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臣的私心作祟。”
裴矩叹了口气,“千百年来河北和并州的世家之争使老臣很自然地想着要阻止卢楚入阁。”
虽然裴矩却有此心,但它远不足以让裴矩失去理智,但裴矩绝不敢提裴卢两家的外戚之争,那会严重伤害到裴致致,裴矩承担不起这样的后果。
停一下,他又叹道:“不仅仅是今天,二十年前卢倬之父卢慎原本要升为礼部尚书,但最后却被我的兄弟裴蕴网罗了罪名,被贬为上谷郡郡丞,原因也是一样,终隋一朝,卢崔白李河北五大世家就从来没有担任过尚书以上官职之人。”
张铉的目光渐渐柔和起来,作为执掌天下的君王,他不会有什么‘嫉恶如仇’的想法,他要的是平衡,以侍中平衡中书,以九寺平衡尚书,以相国平衡相国,这里面也包括以世家平衡世家。
但张铉知道,卢楚之事裴矩必须做出交代,否则他就不是天下君王了。
张铉目光变得柔和起来,“裴公写一份辞呈吧!”
裴矩浑身一震,他最担心之事果然来了,他眼神黯淡下来,目光变得无比苍老,半晌,用一丝极为苦涩的语气道:“老臣这就告老还乡!”
张铉有点奇怪地回头看了看他,哑然失笑道:“裴公为什么要告老还乡?”
裴矩心中一颤,眼中有点燃了一朵小小的希望火苗,他连忙低下头,生怕张铉看出他的心思,但张铉并没有再回头,负手望着帐顶道:“我一直在考虑怎么安置德高望重之老臣,如果裴公不嫌,就屈居司徒吧!”
三公中的太尉、司徒、司空,张铉最终没有把地位最高的太尉给他,就算是这样,裴矩也喜出望外了,他深深行一礼,“老臣遵旨!”
张铉转身看了他片刻,又问道:“让裴弘为黄门侍郎,裴公可有意见?”
裴矩摇摇头,“多谢殿下好意,他资历不足,揠苗助长未必是好事。”
张铉淡淡道:“我不这样认为!”
停一下,他又笑道:“裴公知道我准备让谁替代裴公入阁吗?”
“愿闻其详!”
“我准备让房玄龄入阁。”
裴矩半晌说不出一句话,他忽然明白了,恐怕张铉在构思多相制之时就考虑让自己出局了。
这时,外面的鼓声隆隆敲响,张铉笑道:“祭典开始了,我们走吧!”
他转身快步离开了大帐,裴矩终于下定决心,房玄龄这么年轻也能为相,为什么自己长孙不能出任黄门侍郎,也罢,张铉既然坚持,那就先让长孙做几年黄门侍郎,然后再去地方做太守,再从地方回来之时,就该是相国了。
.......
祭典十分平淡,由百名官员和千余名挖河的劳工代表组成,他们主要祭祀河神,仪式也很简单,由张铉念完祭文后,将三牲抛入湖中,众人跪拜后便结束了,前后不到一刻钟,但重要的不是仪式本身多么隆重,而在于虔诚,摄政王亲自来拜祭,足以证明祭典的虔诚。
结束了祭典,士兵们开始收拾营帐,数十艘大船缓缓驶来,官员们准备乘船回去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在百官之中迅速传播,德高望重的裴矩因年老多病请辞门下侍中一职,请求退出紫微阁,而更让众人吃惊的是,摄政王似乎已经接受了裴矩的辞呈。
这个消息让已经被多相制扰乱得疲惫不堪的百官们再次兴奋起来,开始猜测将由谁来接裴矩的相位。
若论资历,刚刚出任刑部尚书的杨恭仁最合适,但摄政王行事每每出人意料,最后会是谁入阁,每个人的心都被钩了起来。
在为首一艘大船内,张铉负手站在船窗前,脸色阴晴不定,目光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望,在船舱的另一角坐着军师房玄龄,他却很平静,不过嘴角的笑意中却有一丝苦涩,就在刚才他拒绝了张铉的提议,拒绝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相位。
这着实让张铉想不到,一种为人君的挫折感使他恼怒起来,只是他喜怒克制已深,流露出来的只是失望。
“为什么?”张铉需要一个理由化解心中的怒火。
“你要给我一个理由!”张铉目光锐利地注视着房玄龄。
房玄龄依然平静如水,连刚才嘴角的一丝歉然也没有了。
“规则!”房玄龄淡淡说道。
“什么规则,我听不懂!”
张铉终于有点暴怒了,他天生就不是守规则的人,但这些年他却在大大小小的规则中生活,君臣之道、将帅之道、庙堂之道,甚至还有夫妻之道,折磨他着实有点烦厌不堪,今天,连他最心腹之人也在和谈规则,他压抑在心中的愤怒终于要爆发出来。
房玄龄太了解自己的主公,知道他的所思所想,他急于破坏世家间近乎固化的利益分配,硬生生将自己这裉楔子打入其中,挑起世家之间的不满和内讧,这确实是高明的帝王之术,只是主公有点太急于求成了。
房玄龄站起身,直视张铉的目光,“天道自然,人道法则,纵然殿下本身是制定规则之人,但制定规则本身也不能为所欲为,没有了规则的束缚,人心也就散了,隋唐争霸,胜负应决定于战场之上,决定于国力之间,若北隋内部分裂,人心涣散,殿下还拿什么去争霸?”
房玄龄的铮铮直言如一记警钟在张铉耳边敲响,他心中顿时乱成一团,房玄龄的诤言已经让他有点明悟了,但这种明悟还有点浑浊不清,就像一团乱麻找到了第一个线头,他需要时间来慢慢理清心中的混乱。
但至少他情绪中已经没有了之前的狂躁,变得冷静下来。
“先生请继续说下去。”
房玄龄见主公已经冷静下来,他欣慰地坐下继续道:“从汉开始,朝廷就有一种默契的规则,不经州县,不能入省台,也就说没有治理地方的实践经验,是不能进权力中枢决断天下之事,当然,这里面不包括殿下,而是指大臣,微臣知道殿下是想在紫微阁安插自己的心腹,但有韦尚书在其中,就已足够,而且殿下也要相信紫微阁七相,他们是殿下之臣,君臣若没有信任,何以治理天下。”
张铉默默点了点头,房玄龄说得对,他如果不信任自己任命的相国,多相制还有什么意义?
停一下,房玄龄又笑道:“微臣也凡人,怎么不想当相国,那是微臣多少年前就梦寐以求之事,等天下平定,微臣恳求殿下让我地方为太守,历练十年后再回朝,如果那时殿下再任命微臣为相,微臣一定不会拒绝。”
张铉也笑了起来,点点头道:“好!我答应你,这个本属于你的相位,我在十年后再给你!”
.........
在船队即将抵达中都之时,摄政王的敕令终于下达,刚刚任命为刑部尚书但还没有上任的杨恭仁又重新被任命为门下侍中,加封紫微阁资政,刑部尚书改由尚书左仆射卢楚兼任,同时中都尹裴弘提升为门下侍郎。
在敕令的最后,宣布八月初九,也就是次日,紫微阁将召开第一次资政议事。
这也就意味着多相制度正式开启,之前困扰了众人一个多月的权力变更终于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