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网>都市言情>重写科技格局txt> 第九十七章 傻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七章 傻子

想不明白也就没有再去多想,这件事情暂且就这么处理了,2001年3月31日下午1点,萧博识来到了大风科创。

孟谦先带着他简单参观了一下公司,介绍了一下各个部门之后,两人才到办公室细聊。

“跟思科比,差多了啊。”孟谦自嘲着打开话题。

“不管是思科还是IBM,不也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萧博识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西装,“大风科创规模不大,却能有这样的业绩,这才更让人觉得可怕啊。”

孟谦笑着把倒好的茶移到萧博识的面前,“学长,上次忘了问你了,按照你的回国难理论,你这次回国的根本原因应该不是因为互联网寒冬啊,你怎么想的?”

“想回国确实想了很久了,互联网寒冬算是个导火索吧,我是做管理的,不像他们做技术的限制这么多,回来比较方便,就想趁这个机会看看。

这不看着看着,就看到大风科创了嘛。”

见萧博识有意直入主题,孟谦便不去寒暄,“风信如何走向国际,大风科创如何成为一家跨国企业,学长今天方便说的更深入一些么?”

这段时间,孟谦在调查萧博识,萧博识也必然在了解大风科创,这种事情大家心里都懂,心照不宣罢了,所以既然大家在互相了解后还能再次坐在一起,自然彼此都要比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更掏心掏肺一些。

不然,这一次见面都没有必要了。

然而萧博识斟酌的时间略有一些久,孟谦不知其何意,突然从桌上的笔记本上撤下两张纸,“不如这样,我们都把自己的核心想法写到纸上,看看我们的想法是否相近如何?”

“可以啊。”萧博识似乎对这种方式很感兴趣。

两人同时在纸上写了几个字,同时摊开后,孟谦的纸上写着:定位目标群体,以点带面。

而萧博识的纸上写着:市场分级,产品细化。

两人看着彼此写的内容沉默了几秒,孟谦主动开口,“我先解释吧。”

萧博识点了点头。

“风信一旦走出华夏,面对的竞争对手就不再是企鹅这样的企业,而是类似微软这样的企业,所以正面竞争的话,吃点小市场还好,吃大市场估计比较吃力。

我想的策略是把风信现在的优势,风信圈优势最大化的去匹配能对这个功能最感兴趣的群体,先不再整个战场上去跟对手竞争,而是先拿下自己优势最大的目标群体,等把这个目标群体做透做深之后,再慢慢的向外扩张。”

萧博识认可的点了点头,“我所说的,算是在你的策略执行前的准备过程,做全球战略跟做全国战略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不同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人文,环境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国家再怎么有差距,也比不上国与国之间的差距。

更何况,还要考虑到一些国际关系,国际政策,国际形势,所以我们在做国际战略的时候,第一步往往都是先对不同的国家进行市场分级,对于不同级别的市场,投入的精力和财力,投入的策略和方法是不一样的。

简单来说,全球战略,讲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

所以产品细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产品的灵活性和可变性,虚拟产品本身也是一个产品,既然是产品,就可以有产品线,而且以社交为核心设计产品线也非常容易。

用产品线去打,会比用一个单一产品去打更有可操作性,但前提是,要对产品线做出小而精的产品优势和产品特点。

就像你说的,你在华夏可以成功,是因为你的对手是企鹅,是一家同样刚刚起步的企业,当你走上国际舞台之后你的对手变成了微软这种实力雄厚的企业。

微软想要模仿你在MSN上做一个类似风信圈的东西,一两个月都够了,而且可以在界面和功能上做的比你更好。

跟拥有雄厚家底的企业竞争,不能拼大而全,要拼小而精。”

“市场分级...学长觉得即时通讯这个东西,市场大概能划分成几大块?”

“我现在还不好说,都没真正开始做调研。”萧博识保守的说道,“但我基本可以确定的跟你说,风信是绝对不可能在米国市场成功的。

像这种基础向的互联网产品,米国绝对不允许一家境外企业在米国成为龙头,因为按照风信的设计,它几乎涉及到米国用户所有的日常信息,这个产品的重要性米国绝对能看明白,你就是产品再好,也别想在米国成功。

这也是我建议做产品细化的第二个原因,比如你做一个纯粹的自我展示平台,你在图片布局,图片压缩,图片优化等功能上做出别人没有的专利和产品优势,反而容易在米国抢占市场。

你拿着这样一个产品去米国的时候,因为米国人很喜欢秀,很可能会获得用户的青睐,而当米国去评判这个产品的时候,因为只涉及到自我展示,或许他们就会网开一面。

毕竟当一个产品真的做起来了,米国虽然想限制就能限制,但这种限制也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他们会有自己的评估。

