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网>历史军事>革清高树出难宫> 第267章 丰收(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7章 丰收(三)

坤隆元年6月,老十三家门外街道上,前来拜见的文武官员数量少了许多。这些人见到皇帝的车驾抵达,赶紧在道路两旁跪下。

弘昼根本没有去看这些官员,他在门口稍微等了一下,同来的老十四下了轿子快步跟上,两人就进了怡亲王府。

老十三身体好了些,听闻皇上弘昼抵达,赶紧出来迎接。远远见到弘昼,就听弘昼喊道:“十三叔不必多礼。”

虽然弘昼的话出自内心,老十三还是跪倒行礼,丝毫没有恃宠而骄的意思。弘昼连忙赶上来,与侍卫一起扶起老十三,“十三叔,这次巴赛带回来了霍崇用的火器,可是得与十三叔一起看看。”

没多久,弘昼、老十三、老十四、火器局、兵部等人就看着四名清军在使用上了刺刀的步枪与使用其他武器的清军对练。

按照清军已知的情报,对练双方都穿着八旗军的棉甲,分别进行长枪对刺刀、单刀对刺刀、刀盾对刺刀的兵器对抗。

等看完,老十三见到众人目光都击中在自己身上,便答道:“皇上,臣没有放过兵,若是论这些还得请放过兵的说。”

这下,众人的目光才落到老十四身上。在眼下的这群人中,只有老十四放过兵。连同来的兵部尚书都没有放过兵。老十四答道:“这东西就是个短枪。”

说着,接过一支步枪。就见这步枪本身长一米多些,加上刺刀也不过一米三四左右。的确是一支短枪。“皇上,霍崇的手下都使用这样的兵器。远了用枪打,近了用枪扎。防御全靠棉甲,也算是攻守兼并。”

老十三练过武,只是练武的时候要么是长枪,要么是短刀。看这步枪用了套筒刺刀,十分不习惯。就问道:“既然是火枪,看着怎么如此奇怪。”

弘昼叹口气,却没吭声。只是从兜里掏出几颗子弹。老十三接过一颗,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见这东西一寸多长。其中一寸多点是铜壳,凹凸不平。头部是铅制,还算是比较平整。

咔的一声,就见弘昼打开了步枪上的机关,枪后面竟然出现了一个往里填放东西的长孔。

便是老十三见多识广,也惊了。见到这子弹,老十三直觉的感到,这大概就是火药与弹头的合体。正想着怎么从枪口处装进去,看到这长条孔,已经觉得很可能要从这里把子弹装进去。

正如老十三所料,弘昼把子弹放入其中,接着一转一推,咔哒一声,后面的长条孔就被黑色的铁给盖住了。

已经有侍卫在墙边摆好靶子,弘昼把枪托抵住肩头,端着步枪瞄准。呯的一声,正中靶子。

老十三更惊。弘昼也练过武,却不是特别喜欢鸟枪打猎。这一瞄一打就命中了靶子,厉害的只怕不是弘昼,而是这支火枪。

也来不及说什么,老十三请求试试。兵部尚书赶紧给老十三装好子弹,老十三也瞄准靶子射击,同样击中了靶子。亲自在儿子搀扶下走过去,老十三见到自己竟然命中靶心。脸色可就更难看了。

自己身体羸弱,大病还没好,尚且能打这么准,可见这种火枪极为容易操作。

被儿子搀扶回弘昼之前,老十三急切的说道:“皇上,可确定这是霍崇手下用的都是这般火枪?”

弘昼长叹一声,“唉……,十三叔。霍崇手下都用的这种火枪。也亏得你建言,没有撤换鄂尔泰与岳钟琪。若是别的人领军……”说完,弘昼脸上已经浮现出后怕的神色。

老十三建议要信任鄂尔泰与岳钟琪的理由只是因为两人值得信赖,此时见识了霍崇部队普遍装备了这样的武器,也被撤换鄂尔泰与岳钟琪的可能吓到了。

面对装备这样武器的三万人,鄂尔泰与岳钟琪竟然没有大败,而是通过各种调兵布阵维持了一个对峙,可见两人是真的有实力。对峙之时稍有不慎,就会被打败。

正想询问这火器到底有什么玄机,火药局的头头仿佛有了读心术般,上前开始讲解。

满清现在使用的是火绳枪,在枪管底部有个横过来的药孔。先从枪口往枪管里倒火药,之后塞入铅子。把火绳枪端平之后,再往药孔里头倒入火药。

这个药孔不是一个孔,而是类似于烟袋锅的装置,只是中间的杆非常短。向里面倒入精制火药之后,瞄准目标扣动扳机。经过传动,一根燃着的棉绳转动,点燃药孔装置上的精制火药,药孔内的火药燃烧,顺着连接枪管后方的孔喷入枪管,引燃枪管里头的火药。子弹被火药推动发射出去。

