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节

不管是董文安,还是白诚毅几人,没开口不是想要这好处,而是看着宁启言如此卖力的游说,到后来简直是一脸的恨铁不成钢,但说了半天,却根本不是王洋他们犹豫的重点……挺好玩的。

看了半天热闹,鉴于杜程不时的扫过来,冷意越来越重的视线,董文安不得不轻咳一声,开口点出王洋他们真正的犹豫。

宁启言:“……”

恍然大悟,紧接着恶狠狠的瞪着董文安。

“看我热闹挺有意思的啊?”这几个孩子皮薄,张不开嘴明说,他就不信董文安才看出来。敢不敢早点提醒?!他刚才分析的都想吐血了好吗?!

董文安顶着一旁杜程冰冷的压力,笑眯眯的点点头:“对呀!”

宁启言噎住,深呼吸,反复运了运气,转向没了犹豫反而一脸尴尬的王洋六人。

“既然你们都知道这是好事,等明天人过来的时候就接了,至于营业执照上写谁的名字,你们自己想吧,或者问问能不能都写上。”说完,宁启言看了看天色,已经正午了,这时候不能浇地,好在跑上来之前已经浇了一大半,剩下的那些不至于一天就给晒死了。“我们回去做饭了。”

说完,宁启言拉着杜程就出了院子往回走,胡子慢悠悠的起身,路过董文安的时候,拍了拍他的肩膀,笑呵呵的说:“你猜,启言还给不给你做饭了?”说完,也不等董文安回答,就溜溜达达的走了。

董文安一脸的晴天霹雳。

他怎么忘了这茬?!自从搬过来以后,帐篷里不能做饭,他们也没再砌个土灶,都是在宁启言家蹭的一日三餐。如今光顾着看热闹了,竟然把大厨给得罪了……

白诚毅和曲东四人耸耸肩,反正宁启言不给做了,就董文安做饭,他们不挑嘴,有的吃就行。

不想做饭的董文安:tat

自从有了正式的营业执照,王洋更是理直气壮的做了个更大更醒目的牌子,直接立在院子门口——苍顶商店。

虽说现在必须用信用点才能到苍顶商店买东西,但自从刘佳和王媛媛解释是因为他们的商店已经取得政府的认可,已经成为正规商店,才不能直接接粮食,而是划信用点交易,各个买家心里却更放心里。

不管怎么说,有了政府的认可,他们身为消费者的权益就有了保障。而且现在政府下发的救济点还没有取消,等到秋收之后才会正式取消。每天还能白得一个信用点,家里有了粮食就不用再花信用点换粮,完全可以支付给苍顶商店。而且就算信用点不够了,他们还能拿着家里的玉米下山到粮店换成信用点。不过要是苍顶商店也能收粮食就好了,还省的下山一趟。

王媛媛笑呵呵的送走一个顾客,回头低声嘟囔:“又一个问收不收粮的!”

刘佳收起账本和转账的机器,坐下来:“再等等吧。”

其实自从在政府挂上号,租回转信用点的机器,按照政府的规定,他们苍顶商店可以代收粮食,而且和机器绑定的刘佳的身份证,也被放开权限,可以透支五千信用点出去。也就是说他们完全可以代收五千斤以内的粮食,然后把相应的信用点划到卖粮人的身份证上。

但是这种代收粮食对他们来说是没有任何利润的,都是原价收来以后原价交给政府,就算政府定期上来取粮,不用他们自己背下山,宁启言和董文安都不建议他们参与。

要是其他的事,虽然没有利润,但能方便附近的人家,还不用他们自己出太多力,他们当然可以顺手做一做。但粮食不一样,这可是入口的东西,还不是他们自家出产的,别说没有利润,就算有利润,也得掂量掂量敢不敢做。万一中间出点差错,他们可是有连带责任的。

至于刘佳说的等一等,眼看着气温有了下降的苗头,就快八月底了,距离地里的庄稼秋收也不远了,她们已经从之前那两个工作人员那知道消息,等秋收结束,政府会挨家挨户过来收粮食,毕竟这么多东西,总不能让大家都存家里,放不下不说,要是吃不完坏了也太造孽了。还不如换成信用点在手里存着。

而信用点的换粮比例自从玉米收获开始,重新恢复到一点信用点一斤杂粮,大米和白面的比例没有恢复,还是粮食危机时那样。其实这已经很好了,撇开大米白面,很多人都会拿收回来的玉米面换成信用点,再换成其他的杂粮。总不能因为收了玉米以后就光吃玉米面,多多少少也得换换口味。

