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一起推着犁车犁地,已经几个月没有下雨了,土地又干又硬,即使几人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犁车也只是艰难前行。
“再用力拉!”
“你们也用力推啊!”
瘦骨嶙峋的农夫们满头是汗,哼哧哼哧地使劲。
忽然只听“咵”的一声,他们前几天刚搭起来的新犁车竟然散架了。
农夫们面面相觑。
年纪最长的老者弯下腰看了看散架的木块,确定这东西是没法修缮了,只能重新制作。然而他们家里已经没有能够用来做钉子的铜铁了,只能用木头和绳索制作新的农具,总是容易散架。更糟糕的是,再延误几天,今年春耕就来不及了。
老者唉声叹气。
一名年轻人狠狠踹了脚散架的木头,骂骂咧咧道:“还种什么地,反正等秋天一到,盗匪就来抢粮食了,咱们辛辛苦苦都是替强盗种的,老子不干了!”
他又狠狠踹了几脚坏掉的农具,把农具彻底踹得四分五裂。随后他的情绪忽然崩溃,先是捶胸顿足地“啊啊”狂叫了一番,最后蹲在地上抱头痛哭起来。
剩余的几人有的安慰他,有的则暗暗抹起眼泪来。
北方已乱了数年了,自打叛军攻入京城,朝廷被侵占,中原彻底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官府的能力越来越弱,各府能守住自己的城池就不错了,乡间的秩序近乎彻底崩坏。盗匪流寇横行霸道,百姓流离失所。
他们这些人刚刚熬完一个饥肠辘辘的冬天,原本的农具都被盗匪抢走或毁坏了,刚刚重拾心情打造了新的农具,转眼又坏了。他们已经彻底鼓不起劲来了。
反正,他们能不能活到今年秋收也未必。没准再过几天,他们就要被饿死了吧……
几人正颓丧间,忽听远方隐隐有声音传来。有人眼尖,率先看到远处黑压压靠近的大军,顿时吓了一跳:“你们快看那里!”
众人忙扭过头去,瞧见大军,也都吓了一跳。
“匪军来了,快跑啊!”有人率先叫了一声,众人赶紧撒腿向树丛茂密的地方跑去,在树林间躲了起来。
没过多久,大军开近,黑压压的队伍从田埂上缓缓走过。
农夫们咋舌,小声议论道:“这军队怎么有这么多人,好长啊,根本看不到尾巴。”
“他们是哪儿来的军队?那旗上写得什么字?”
“不知道……”
这几个农夫大都不认得字,只晓得那几面旗子和士卒们的军装看着陌生,是他们从前没见过的。但不管是哪路军队,反正都不是好人,千万别出去才是。
过了很久,穿军服的人终于走得差不多了,但队伍仍然很长很长,黑压压的,有男有女,有老人有孩子,人们背着包袱,推着板车,怎么看也不像是军队,倒像是逃难的百姓。
那几名农夫被这情形弄得愣住了,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怎么有这么多百姓跟在军队后面?他们这是去哪儿啊?”
“你问我,我问谁去?”
“该不是哪个地方又让叛军占了,所以官军带着百姓出来逃难了吧?”
“可方才走过去的军队瞧着好威风,不像是打了败仗的样子啊?”
“这……”
“要不咱们出去问问?”
面对一群老老少少手无寸铁的百姓,农夫们的戒心显然小了很多。
终于,有一个人鼓起勇气跑了出去,接近那些逃难的百姓。余下的几人继续在树丛里等着。
又过了好一会儿,出去的那人终于回来了,竟然带着满脸的兴奋。
“怎么回事?”众人忙围着他询问。
“刚才走过去是蜀军和延州军!”那农夫道,“后面跟的是京城的百姓,蜀军和延州军把京城里的叛军打败了,这些百姓是要跟着他们回蜀去的!”
众人都听傻了。这什么乱七八糟的?蜀军和延州军把叛军打败了?那不是很好么?可京城的百姓怎么又要背井离乡地去蜀地呢?
面对众人困惑的脸,那农夫又把刚才听来的这段时日京城发生的事全部转述给了众人听。
众人花了好一段时间才消化这些内容,顿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这么说,那朱府尹和谢将军可是大好人啊!”
