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网>都市言情>工业教父后续> 第270章 特别广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0章 特别广告

两天之后,《华夏信息》杂志出了最新的一期。除了常规内容之外,还增加一片特别的广而告之。

内容主要是说为了回馈广大用户,决定在年底搞一次对老用户的回馈。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像是购买几个月送一个月,像是活动优先席位,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福利和纪念品等等。

如果是生活在电商时代的人看到这份特别广告,一定会感觉十分的熟悉。大小电商,线上线下,都是这种乍一看让人心动无比,但真要冷静的计算一下,都还是“买的没有卖的精”。

这些经典的营销的技巧,自然是胡杨在电话中“传授”给管冲的。

其实这些门道说穿了也没什么神秘的,就是一些针对人性弱点的话术。但是,效果是非常好的。因为这些技巧,都是经过若干年总结提炼之后留下来的,被无数次实践证明过是有效的套路。

别说八十年代还非常淳朴的国人,就算是放在三十年后,这些同样还是好用的。

在国人对“营销”这个词还非常陌生的时候,胡杨就提前三十年,让一部分人感受了一下话术的魔力。

但具体这一份特别的广而告之,管冲并没有按照最初他和胡杨制定的计划来。他对这份东西进行了很大篇幅的删改。

而删改的目的,是有意识的弱化广告的影响。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把事情弄得不简单。让原本可以在三周内完成的计划,延长到两个月。

管冲想让速战速决变成“添油战术”。

模式和内容都非常新鲜且诱人的广告,很快就在目标人群中产生了反应。很多人都打电话对上面的“优惠政策”进行咨询,流失的部分客户也在其中。

这些人之所以会想要吃这口回头草。主要是因为管冲除了广告之外,还以华夏信息的名义,提出了十几个诚招合作伙伴的商业项目,还有未来一系列活动的预告。

这部分内容不光完全没有删减,管冲还亲自动手狠狠得注了一把水。原来他们商定的内容,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不到。其余的部分都是管冲加上去了的。

所以全部这些之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是肯定可以落实的。至于其他的,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但基本上都是随缘的。

如果措辞都是言之凿凿,那就肯定是骗人的。如果留下了回旋的余地和可以商榷的模糊地带,然后最后再加上一句“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那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当然,这个句话的位置和字体的大小颜色,会稍微的有那么一点不容易被看到。

关于这套操作,也不是完全没有反对的声音。房堃作为《华夏信息》杂志社的主编,他还是希望管冲可以稍微考虑一下这份杂志的“名声”。

如果因为房堃的担忧就改变自己已经决定的事情,那这个人就不是管冲了。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撞了脑袋的原因,竟然少有的做出了解释。

管冲说道:“我不会把《华夏信息》的名声丢了。我们写出来的东西,只要条件允许都是会兑现的。但如果发生了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比如天灾和人祸的影响,我们自然就不需要兑现,同时也不会影响名声。”

房堃似乎抓住了重点:“你的意思是会有人祸?”

管冲肯定的说道:“当然,弄出这么大动静,我们的对手怎么着也要给点回应才行。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吸引对手让他卷入添油战术之中。”

房堃顺着这个方向思考了一阵,好像突然明白什么:“不光让他们不断添油,我们还应该带着亲七大姑八大姨的去把油装回自己家里去。”

管冲点了点头:“就是这个意思。重点是这些人的身份我会帮你甄别好。到时候你以主编的身份联系他们。这次要带着大伙一起吃顿好的。”

而作为已经被预定了要请客的人,赵鲲和他的新联系人也在第一时间拿到了《华夏信息》的最新一期。

这则特别广告自然也成为了他们关注的焦点。

市场营销marketing,还是人家老美发明的东西。相比对此时的国人,无论是赵鲲还是这位新联系人里德都不会感到陌生。而两个人对于这个广告的反应,其实也差不多。

刚刚到上海的新联系人里德,在收拾行李之余,抽空和翻译表达了自己不屑。

相比现今美国市场中天花乱坠的营销手段,这张纸上的东西,在他看来就和这个国家一样落后。

当然这最后一句,他并没有对身边中国籍的翻译说,只是在心里默默的念叨了一下。作为半个中国通,“打人不打脸”这句话里德还是知道的。

为啥是半个?

