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开局抢了陈圆圆的儿子> 第25章 千金买马骨,先生真乃朕之张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章 千金买马骨,先生真乃朕之张良

春耕大典完毕,农人们热火朝天在地里耕种,此情此景,让人心生无限希望。

曹化淳在南京大开杀戒,用狠辣血腥的手段弹压下去官商们的抵制,开始加征商税。过些日子,就会有大量的银子运到宁陵来。

宁陵县开垦荒地和南方加征商税的政策实施下去,暂且解决了“钱”的问题。加上从京城带来的几千万两银子,足够养活当下宁陵县里的人许多年了。

接下来,要解决的是“兵”的问题,这个问题更加棘手。

李存明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道:“有什么意见和法子,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

县令刘大才道:“关键是县里人丁凋零,死的死逃的逃,十室九空,开垦荒地尚且要招募流民,又去哪里找寻那么多壮丁来当兵呢?恕臣直言,附近几个县情况都是如此。”

“岂止是宁陵一带如此呢?这么些年来,旱涝灾害不断,兵祸接二连三,南方情况稍好一些,但也苦不堪言,北方就不必多说了。”蒋德璟补充道。

刘文炳道:“两位大人,抱怨有什么用呢?皇上是让你们拿出办法来!既然北方人丁稀少,兵源不足,就去南方招募新兵。”

李邦华点头道:“这倒是个可行的法子,一来南方受灾程度轻,人口还算充足,且皇上提高了士兵的饷银,能让想吃军粮的汉子们大为心动;二来闽越地区多山,民风彪悍,老百姓吃不饱肚子往往当山贼当海盗,正是当兵的好苗子。威名赫赫的戚家军,不就是从义乌招来的农民和矿工吗?”

“嗯,就到南方招兵,朕不怕麻烦。”李存明拍板道。

刘文炳主动请缨:“臣提督京营,招兵是臣的职责所在,臣愿意亲自去南方一趟。”

“皇上,还是让老臣去吧。”李邦华站起来,说了自己的理由,“臣是南方人,又在南方当了很多年的官,熟悉情况,也有不少故交,做起事情来比刘大人更方便一些。”

“不,招兵的事情交给刘文炳去做。”李存明看着李邦华,笑道,“朕还有一桩更为要紧的事情要拜托李爱卿,朕要让你去招贤纳士。”

说着,拿出一份名单来,递给李邦华。

名单上写着许多人的名字,分别是:毕懋康、宋应星、张国维、堵胤锡、张煌言、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等人,而且还标注了这些人大概的落脚地。

毕懋康是齐天明临终前上表举荐给皇上的,此举提醒了李存明,是时候招纳人才了,他便凭着记忆写出一份名单来。

有些人,李邦华是知道的,比如张国维曾任兵部尚书,是李邦华的老上司;堵胤锡、张煌言二人在士林中颇有名气,毕懋康曾在京城任职,主持过军器局工作,李邦华只闻其人素未见面。

但剩下的那几人,李邦华就没听说过了,皇上怎么知道这些人的?

“李爱卿,请得这些人前来,不亚于给朕请来了千军万马!你一定要用心,放低姿态,一次不行就去两次,学一学刘备三顾茅庐。另外,不管他们来与不来,每个人都给十万两银子当安家费。”李存明说得很严肃。

蒋德璟惊呼道:“皇上,会不会礼遇太重了?又是李部堂亲自去请,又给十万两的安家费……”

李存明哈哈大笑:“户部尚书就是户部尚书,提起钱来就敏感得很。你是不是因为这段日子见朕花钱如流水,担心再多的钱也不够用?”

“钱嘛,挣来就是花出去的,只要用到正处即可。”

“朕还担心十万两的安家费给少了呢,古人千金买马骨,朕自然不甘落后!朕要通过此举告诉天下人,大明朝什么最宝贵?不是金,不是银,也不是古玩玉器珍宝字画,是人才!一个个像卿等公忠体国的人才,才是朕最稀罕的宝贝!”

这几句话,字字句句如同暖流融进大臣们心里,他们深受感动。

李存明笑道:“只要有才能,尽管来找朕,要官给官,要钱给钱,要女人嘛……可惜朕身边也缺少女人。”

臣子们哈哈大笑,笑过之后,便尽心尽力去完成各自的任务。

……

招募新兵,收揽人才,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事情。

李存明一边耐心等待,一边去校场上看周遇吉操练兵卒。周遇吉是难得一遇的将才,他操练兵卒自有一套,李存明当然不会去指手画脚班门弄斧。

“只是后世的练兵之法,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等我思考成熟了,跟周遇吉好好探讨一番,挑选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法子加以运用。”

“其实也不必借鉴后世的练兵之法,只需把戚继光那一套法子拿过来,也够用了。嗯,我得去找一找戚继光留下来的兵书。”

士兵们正全神贯注操练,突然出现一阵骚动。原来是长平公主骑着一匹马,握着一张弓飞驰进入校场,要加入到队列之中去。

“公主,当兵打仗是我们老爷们的事情,您不要为难我。”周遇吉劝道。

李存明走过去,叹道:“罢了,既然这丫头喜欢,就让她加入队列吧。周将军,在军中不管什么人都要一视同仁,你怎么训练别的士兵,也就怎么训练长平公主。”

“长平,吃了苦头,不许到朕这里哭鼻子!”