“是啊,其他军队也太过分了吧?”
“那不才是正常的么?反倒是蜀军和延州军,天下竟有这么好的军队么……”
众人忽然沉默了一会儿,忽然有人道:“要不,咱们也跟着他们走吧。听说蜀中乃天府之国,土地肥沃不说,最要紧的是太平。咱们也跟着朱府尹他们走,不必提心吊胆地留在这里好么?”
众人愣住。有人立刻摇头反对,有人迟疑,有人若有所思。
“咱们生在这儿,长在这儿,这是咱们的家乡。那成都府山高水远,咱们也只是听说那儿好,怎就能决定跟他们走?太草率,太草率了!”
“可留在这儿,咱还能有活路吗?咱还能活几天?”
“是啊。京城那么多百姓都愿意离家跟着他们走,就说明走了比留着好。”
“不行,不行。反正我是不会跟他们走的。”
几人说了半天的话,因京城百姓的队伍实在太长,竟走到这会儿还没走完。不过也快了,他们已经能望见队伍的尾巴了。
有人咬了咬牙,率先站起来道:“不管了,我现在就回去收拾东西,带上家人,我跟他们走!”说完就往村庄的方向跑。
其余几人又迟疑了一会儿,陆陆续续拿定主意,不断有人从树丛出来,回去收拾行囊。也有人观望再三,最后还是放弃了冲动,选择继续留在家乡……
……
天快黑时,大军在一条河边驻扎下来。
士卒们先去帮助跟随他们的百姓安顿,并将更加干燥温暖的地方让给百姓,随后才开始自己的扎营。
卫玥来到朱瑙身边,道:“今天这一路上又多了几个村子的人跟咱们一起走。照这样下去,没准回到成都的时候,咱们能多出七八万人来。”
“哦?”朱瑙并不惊讶,歪着头思索,像是在盘算回去以后要怎么安顿这么多人。
卫玥道:“这么多人,咱们回去以后安顿的了么?”
朱瑙笑了笑,道:“可以。只是这一路上难免艰难些。”
不管是蜀军还是延州军带的粮食,都不可能喂饱这么多百姓的肚子。不过百姓跟随他们离开,都是携带了自己全部身家的,身上多多少少有些干粮。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也不用他们接济。加上这沿路采采野果挖挖草根打打野兽,且能撑一段时日。
朱瑙大致算了算,吩咐道:“派一支小队先回蜀去……这一来一去,咱们或许能在渭南一带接上头……让他们运十万石粮食出来。”
“是。”卫玥领了命令,正要去安排,忽又想起什么,停下脚步,“……过几日咱们路过江陵府附近的时候,要不要派人去江陵走一趟?”
先前黄东玄带人连夜攻入京城中,朱瑙便显露出几分对此人的兴趣,只是当时顾着与谢无疾一起勤王,黄东玄又早早带人走了,便没来得及做什么。卫玥说去江陵走一趟,自是询问朱瑙要不要趁机去与黄东玄接洽的意思。
朱瑙却笑道:“这会儿腾不出钱给他送礼了。且先不急,过段时日再说吧。”
卫玥心道那黄东玄确实有些本事,勤王大会上各路诸侯虽然表面上都与他不对付,实际上不知有多少人会暗中拉拢他。朱瑙不着急,就不怕被别人捷足先登么?送礼急什么,先去派人去谈谈不行么?
