北京城,这是一封正式的军报,先是送到军委会。

一到内阁,便引起了震动。

建奴调动了大规模的军队,已经向草原进发。

之前皇帝已经接到了消息,皇太极正在调兵,不过那是皇帝私人安插在辽东的探子送回来的密报。

而这一次,是袁崇焕送回来的正式军报。

这个消息震动了朝堂上下。

十万大军,毫无征兆地向草原挺进了。

现在,用脚指甲,都能想到皇太极的目的是哪里了。

朝廷现在正在大规模向关外移民,巩固草原的治理,皇太极无疑是想要趁机阻断这一切。

军委会的大臣们集体震惊,没想到去年年末的时候,皇帝召开的那一次援朝会议上推断的皇太极要进攻北府一事,竟然成真了!

好在朝廷提前做了准备,给北府和元上都一共支援了五万大军,如若不然,现在再调兵,战局瞬息万变,必然会十分被动。

不过,趁着这个机会,有人便提出来了让关宁军越过辽河,对沈阳展开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战。

这个提议被皇帝驳回去了。

什么原因?

别看皇太极调集了十万大军西进,但辽东还有二十五万大军可以召集出来。

为什么皇太极的兵力忽然如此这多了?

因为改制啊!

改制之后大家都愿意参军了?

当然不是!

建奴目前不是募兵制,而是类似于府兵制的那种,平时是农民和猎人,战时是士兵。

而战时,普通人家,是必须有成年男子入伍的。

皇太极在国内的改制虽然没有崇祯这么彻底,可分出了大量的良田给底层的老百姓,尤其是汉民,并且废除奴隶制,赢得了大多数人的人心。

过去强行入伍,召集兵马需要时间,而现在,有了民心支持,以及行政慢慢下垂到甲里,召集兵马非常快。

这个逻辑也很好理解,你只是个连吃饭都吃不起的小老百姓,你的孩子可能随时要饿死,你的母亲也随时要饿死,现在有人突然给了你田,给了你生存的空间,拯救了你的家庭。

你感谢他么?

尤其是在古代那个国家概念还很模糊的时代,底层的老百姓,只是为了活下去。

皇太极这么一手操作之后,内部的活力也被释放了出来。

仅凭关宁军,是绝对打不过皇太极的。

更何况关宁军中,还有人养私兵。

要打收复辽东,有一个很关键的点:解决粮草供给问题。

打辽东看似打的军队,实际上打的是粮草。

如果辽东前线展开全面大规模的生死决战,明军的粮草有两条路。

一是走山海关;二是从天津走海陆。

但是,这些粮草都必须从顺天府拨出去,而顺天府是京畿之地,根本没有那么大的粮食体量来保证打赢这一仗。

一旦战争陷入胶着,还是那个问题:民生崩溃。

战争消耗的粮食,不是坐在朝堂上可以算出来的,因为真实的情况中,有非常多的意外导致粮食的浪费。

没有十足的把握,崇祯是不会拿着顺天府的民生去赌博的。

只有上海港建立完后,能够通过海运从南直隶调集粮食了,那时候,再打皇太极,底气就更加足了。

不过,也有一种情况,可以在这一次,直接收复辽东全境。

。中文阅读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