她们家现在已经很少接到磨玉米面的交易了,倒不是说大家不磨了,而是几乎家家户户除了留种的玉米以外差不多都磨完了。

自从收玉米之后第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让家家户户差点来不及把玉米搬回山洞,那些本来打算现吃现磨的人家也在雨后背着所有的玉米过来磨成面,再怎么说磨成面的体积足以塞在山洞里,不至于放在院子里被雨淋。

那段时间简直是磨面的高峰期,不光是晚上,就连白天白诚毅他们的帐篷都得放下帆布,留人二十四小时开工磨面。否则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完成所有的订单。

不过下雨也有下雨的好处,开春之后山里不是没下过雨,但都是些毛毛细雨,也不知是不是湿气不够,山上一次蘑菇都没长出来过。但夏天这几场大雨之后,蘑菇们就冒头了。虽然数量远没有去年漫山遍野那么多,但只要有心,仔细寻找的话,每家多少也能采到一两袋子。甚至还有家里劳动力充足的,留下看家浇地的人手后,和相熟的人家搭伙离开安全区,进深山采蘑菇。

出了安全区,越往深山走,没被砍伐的树木越多,自然蘑菇的数量也多了起来,往往出去大半天,就能背回来大包小卷的新鲜蘑菇。

不过他们三家人没跟着参合,宁启言直接每家给了一大袋子干蘑菇,回去泡发了吃,够他们吃很久了。

宁启言一家因为物资充足,还有空间做依仗,食物种类很多,以前攒着的蘑菇根本没吃多少。

除了大雨之后的蘑菇,这个夏天还有一件好事就是泪湖又大规模打了一次鱼。

因为苍顶商店天天人来人往的很多,哪怕他们已经很久没下山了,也提前得到消息。白诚毅一家子直接带着三家所有人的身份证,外加宁晓文和杨宇,搬着帐篷干脆在下山在泪湖边守了三天。第一时间抢足了他们能买到的最大数量的水产,连着好几天都是宁启言和宁晓文主厨,刘佳、王媛媛还有董文安和曲东打下手,三家凑在一起放开肚皮吃了个心满意足。

而私下里,趁着白诚毅他们下山的三天,胡子和杜程还有宁启言三人一起上阵,把平台上已经成熟的水稻全部收了回来。考虑到来不及再种一季水稻,宁启言干脆改种辣椒,入冬前把辣椒收回来做成辣酱,绝对好卖。

盐作为基础调料换购点一直提供,且价格低廉。大酱他们已经在卖了,辣酱也可以做,就等着空间里种的那些辣椒收获以后就能开始做第一批。而酱油宁晓文以前虽然没做过,但宁启言下载过制作流程,根据制作方法,宁晓文已经开始尝试着做了。至于食用醋,八月初的时候宁晓文就做了醋曲,就等着发酵好,尝试开始制醋。至于糖,就没办法了,就算同样有手工制作的方法,他们也没有大量的原料。

酱油、醋、大酱、辣酱,再加上同样在宁启言和宁晓文计划中却还没来及准备的番茄酱,宁启言觉得他们这一次真的可以取代上辈子他知道的那家调味品商家,只要原材料跟得上,他们甚至可以早早的就打出牌子。

至于最重要的原材料,宁启言相信,如果自家都不够充足,其他的私人小作坊更别想了!