如此过程十分繁复,便是积年老兵,全套动作下来得一分多钟。那些新手们操作,更是手忙脚乱,往往两三分钟才打出去一发。

与霍崇这种只是三两下就打出去一发的火枪比较,满清普遍装备的火绳枪简直是废物一般。

火药局的头头当然不敢做这样的评价,他只是做了简单的解释,“……十三爷,也不知道霍崇用了什么妖法,将发火的东西做成这么大点。”说着,火药局的头头把一颗拆卸下来的‘火帽’递给了老十三。

虽然满清通过八股来钳制汉人的思想,满人自己倒是不搞愚民教育。康熙又是格外对新鲜事物感兴趣,连带着老十三也接受过很好的教育,绝非废物。

老十三拿着已经拆开的子弹,看了片刻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来铜壳子弹是包裹住火药,弹壳尾部后一个可以安装火帽的孔洞。霍崇火枪的扳机连动的是一个击锤,扣动扳机后击锤敲击火帽,使得火帽发火,引发子弹壳内的火药。

对霍崇的火枪之精妙佩服的同时,老十三看向老十四,“十四弟,你觉得这是霍崇自己造的么?”

老十四叹口气,“那霍崇乃是极为高明的匠人。”只是说了这么一句,老十四就不再对霍崇做任何评价。

眼前这帮人也都不评价。说起来,这帮人中,老十四与霍崇打过交道,弘昼和老十三还私下见过霍崇。在霍崇造反之前,他在京城内也不是毫无名气。因为琉璃火的缘故,上到王公贵人,下到普通官员,只要用过琉璃火的,都知道能造出这般玩意的定然是极为厉害的工匠。

老十三问道:“弄清楚火帽里装的是什么物件么?”

火药局的人先是低下头,随即咕咚跪倒:“皇上,十三爷。奴才没用,拿到这东西之后,奴才们没日没夜的找人分辨,可真的分辨不出这物件到底是怎么制成。皇上,十三爷,奴才会尽力弄清楚。奴才会尽力!”

话音未落,弘昼与老十四脸上都浮现出怒气。兵部尚书法海瞪着眼,怒喝道:“你们就知道说不知道,要分辨。分辨这么久,连个路数都找不出来!这就是用心么!”

看此局面火药局的头头已经恐惧的浑身颤抖,老十三本能的生出恨铁不成钢的怒气同时,却有些同情起这人。

霍崇的火枪如此犀利方便,结构反倒简单。想来仿造并不难。但是以霍崇的狡诈,他怎么可能想不到这样的事情,既然敢这么造,定然有仰仗。

回想起霍崇制作的琉璃火,老十三就知道事情定然不那么简单。那种东西烧起来非常方便,烧的过程中干干净净,完全没有烟熏火燎。最后剩下来的东西也只是极为干净的小块残余物。

老十三用了之后就请教做法,去琉璃厂看过。虽然用的物件都是便宜的物件,却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才能造出来。只要一个工序不清楚原理,就造不出琉璃火来。

别看火帽里头那一小点东西份量轻飘飘的,也应该经过几十道工序,绝非是天然生成的东西。如果以琉璃火的造法为准,想仿制哪里那么容易。

弘昼脸上怒气翻涌,最后却没发作,只是语气严厉的让火药局的人赶紧回去继续研究。

一众人回到屋里,弘昼问道:“十三叔,既然知道了霍崇用的火枪。咱们总得找个克制的法子。”

“皇上,这火枪下雨天会不会……”

不等老十三问完,弘昼就一个劲摇头,“十三叔,俺们试过了。把火枪泡水里一刻钟,拉出来打,三支枪里头竟然还有一支能打响。”

真的是最怕自己人吓自己人,听到这话,老十三只觉得脑子嗡的一声,差点晕过去。

满清的火绳枪别说泡水里,只要雨大些,十支枪里面就得有八九支用不成。弘昼这话说的已经很含蓄了,他等于是说,要是下雨天打仗,霍崇这边根本不会受多大影响。清军可就得拿着不如烧火棍的火枪单方面挨打。

等脑子清醒了一些,老十三快速考虑该怎么应付眼下崩溃般的局面。

此时兵部尚书法海在弘昼的示意下开口了,他将双方武器装备对比一番,得出了结论,“兵部本以为霍崇这些年是拉拢了许多山东响马和大盗,加上霍崇手下招揽的一些流寇,充当霍崇的心腹。在裹挟一些刁民给霍崇虚张声势。不过是霍崇奸猾,善于偷袭。而前去剿灭的官员颟顸怠惰,被霍崇抓住机会。便是战败的官员上了请罪折子,也觉得他们文过饰非。没想到官员固然是为他们战败找理由,说的却也不是全错。当下霍崇裹挟的刁民,都能为他所用……”

法海的话字字句句都如重锤,敲打在老十三心上。老十三知道,法海所提出的疑问,自己都有过。当时老十三并不能理解,为何十万精锐与两万贼军激战,竟然被两万贼军正面击破。

知道了这个结果的时候,老十三只能归结为年羹尧死前的祈命折所说,霍崇‘用兵飘逸,作战扎实’。只有将成败归咎于个人的超凡实力,才能解释得通朝廷为何败的这么惨。

而越是把战胜失败归咎于霍崇的个人实力,就越能解释得通这莫名其妙不合常理的局面。

绝望的摇摇头,老十三不禁哀叹道:“还是皇上……还是先帝有眼光,早就看出了霍崇的不臣之心。当时先帝偶然见到关于霍崇的事情,就知道霍崇想造反。我虽然觉得先帝所说的绝对没错,却还是想错了。”