因为他之前一直被派驻在香港。在这件事之前,里德已经断断续续的在香港住了几年的时间。甚至能够磕磕绊绊的说一口,当地人能够听得懂的粤语。

里德作为一个大型新闻集团的外派联系人。自然不是一个普通人。早年曾经专门跟政治新闻,后来转到经济新闻。年纪到四十后半段之后,才升级成了专门的联系人。算是一步步靠资历提上来的精英。

被管冲删减之后的东西,的确干货变得比较少。对于见过这些套路的人来说,自然是瞧不上眼的。

但里德却一直忽视了一个关键的问题。虽然肤色相同,文化同根同源,但香港和大陆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了解香港,了解香港如何看待大陆,并不能帮助他准确的了解大陆。所以他一直以来看待大陆商人的态度,都是带着那种不屑的。

在另一边,赵鲲看到这些之后就随意的扔到了一边。最近他很烦躁,而且烦躁甚至形成了某种惯性。现在他已经不再是因为事情让他烦躁,而是他主动的“烦躁”身边所有的事情。

赵鲲原本就不是一个脾气修养很好的人。再经过戚扬和简有德的不断骚扰。

那种做什么事,都会遇到一些麻烦的情况,让赵鲲每天处于一种糟糕的情绪之中。不说是逮谁咬谁吧,但身边这些人基本这几天都被他骂过无数次次。

正如管冲推测的那样,这种状态下的赵鲲,是不愿意进行任何复杂思考的。所以及时有了一些变化,他也不会立刻做出反应。这就正好可以给整件事一个发酵的时间。

虽然理由不同,但无论是里德还是赵鲲都没有把这份广告当回事。以至于这两个互相讨厌的人,连一个基本电话沟通都没有。

他们俩以为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丢进这滩浑水里也不过溅起一点水花而已。但其实这不是普通的石头,而一大块的干冰。

干冰入水之后,整个水塘都沸腾了。

里德和赵鲲的傲慢,让他们认为大陆的所谓商人好像都是一个样子。所以他们并没有注意到《华夏信息》客户和购买者都有一些什么特点。

没错,因为计划经济体制的问题,中国现在的市场是落后与国际的。而企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管理也是落后于市场变化的。

里德和赵鲲的有这种认知,也并不是基于偏见,基本上算是事实,是一个绝大比例的现状。

但是《华夏信息》的客户和的购买者并不在此列。《华夏信息》最早的第一批客户都是来自广交会。

广交会在国内的规格是最高的。能参加广交会的企事业单位也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虽然其中肯定有一定比例的关系户,但总体的水准是高的。

在这个前提之下,其中一部分脑子比较活泛和有眼光的,发现了《华夏信息》的价值,而后成为了客户或者购买者。而在这之后,当这些人回到原籍,也进一步的扩大了这个群体的数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扩大并没有明显的降低这个群体的质量。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人至少在对于市场的看法和经营理念上是相近的,否则也不会做同样的选择。

整体市场是落后,但这一批人却都是先进的。他们的思想是开放的,他们眼界也是在逐渐打开的,他们同样也是更愿意主动思考的,因为他们更前迫切的希望改变现状。

而当这样一份特别的广告摆在他们面前时,在他们的心中所引发的冲击,绝对不会比干冰丢进了水塘中之后产生的反应小。

最新一期《华夏信息》发售之后的第三天,赵鲲才终于发现了情况正在超出他的预期。两天来,他已经接到了几十通电话,都是与这次特别广告有关的。

虽然赵鲲依然有些烦躁,但这几十通电话让他不得不暂时让自己冷静一下,好好思考一下眼下的情况。

经过身边人提醒,赵鲲终于明白了这些电话和广告的关系,还有广告可能造成的后果。

直到此时,赵鲲才终于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