第85章 丰收

炎热高温的酷夏虽然让一天两次不停浇水的人们苦不堪言,但气温略降,夏天渐渐接近尾声的时候,丰收的土豆和地瓜掀起了一片又一片的欢呼。

同样还是从山下最开始收获,但不等收割到山腰,漫山遍野的喜气洋洋让住在山顶的宁启言也忍不住提前开始高兴。

等到真正开始秋收,胡子、杜程、白诚毅、张伟和张平国五人一人一把犁,并排在前面翻地。犁地之后,土壤翻开,一个个比拳头还大的地瓜露出土层,宁启言他们就跟在后面捡。

地瓜个头虽然比不得以前市场里卖的地瓜那么大,但在肥料不足,土壤肥力不够的情况下长这么大已经算是超出预期了。

整整八天,他们才把山坳里的地瓜全部收了回来。好在现在还没入秋,晚上的温度也很高,收回来的地瓜放在院子里也不怕受冷害。

王洋家的院子勉强能装下他们自己家地里收获的红薯,宁启言家的就放在宁家自己的院子中,白诚毅家直接堆在他们暂住的悬崖边的平台上。

收完地瓜没有停歇,除了宁晓文和张平国留在家里检查地瓜顺便选择一部分留种,剩下的人又投入到土豆的收获里。

土豆的种植量远远没有地瓜这么多,但因为是和玉米套种的,所以犁的时候格外小心,不管是王洋家和白诚毅家的第二季玉米,还是宁启言家改种的黄豆,都没到成熟的时间。

等到地瓜土豆全部收回来,刘佳提前约好的过来收粮的工作人员也按照时间过来了。

之前玉米收获以后,把粮食换成信用点的人家很少,大多数都是等信用点不够用了,才拿出点玉米少少的换点临时用的信用点,只有把粮食留在自己家里,大家才觉得安心。但地瓜和土豆不同,虽然张平国和宁晓文都说这次的产量远远赶不上地震以前的产量,但成千上万斤的土豆地瓜还是让以前没种过地的汪洋等人兴奋的睡不着觉。不过兴奋归兴奋,该卖的还得卖。不是不想自己留着,但没那么大的地方装啊!

除了留种的地瓜和土豆,剩下的宁启言家又留出三百斤土豆和一千斤的地瓜。其他全都卖给政府收粮的人,换回来七千一百点信用点。

两斤土豆能换来一点信用点,而地瓜则是三斤地瓜一点信用点。从换购的价位上来讲政府相当于平进平出。无论是卖还是买,政府给的价位都是这样。

这样说起来,其实政府更赔本,毕竟刚收获的地瓜和土豆水分都是最足的,同样一颗地瓜,现在称和两个月以后再称,无论怎么妥当储存,都会减轻点重量。

但是对于政府,对于国家来说,帐不是这么算的。

d市的丰收不代表整个国家的丰收。甚至在全国所有幸存者聚集的地方里,像d市这般大丰收的城市简直是凤毛麟角。所以还不等d市政府统计出大概的收获总量,中央直接下达要求,调配d市秋收的多余粮食,供给到粮食危机严重的城市。

d市政府自然听从中央的安排,但眼瞅着自家粮食大丰收,明摆着以后再跟上面哭穷的底气都不足了,所以d市的领导们也小小的耍了个心眼。没有强制每家每户必须上交多少粮食,或者只允许留下多少粮食。而是任由市民自己决定。想卖粮就卖,要是不想卖就不卖。按照地震之后的经历,可以预见,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市民们肯定是至少会留出足够吃到明年秋收的粮食,甚至家里有老人的,指不定干脆多挖个山洞或者地窖,把粮食全存起来。

领导们不是心狠的只顾自家,任由其他城市的幸存者忍饥挨饿,但自家的孩子自家疼,这场全球大地震之后,在哪活着不艰难?经历过艰难困苦,酷暑寒冬,自家的市民用双手辛辛苦苦劳作换来的成果,凭什么不能想留多少留多少?!

你们家的幸存者吃不饱?关我什么事?不管是中央的指令,还是出于人道主义,我都提供粮食了,至少能让你们这几个被中央硬塞过来的粮食危机的城市饿不死。但总不能还得管饱吧?

想多要些粮食?行啊,拿物资换!别说没物资,就是废墟里扒拉出来的钢筋铁钉都行!

说白了,因为这一世不知哪一只蝴蝶扇动了小小的翅膀,让本该出现绝收,扩大粮食危机的d市大丰收了,所以领导们的目光已经从粮食转向了依旧是一片废墟的城市。

重建的希望,已经近在咫尺。

宁启言作为一个小小市民,完全不知道上面领导们的想法和计划,但是曾经经历过一次重建,他深知要想真正开始重建,粮食是基础。反之,如今d市已经摆脱了粮食危机的掣肘,那么城市的重建,已经马上就要开始了。

拼了老命般的抢时间秋收,然后又马不停蹄的选种、储存,再修整土地。等到终于能休息的时候,已经九月底了。

宁启言无语的看着日历,感觉不过是一顿昏天暗地的忙碌,一转眼,竟然过去将近一个月,除了身体上的疲惫,都不知道时间都过到哪去了。

“我说你都躺几天了?”董文安拎着水壶走进山洞,看着还窝在炕上的宁启言无语道。

宁启言看了他一眼,心道:谁说我一直躺着了?每天还回空间做三顿饭呢!