“十三叔,皇阿玛那时候到底说了什么?”弘昼情不自禁的问道。

老十三就将那时候的局面讲给弘昼等人。原来那时候雍正觉得霍崇利用邪教收揽人心,绝对是要造反。决不能给霍崇任意发展,随便扩大的机会。要早早将霍崇的势力掐灭在萌芽状态。

听了这话,老十三当然是支持。不过那时候老十三却见到雍正有些许迟疑。而老十三也有些迟疑。当然,老十三的迟疑完全是不知道将霍崇抓捕归案之后,是否要定霍崇死罪。

那时候的霍崇在老十三看来不过是个急功近利,披着张官皮的大户。这种人虽然有罪,可真的把他抓起来杀了,也有点小题大做的意思。

试探着问了问,却没想到雍正的迟疑竟然大大不同。老十三这才发现,雍正已经怀疑霍崇到底积攒起了多大实力,这个实力是否已经很危险。

这才有了雍正立刻派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调动几百山东人马对霍崇发动突袭,而且还先用计策诓骗霍崇自投罗网的事情。

那次勾心斗角,兵戎相见的事情之后,老十三才确定了霍崇是真的早早就抱着谋反的心思。

老十三说完,这才发现自己已经陷入到对过去的回忆中。正想告罪,就见这帮人都目光灼灼,听得十分用心。稍微一想,老十三就明白过来。发生这件事的时候,弘昼还小,老十四被关在家里不许出门。其他的人注意力都放到年羹尧身上。

满清年年有造反,与年羹尧这样的大将军一等公相比,那时候刚造反的霍崇,又算是个屁啊。甚至年羹尧上了祈命折子,满朝文武都认为年羹尧玩的是养寇自重,很多人还嘲笑年羹尧真的是走投无路,竟然连一个小小的山东反贼都要成为他的救命稻草。由此对年羹尧更加鄙视。

然而随着事情的发展,霍崇造反两年后,提起年羹尧来,连雍正都有些后悔。认为当时不该操之过急,便是要杀年羹尧,也让年羹尧先剿灭了霍崇再说。

讲完了这些旧事,老十三讲出了他的看法,“皇上,先帝已经看出了霍崇定然有仰仗。只是霍崇太过于奸猾,别人都是韬光养晦,收敛锋芒。霍崇竟然知道逃不过朝廷耳目,所以行事间内外两套。朝廷耳目所见之处,霍崇也做些惊人之事,朝廷下令责问,他就据理力争。让朝廷以为霍崇想靠朝廷恩典获取荣华富贵。根本没想到霍崇竟然早就谋反。这真的是大奸似忠,大伪似真。”

听老十三讲了这么多,老十四也忍不住把当年康熙、老四、老十四,‘三堂会审’霍崇的事情讲了出来。

弘昼听到一半,就已经极为认真的竖起耳朵听。除了老十三听说过有这么一回事之外,其他的官员也是第一次听闻康熙都见过霍崇,还有中间这么多事情。

老十四到没有骂霍崇,讲述完前面的事情后,他有些怀念的感叹道:“皇上,那时候你皇爷爷要派臣放兵,还用霍崇所说的点拨臣。要臣知道人得有用,得靠得住,这才能立得住。霍崇之所以这么久以来并没有被看破,不就是他在地方上做代收钱粮的差事,从来不拖欠。使得许多官员都能靠着他得到极好的考评,升官升得快。这才让那些官们都纵容霍崇,护着他。”

弘昼听到这里已经皱起了眉头,“十四叔,若是这么讲,岂不是说外面的那些风言风语就成了对的么?外头说,皇阿玛在世,办事的王爷成了反贼,效力的总督成了反贼,御史们上奏折就成了反贼。后来连一个工匠都成了反贼。康熙朝一片升平,大家都为大清效力,等到皇阿玛登基,这么多人当了反贼,岂不是朕的皇阿玛错了么!”

老十四听弘昼这么讲,一时讪讪的低下头不再说话。老十三难得心中暗笑,老十四这人就是没有主心骨,真的是任性,想到哪里就弄到哪里。方才的话大概是老十四回想起过去,有感而发。未必就有什么恶意。

不过老十四没有恶意,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就莫名的触及了弘昼的霉头。被这么说了一顿。

轻松片刻,心境得到了调整。老十三把心一横,说出了自己方才盘算的思路,“皇上,让臣和你十四叔向皇上说几句。”

弘昼挥挥手,其他人赶紧离开。只剩下爱新觉罗家的叔侄们留在屋内。

老十三低声说道:“皇上,臣知道此事难为,不过臣以为霍崇极为狡诈,或许能智取。皇上便派人前去秘密与霍崇接洽,问问他若是想降,他想要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