“知道了!”长平公主早已举着弓箭,跑到队伍里去了。

这一天傍晚,天气阴冷。臣子们都忙事情去了,县衙里显得有些冷冷清清的。

李存明四处逛了逛,推开前院一间偏房的门走了进去。衙里的书吏、差役们一般就在此处办公候命,但此时屋里只有一人,烧着一盆炭火。

此人很面生,以前没见过,相貌有些奇特,耳朵很大。他抬眼看了看李存明,微微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便埋头继续奋笔疾书。

“你在写什么?”李存明问道。

“奉了蒋尚书的命令,造册登记流民开荒的情况。”

李存明点点头,此项工作很紧要,便不打扰他,独自坐到火盆边烤火。

忽而想起昨夜临幸袁妃,恩爱缠绵之后,自己躺在床上一语双关叹息:“宁陵县小,屋里的床也小,朕施展不开手脚,展现不了雄风啊!”

当时袁妃就笑了,眉目含情娇嗔道:“皇上,您好坏!”

想到这里,李存明拨弄着炭火怔怔出神,自言自语道:“宁陵确实太小了,朕何时才能一展身手?”

“陛下要大展身手,倒也不难!”那个书吏道。

李存明回头看着他:“不知先生姓名,先生若有高见,还请赐教!”

“在下闫尔梅。”

“哎呀呀,你就是闫尔梅?”李存明惊呼一声,急忙站起来,笑容可掬道,“先生何时到了宁陵,又怎么成了个书吏?朕有怠慢之处,还请先生见谅!”

这一回轮到闫尔梅吃惊讶异了,问道:“皇上,您认识我?”

闫尔梅,复社巨子,是明末著名的大文人。但此人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文人,不只会舞文弄墨,还胸有策略。

南明弘光朝,史可法曾想过振作一番,趁李自成被建奴打得溃不成军时,积极调遣军队北伐。

高杰领兵到了睢州,却被暗中投降满清的许定国诱杀了,导致北伐蹉跎。高杰被杀,他的部下惶惶无主,闫尔梅劝史可法认高杰的儿子为义子,史可法不听。

闫尔梅又劝史可法收拢兵将,继续北伐西征,史可法又不听,只顾着逃回扬州。

最终的结果,就是高杰的几万人部下四散而逃,有的甚至投降满清,成了建奴南下的带路党。

后世的人因为史可法在扬州殉国,往往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其实史可法就是个迂腐无能的书呆子。

在李存明看来,十个史可法也比不过一个闫尔梅,就像三国时期的曹植那些文人一样,他们品行或许高洁,文章或许写得漂亮,却无论如何不能跟郭嘉、诸葛亮等人相提并论。

宁陵保卫战打赢之后,李邦华给闫尔梅写了一封信,招他来为国效力。信中说当今皇上有唐宗宋祖的雄才大略,皇上预言李自成守不住京城,建奴会入关。

李邦华知道闫尔梅有傲气,就跟他约定,可以暂且观望,倘若皇上的预言实现了,请他一定要到宁陵来,千古圣主难得一遇,怎能白白浪费胸中才华。

后来李自成果然在山海关大败一场,往西退逃,多尔衮带着满清铁骑入了关,正准备迁都。

闫尔梅当即赶来宁陵,但此时李邦华去了南方。蒋德璟不知道闫尔梅的大名,安排他当了个书吏,他为人有傲气,也懒得拿出李邦华的书信来自抬身价。

听了闫尔梅的叙述,李存明道:“朕就说李邦华老成谋国,他替朕请来先生,那是大功一件!先生快请坐,朕命人拿来酒食,咱们彻夜长谈。”

正说着,巩永固急匆匆跑进屋里,叫道:“皇上,高杰领着大军急速向西开拔,说是要去睢州,继而攻打开封!我们要不要提防?”

高杰坐镇徐州、泗州,要领兵去攻打开封,必须途径宁陵地界。而此人跋扈骄横,巩永固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朕前些日子刚下了旨意,给高杰等人封了爵位,让江北四镇不可妄动。怎么高杰突然要攻打开封了?”李存明问道。

“好像是史可法等南京官员的主意,他们打着联清平寇的旗号。”

“胡闹!”李存明皱紧了眉头,心想该来的总要来吗?

急忙下令道:“巩永固,你亲自去拦住高杰,让他领兵返回徐州,不许他去睢州。”

闫尔梅不解道:“皇上这是何意?我看让高杰趁乱收复了开封,局面对朝廷来说更加有利。自古以来,中原不可一日无河南,河南一日不可无开封,开封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闫先生,朕也想收复开封。可朕有预感,高杰会死在睢州,许定国会杀了他。你相信朕的预感吗?”

“当真如此?”闫尔梅摸着胡须,突然眼里迸射出一道寒气森森的杀意,“那就更应该让高杰去睢州了!皇上不是缺兵少将吗?不是嫌弃宁陵太小吗?”

李存明愣了一愣,明白了闫尔梅的用意,他是想借刀杀人,再让皇上趁机收编了高杰的军队。

此人好阴毒啊,不过朕喜欢!

闫尔梅似乎看穿了李存明的心思,问道:“怎么,皇上是不是觉得我这个计策有失光明正大?”

“不,朕觉得先生真乃朕之张良,请先生受朕一拜!”李存明鞠了一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