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网>历史军事>明末英雄起南洋 金丰文> 第1038章 战略思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38章 战略思路

透过微微的轻纱,窗外的微弱的灯火还没有熄灭,天色已经蒙蒙亮了,但还没有完全到起床的时候。

张海再一次从更高的层次上整理了一下更高层次上的思路,不停的询问自己再做整体上的回答。这些也都没有瞒着身边人。

“为什么要准备两三年后的这次远征?是因为国库因为多年的透支快到底了么?”“钱其实根本不是问题,再有两年的时间,不仅仅是中部和东部,就是西部的农业经济也应该有所改善了。而且新朝经过建朝初期的各地摸底与移民调整,农村人均农业资源的分布更为平均。加大劳役减少雇佣的方式节省经费也不是什么问题。更别说要仅仅是抢钱抢粮抢女人,周边其实有很多比遥远的西方更弱的对手。”

“远征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惜代价的获得足够的经济与财力近代化。对外移民应该比运粮要省钱。西方殖民者的对外殖民,恐怕很大程度上就是就是减轻人口压力。每年把六十万吨粮食运过来,那最多也不过能够维持二百万人的温饱或者一百二十万人稍微好点儿的农业生活,减少一百二十万人的人口负担。可要是每年把六十万口移出去,三年的移民就能回本。二十年的时间就等于减轻了一千二百万人的人口压力。按照一点二亿人口的粗估,以及近年来依靠种种抽查估计的每年千分之十五左右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这等于是六成左右的增长人口带来的人口压力都转移出去了。而且转移的人口可以以青壮年为主,并不会给国内生育率带来怎样的影响。。。”

“问题在于:中国的地理态势相比濒临三大洲核心地带并有海运相连的欧洲来说实在是太差了。如果不展开热带开发,那么几乎就只有跨越太平洋去中美洲和西北陆路运输两条路可走。如今新朝可以动用的所有能走海路的海船,包括那些内外征战中缴获过来修修补补的船只在可以达到二十万吨左右的规模,每年可以向新大陆移民二十万人。通过西北道路展开陆路移民,估算这种仅仅相当于后世无路面土路的道路折算未来车辆的通行能力不会超过六百吨左右的运输规模。抗战时期的新疆公路大概也就在每年十余万吨汽油及十万吨以下其他物资的运输规模。而人携带的车辆实际上远比汽车更毁路面,运输能力最多折算不到二百吨每年,包括每人能够挽载重的百公斤后勤物资在内,那么连同人行体重在内,每年向外移民的能力也就在四十万人左右,仅以走人而不是走货而论,通过丝绸之路向外的通过能力实际上要超过跨越太平洋的海运。”

“在历史上的欧洲,由欧洲向各国的移民到了20世纪初才达到最高峰的每年六十万人的规模,之前远远没有这个规模。近代欧洲本土实际上要比亚洲绝大部分地方富裕的多,对外移民的人往往是以极为落魄的罪犯为住。而分权文明的欧洲也很少有大规模政府组织的有组织对外移民。”

“根据现有的摸底情况,以新朝圣主在国内的威望为筹码,让中等地方一名根本没有移民意向的底层的光棍离开故土还是要花费一定的成本才理想。但平均一年左右的充足路费盘缠加上必要的武装和安家奖励和成本,每年移民六十万人大概需要三千万两左右的成本。”

“这是一个不小的成本,当下未必能够回本,但按照现在国内工商业发展的情况,再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工商业及农业领域的税收就能够弥补这个成本了。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人口调整的情况下把移民所转移出去的土地调整集中为国有农庄增加一定的收入。这样做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带来一定的弊端。不过以新朝的组织力来看,这却是可以承受的。”

“欧洲的殖民收益除了移民和转移人口压力缓解人地矛盾之外。如日朝等地一样,文具造纸等方面的产业将是最主要的收益。甚至在殖民当地搞出发达的书籍产业和培养优秀工匠,对国内的助益也很大。文具以普通的纸张和普通的丝绸为论,每吨的价值都在千两左右。这样的物资是仅仅是平均每年二十万吨的海运回国能力,就是两亿左右的殖民收益了。而这些方面的培植产业和经济殖民,几乎不可能指望那些落后民族提供多少帮助。就连天方教世界中的一些开化者,比如萨菲王朝或者奥斯曼土耳其之类能够提供的帮助也很有限。能够提供这些东西,就只有欧洲:至少是莱茵河以西,也包括俄国和波兰等地。”

“这样一来,远征的唯一目的就是西方,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垮对手控制足够地方,这种倾国之兵的战略性行动才能得到合理的必要收益。而任何针对荒蛮土著的行为,除了震慑这些人掠夺这些人的土地以供有些的人口压力转移之外,就再无其他用处。军队西征之后应该尽量避免四处开花树敌,而以最为核心的目的为首。”

“这次行动当然也潜藏着巨大的危险。如果因为种种原因远征部队遭遇到了覆没的危险,那国内怎么办?如今的南京兵工及全国的统治体系一年可以保证生产四百万两规模的兵工并建立四万新军主力部队,可这并不够。不能像以前那样只在南京城留少量的正规部队了。最好要有两个暂编师群三万人留下来。这样队伍就算出了意外,一年之内南京城内所新建和拥有的七万主力部队也能安定局面并最大限度的应对可能的风险。。。”

就这样,从凌晨到天亮,张海认真的思索了很多的事情,并时不时的与身边人讨论,对于很多问题的理解,也就清晰起来。

“要是那卫拉特蒙古诸部还有叶部等实力能成为我们所用就好了。”张海不由最后自言自语道。自从新军主力部队兵力实力暴涨以来,张海第一次有了与外人在一定程度上“妥协”,不搞迫使对方无条件投降的强硬立场的打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