不过这话没法说,宁启言看了看一点都没客气,就跟在自己家一样的董文安伸手在炕脚摸出来杜程临走前放着给宁启言当零嘴的地瓜干,自顾自的吃起来。

“你的脸皮呢?”

董文安笑眯眯的边吃边说:“就着地瓜干吃了。”

宁启言翻了个白眼,然后伸手:“给我点。”

董文安分出一半给他,顺便把宁启言往里挤了挤,坐上来。

“你就打算这么躺着?一直躺到你们家收黄豆?”

宁启言咽下地瓜干:“我在思考。”

“?”

“思考家里还有什么存货,扒拉扒拉都拿出来卖掉。”

董文安:“……”

宁启言坐起来,“没跟你开玩笑。”

“之前卖了那么多粮食,你们家不缺信用点吧?能被你存到现在的物资应该都是能长期储存的,继续存着呗,指不定越来越值钱,别这么早卖啊!”

宁启言摇摇头,“之前那点信用点不够,眼看着上面就要重建了,等新城规划好了,我打算在新城附近买地。”

董文安瞪大眼:“新城?买地?胡子之前开玩笑说你以后打算当地主,别告诉我你真这么想的!”

宁启言莫名其妙的看着他:“不行吗?买块地,自己种粮食,养牲畜,你信不信绝对能发家致富?!”

董文安没再说话,而是开始顺着宁启言的想法仔细思考。

如果政府准备重建城市,那么肯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撇出去不能施工的冬天,春夏秋三季如果投入建设,以现在的气候来讲,肯定不能兼顾田地的种植,自然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家家户户种庄稼大丰收。那时候大量种粮食,自然不怕卖不出去,但要是大量种植,宁启言家四个人根本不够,就算招人也招不上来吧?除了参与重建工作的人,其他市民凭什么不自己种粮卖,而给别人种地呢?!

再说家畜,先不说发家致富,值钱是肯定的,但那也得买的着才能养啊。

随着董文安指出的两点,宁启言摇了摇手指,“第一,如果能包地种植,肯定要先做好灌溉系统,按照现在的气候来看,浇水搞定了,那么真正需要大量人手农忙的时期并不多,完全可以临时招工,工钱给的足,就能招上来人。实在不行还可以联系军队,农忙时过来临时帮忙,我们提供一定的粮食或者家畜作为回报。第二,家畜我有门路,别的不说,鸡鸭你也看见了,而那边还能提供猪崽和羊羔。”

董文安想了想,不得不说,宁启言想要当地主这条路,按照他的说法,解决这两点以后,还真有很大可能成功。

但是……

“现在整个社会都在重建,你的想法虽然好,但你敢不敢更有点追求?”眼看着所有行业都在起步,以宁启言的聪明劲儿,再加上他对外处事儿的圆滑,完全可以有更大的发展,就好像他有意无意引导着王洋家开设商店,就算他自己不开店,创建个企业也行啊,既然有家畜的门路,少少的养上几头猪和羊,作为福利发放,还怕招不到人才吗?

宁启言明白董文安的意思,更了解他平时笑眯眯的表情下的野心。

“不要小看别人,聪明人很多,相对咱们这种地震前并没有什么经验资历的人,那些度过灾难,活下来的各界精英,他们的野心只会更大,而只要人没死绝,他们的人脉网就是他们的资本,咱们争不过。”

董文安嗤笑一声:“不争,你怎么知道争不过?”

宁启言捏着手里的地瓜干,“你把重建想的太简单了。如今咱们d市有了粮食做资本,哪怕我并不知道其他城市的情况,也能猜测的出像咱们这里这样没有饥饿的后顾之忧的城市不会太多。d市赶在第一批城市重建,你以为上面那些领导会甘愿像地震前那样,让咱们市还当个在一二线徘徊的城市?”

董文安没出声,如果有机会争一争,别说那些领导,就是他这个小市民也希望自家城市成为国内繁荣发展的领军城市。这不是为了利益或者其他,而是纯粹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就好像很多人平时生活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一旦出国,那种与外界直接交流的环境中,国家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就会更外增强。

这与出身的阶层无关,与经历过多少教育无关,纯粹是深刻在骨子里的对于“祖国”二字的执着感情。

第86章 整理库存

“那你的意思是上面在重建的同时会直接扶持一些人?哪怕现在百废待兴,咱们这种没资本没履历的也注定出不了头?”董文安皱着眉头问。

宁启言睁大眼:“你怎么会这么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