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网>历史军事>带着系统来大唐百度百科> 第1311章 教育改变又出新(第二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11章 教育改变又出新(第二更)

第1311章教育改变又出新(第二更)

羽林飞骑带着李隆基写的手诏往回跑,告诉宰相们安排。

小家伙困了,把鸡冠洞里的潭水弄出来,再加热一下,给小家伙洗个澡。

他一边想跟新认识的小姐姐说话,一边又挺不住,最后无奈地睡着了。

小丫头倒是精神,洗完澡,穿上暖暖的睡衣,又抱一个闻恬兰香阁里卖的大布娃娃,嘟囔着跟娃娃说话。

李易干煸了一盘柞蚕蛹,完整状态下干煸的,撒一点盐,里面的内脏都没拿出来。

干煸之前必须先焯水,蛹是从壳里新剪出来的,活着。

李隆基、李成器和李易就吃两盘菜,另一盘是毛豆,大棚中种的。

“易弟,丫头好,怎么教?”李隆基问,他嫡皇子还小,要看看教育。

“先学数学,然后物理化学,文学不用,青黛会,一个学医的人,文学基础必须高。”

李易早打算好了,回程时就教大弟子数学。

语文不需要,一个能看懂医书的人,其本身的文学素养就达到一定程度了。

“大哥、三哥,我准备推广白话文,好学。现在的文章太费劲了,报纸上写的还不够白。”

李易想要快速推广,这个时候他终于知道国家为什么简化字体和行文方面的白话化。

“有多白?”李成器从小就学,不清楚应该怎么改变。

李易微蹙眉头,看到盘子中的毛豆,说道:“比如毛豆,有好几种表达方式,我说一下。

第一种是豆未熟,荚食,其上绒,称毛。

第二种为大豆熟之前,摘取烹煮,有绒毛者,叫毛豆。

第三种则说种的大豆里面的粒差不多了,赶紧摘下来。因为上面有一点点绒毛,咱们就管它叫毛豆。”

“对,现在纸多了,易弟弄出来好不少造纸的方法,无须写在绢上,更不用杀青刻简。”

李隆基一说起此事,好有成就感呢。

以前造纸要求高,草纸、宣纸,现在啥纸都有。

用石头的东西放到乱七八糟的材料中也能出纸,而且用铅笔可以写字,毛笔就是不好的纸容易晕墨。

而报纸的背面和正面,用来写毛笔字和铅笔字都行。

如此好的技术,直接在报纸上扔出去,还有其他造纸的方法。

谁愿意学都行,不保密。

这对于大唐的知识传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解决的是基础层面的问题。

“易弟,若如此,文学岂非不美?”李成器喜欢看诗赋,读着舒服,带韵的,朗朗上口。

“慢慢的,百姓会在此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文学素养。”李易对此有信心。

终归是有人最后会对自己文明的东西学得很好。,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那时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有的确实不识字。

等到了八十年代,爆发了,大家都去学。

而后九十年代,学的人少了。

再过一些年,学的人又多了,因为网络发达了。

但是对偶传统文学能够理解的人群的比例还是小,明明有现成的词汇,他们非要创造词汇。

比如喜大普奔,本身是把四个成语给强硬地捏合到了一起。

根源在哪呢?李易认为在于外国文化输入。

比如GDP、CPI等词汇,这些都是英语的首位字母,包括P2P什么的。

洋不洋、中不中的。

对外的推崇,对内的否定与改变的想法。

顺着这个东西就变成了用汉语拼音首位字母代替的方式。

比如LZSB,输入法有的会显示楼主傻逼。

汉字代替呢,就是兰州烧饼。

包括我去年买了个表,用其首位声母来说话,觉得自己好厉害。

李易比较反感,因为对于传统文学人士来说,理解这种拼音网络语言很简单,。

但他们更希望的是,这些孩子好好学习中华正统文学,别卖弄那点文字功底,不配!

一个学古典吉他的人,想玩电吉他,几天就可以了,非常容易。

一个学电吉他的人,突然想改成古典,那么……从头学吧。

那么百姓不需要那么多的东西,他们可以看报纸,从报纸上了解情况,同时学到知识,足矣。

“大哥,知识的传播以文字和语言基准,识字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写诗赋。”

李易笑了,谁规定会写字和认字就出口成章?

文字和语言本身存在的意义是交流,难道随便一个刚学习识字的孩子就要说‘日照香炉生紫烟’?

李易想着,突然有一种理解和唾弃。

就是李白写的这个诗,有人觉得自己文采好,把一个正统的东西往黄色方面去引,感觉有意思,好玩儿。

实际上只能说这样的人太年轻,浅薄,能理解,希望以后别这么二逼。

否则遭人唾弃,文学素养太几吧低了,你吗了逼你怎么骂人呢?

“呵呵呵呵~~~”李易想着自己用骂人的话骂别人不能骂人,忍不住笑起来。

“易弟因何发笑?”李隆基吓一跳。

“没事没事,其实吧,咱们作为人,最虚伪。但大体方面,尤其是朝廷宣传,必须是三观正。”

李隆基已经知道啥叫三观了,大唐传扬的就是这个。

对人生观、价值观比较透彻,对世界观有点茫然。

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要考虑国家的事情,包括许多哲学方面的研究,他们只想自己能吃饱饭。

“易弟,新的牲畜的人工帮忙的事情之后,包括人工孵化,还有什么办法叫百姓生活更好些?”

李隆基问李易,他不会问宰辅这样的问题,宰辅也不知道。

“产业链和深加工才是最正确的发展方向,想要辅助国内,田地与手工业是基础。

想要在海外贸易上获得足够多的资源,比如粮食什么的,技术为主。

我准备把之前的缝纫机变成能够刺绣的东西,比起真正的手工刺绣,差很多。

然!比起直接卖掉的其他东西,这个机械制作出来的也行。”

李易闲聊着,又有了新的想法,大唐之外的人,机械刺绣,他们也觉得好。

缝纫机,只要加一点小的零件,就可以弄出来不少好东西。

只要有一个样板,李家庄子和衣盟赚到钱了,就会带动地方同产业的商人想办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