可见朱瑙一副笃定的样子,估计没钱送礼只是随口一说,他心中另有想法。因此卫玥也就不再多说,转身安排回蜀传信的人去了。
第166章 各事其主
成都府。
徐瑜批完一摞公文,搁下笔,起身来到门口。
院子里姹紫嫣红的花儿都开了,春意正浓,霎是好看。院子尚且如此,想必去外面踏青更是美景盈目。只可惜这样美的时节也是官府里最忙的时节,无论如何也抽不出时间出去踏青。
春耕前,各州县就要对辖地的人口和耕地进行了新的统计,随后将统计结果上报给成都府,成都府的官员们将对各州县上报的情况进行整理和汇总。若查出有任何疏漏或错处,还要打回州县重新核查。
另外春耕前贫困的农户也会向官府申请借贷,借取种子、农具和钱粮,等今年丰收时再归还。
还有农忙时节民间的官司也会变多,农户们常常会为了一亩三分地而发生矛盾,最后闹到官府……
好在事情虽然多,但朱瑙走之前便已将大方向定好了。户籍田亩的统计只需要在去年的记录上进行增减,不必再重新造册;其余案子也只需按照章程办事便可妥善解决,虽有许多小事,却无一桩大事,日子倒也过得太平。
徐瑜在院中休憩了一阵,眼瞅着与官员们议会的时间快要到了,他便起身赶了过去。
到了堂上,几名官员依次向徐瑜汇报自己近些时日来的公务,正说着,忽然有信使来到堂外。徐瑜瞧见信使,忙指了话头,道:“进来。”
那信使便走进堂内,向堂上所有官员见礼,又朝徐瑜道:“少尹,朱府尹与卫将军已在回蜀的路上,还有一月左右便可抵达蜀中。”
徐瑜听到朱瑙终于要回来的消息,顿时喜上眉梢。但听清信使的话后又不由一怔:“怎么还要一个月?”便是从京城回到成都府,一个月的时间也足够了。这信使是既然是先遣回来送信的,总得扣掉他自己赶路的时间,怎么还要一月之久?
却听信使道:“朱府尹此番带领中原几万百姓回蜀,为照顾百姓,难免耽误脚程。朱府尹命少尹尽快准备粮草支援。”说完掏出朱瑙的手令交给徐瑜。
满堂的官员听到这话顿时哗然了!
带领中原几万百姓回蜀??府尹这趟去中原到底是干什么去了???不是做生意吗???他们还等着府尹如往常一样赚得盆满钵满的回来呢,可是……中原几万百姓是怎么回事啊?!府尹明明只带了两千多人出去啊!
徐瑜也不敢置信,连忙从信使手中接过朱瑙的手令看了起来。他看完以后先是目瞪口呆了半天,随后才神色复杂地将手令收起,向手下吩咐道:“去通知官库,今天务必将库中储粮上报于我。”
又朝信使道:“我已明白府尹的意思,会尽快安排。”
信使又向徐瑜行了一礼,便退出去了。
信使一走,堂上的官员们立刻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少尹,府尹的信上写了什么?什么几万百姓?”
“京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府尹他们如何耽误了这么久?”
“勤王成功了么?朝廷眼下如何了?”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都有一大堆的问题要问。徐瑜抬了抬手,示意众人肃静,官员们这才一一闭嘴,只等着徐瑜发话。
徐瑜沉声缓缓道:“天子已于冬日惨死于叛军之手。”
堂上一片静默。
小皇帝已经被叛军控制了一年多,会有这样的结局并不出乎意料。而这些地方官员与天子和朝廷也大都没多少接触,并不觉得伤感,只是难免唏嘘。
少顷,徐瑜又道:“府尹与延州谢将军率军平定了叛军之乱。如今京城被勤王会盟掌控,府尹已在带兵回蜀的路上了。”
众人略感吃惊。叛军之乱是被朱府尹和谢无疾平定的?这……谢无疾平乱不奇怪,府尹莫不是跟着蹭了个功劳吧?他们平定了京城,却将京城交给勤王会盟……想来是因为山高路远,缺少后勤,所以不得不忍痛放弃,着实有些可惜……
徐瑜再道:“中原混乱,民生困苦。府尹回程之时,京中数万百姓仰慕府尹仁义爱民,自愿跟随府尹回蜀。”
堂上众人全部呆滞了。片刻,堂上沸腾起来!
所以那数万百姓竟是这么来的?!朱瑙在中原一共才待了多少天啊?竟然能让数万百姓对他心悦诚服,背井离乡也要追随他,要知道那可是京城啊!
也有比较清醒的人,稍微想想便猜到:朱瑙自是极厉害的,可能够让那么多百姓心甘情愿跟着他走,重点并不在于他有多么仁义,而是中原已经乱成了什么样,而中原的那些官府又得有多糟糕……
得知自家府尹受到百姓爱戴,众官员自然是高兴的。但稍微冷静一下,官员们便又为了朱瑙从中原带几万百姓回蜀这个决定担忧起来。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