而且社交产品的一大优势在于,产品线随时可结合。”

孟谦很认真的在思考和分析萧博识所说的一切,“其实风信只要扔出去并且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有人模仿。”

“没错,任何成功的产品都会被模仿,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在全球化程度还比较低,产品只在国内发展的话还不会受到太多的注意,但一旦走出去的话就得承受得住竞争,所以产品细化后一定要有竞争力,做全球战略,第一盯市场,第二盯产品,产品不行,在国际舞台上是不会有立足之地的。

其次就是快,社交软件的核心就是用户基数和用户粘度,在被模仿的时间里快速积累用户,奠定用户基础,别人就算成功模仿了产品,可在产品没有太大差异性的情况下,就很难从你这里抢肉吃了。

除非动用国家力量这种强制手段。所以在运营角度,我跟你的想法是一样的,去找合适的客户群,可以快速传播产品并快速建立用户基数的客户群。”

“你觉得这个客户群体是什么?”孟谦眼神犀利的问道。

萧博识突然饶有兴致的一笑,“要不我们还是都写在纸上?”

“可以。”

两人同时在纸上下笔,当互相展示之后,皆写着两个字:大学。

看了对方的答案后,两人抬起头默契的相视一笑。

“学长看重的是什么?”孟谦先问道。

“社交能力,你呢?”

“社交需求。”孟谦身体向后靠了靠,摸了摸下巴道,“学长,都聊到这了,我也就不矫情了,您对大风科创有什么具体的想法么?”

“我现在的困惑是,我不知道你到底需要什么?”萧博识直接的说出了自己的问题。

“我现在最急切的就是三件事情,有人帮我管理公司,有人帮我执行海外策略,有人帮我接触海归人才。”

“海归人才?”萧博识格外对孟谦的第三个需求出现了在意,“你好像很在意海外人才?”

“确实。”孟谦没有否认,“因为对于人才归国的问题,我跟学长的看法,略有一些不同。”

萧博识,“...”

看萧博识用表情示意自己解释,孟谦开口道,“学长把海外华人分为了求生和求学,我个人的理解下,也可以说成是普通人和人才。

你认为普通人不回国,是因为回国也没什么大成就,人才不回国,是因为种种客观原因。

这个角度本身我是认可的,但我可能会更倾向于把海外华人用另一种方式区分,第一类,趋利避害的人。

你口中的普通人觉得在国外可以生活的更好所以就留在国外了,其实就是一种趋利避害,而在我看来,人才也有趋利避害的,不是每个人才不回国都是因为各种困难,有些人才不回国,也只是因为想在国外拥有更好的生活,给家人更好的生活而已。

这种趋利避害我并不持否定意见,因为这也算是人的天性,我不太喜欢去解剖人性,那并不是一件会让人快乐的事情。

但正是因为这种利己主义的客观性和天然性,我眼中的第二类华人,就是在明知道回国会过得不如国外,明知道回国会遇到很多麻烦,明知道回国会牺牲一些自我却还要回国的人,我认为,他们是有信念的人。

至于那些在国外认爹以及在国外混不下去回国的,我暂且就不讨论了。

孔子称圣,因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但圣人终究是极少数的,能知难而上的人,我就觉得很厉害了。所以我确实会很在意在当前大背景下归国的人才,或许他们中有一些也是因为家庭原因或者感情原因回来的,但我相信从概率学来说,更多的人是有信念的,尤其是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即便国家保他衣食无忧,但真正的人才我相信他在海外同样可以衣食无忧。

他们的信念,或许是对国家的热爱,或许是对国家的感恩,或许是对国家的依恋,像你考虑归国,起码你相信祖国的发展潜力,这个信念在我看来是比他们的才华更重要的东西。

如果真的等有一天国家发展起来了,那个时候选择归国的人才,我反而不确定他们身上有没有这种信念了。也许,他们的归国,只不过是另一个时代背景下的利己主义罢了。

这些有信念的人,容易得到别人的尊重,却也被很多人称为傻子,很奇怪,这个时代正在逐渐推崇利己主义,利他和牺牲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甚至成为了越来越多人抨击的对象。

不过我管不了这种社会现象,我也确实对利己主义没有那么大的恶意,甚至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也挺自私的,但我能确定自己的态度,我虽然自己做不到,但我特别喜欢这些“傻子”。

所以我一直很想找到渠道去多接触在当下选择归国的人才,不管对国家还是对企业来说,华夏的发展和崛起,我坚信他们一定会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

我惜才,更惜他们身上的“傻气”。

我做梦都想招揽这些人来我的企业。”

萧博识看着孟谦,眼神复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