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网>历史军事>穿越曙光歌曲视频> 第四百八十九章 请人代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八十九章 请人代劳

杨铭焕还没有说话,站在不远处的阳牧秦眉毛却不由自主地往上挑了一挑,看到这个神情洪承畴不由得心头一跳,不对!天下没有白吃的宴席。这群髡人竟然能把这天大的功劳毫不介意的那给自己,顺带着还把这价值数十万两之巨的战利品移交给自己,这就当然是有后续条件的,而且以这到手的利益之大,恐怕这后续条件也小不到哪里去,甚至可能远超过这批战利品利益的数倍也不是没可能的。

“太好了!”杨铭焕连忙把洪承畴的这句承诺应下来,他当然知道,现在别说是洪承畴,就算是整个大武朝的官儿都差不多一般模样,收了好处总不可能给你开一张单子上面写着今日收谁谁谁多少银子,保证能办成什么事情,这笔钱投给洪承畴这边,其实主要是给双方关系多加一些润滑,免得在山西山东等地行动时会遇到麻烦。虽然说杨铭焕也很讨厌这种贪污行为,可是现在东方港缺乏的人力和资源基本上都在大陆,暂时也只能选择通过行贿这样的方法来拉拢武朝官员了。而且如果说后世的那些官员们都是拿了钱再办事的话,那么武朝此刻其实更加可恶,这群官员们往往是自认为官字两张口,怎么说都是自己对,经常还会出现收了钱不办事的情况。不过杨铭焕也好阳牧秦也好,谁也不怕这群官员会在元老院的军队面前这样做,当时北上筹备阶段就已经下过定论,这次北上之旅,唯一的目的就是从武朝捞人。他们肯放人南下当然是更好,如果遇上了认死理不肯放人的,那么就算是抢也要把人抢回来,保证抓回来的俘虏至少要有六千到八千左右,移民五千左右。

看到了杨铭焕眉飞色舞的表现,洪承畴心里更是跳得厉害,这已经不需要更明显了,人家压根儿就是摆明了用这钱收买自己,他们这到底在打算干什么?中国人虽然号称乃是华夏苗裔,但是毕竟是非我族类,谁知道他们心里想的什么?如果万一是作出什么害人的事情,那岂不是损坏朝廷声誉顺带着还败坏了自己的名声了?

杨铭焕看到面前的洪承畴脸上一阵晴一阵阴的,倒是不知道对方心里在想什么,他也不多说话,直接就跟洪承畴交底。这次北上平叛行动,主要目的就是抓俘虏,这些俘虏如果不被中国人运走,那么处理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一个,那就是杀杀杀。作为首恶的俘虏首先会被跟着所有的俘虏一起押往京城,然后被处以凌迟之刑,而其他俘虏,如果是有地方可以安置,则被编入军户,永世为军官的手下奴隶,若要是无处安置,那么基本上只有一个选择就是砍头——起码砍下来的脑袋还能换银子,为了银子不少官军甚至连老百姓的脑袋也杀良冒功,就别提这些原本就是乱军的脑袋了。

这一仗下来死了的乱军都有三千多人,方才洪承畴和郑崇俭已经去勘验过那些脑袋了,勘验的官军书办们把脑袋堆在一起,如同一座小山一般,即便是他们这些经常看到这种情形的人心中也颇有不忍,这样一来的确是有失天和。但是转念一想,抓获的俘虏可是上万人,如果真的送到京城去献俘,皇上若是一声“拿去”,那么这一万多俘虏可就要杀得人头滚滚了,这样的场景想象一下都让他们觉得心里有些发凉。

中国人前来平叛的时候拿的就是皇帝的圣旨,圣旨上明确地表明了,这次所有抓获的俘虏,全都由中国人来进行处置,可以交由中国人运回东方港,即便是为奴亦不管,并且他们所拯救出来的难民,也可在询问难民意愿之后,允许中国人带走。实际上这却是中国和武朝双方皆大欢喜的条款,要知道中国人急需人力,在中国的“人人平等”思想下,和中国人有所接触有所了解的老百姓基本上都很向往前往东方港的生活,即便是故土难离的,他们也是颇为心动,就别提这些家已经被乱军夷为平地,家人往往已经死在乱军之中的难民了,基本上就没有想要回去重建家园的;而作为武朝而言,这些难民的安置也是个非常头疼的问题,首先遣回原籍是不可能的,他们的原籍基本上都是一片荒地,家里无粮无种,地里也没有作物,房屋什么的早就被夷为平地,身上也好家里也好,半点值钱的东西都没有,如果没有朝廷补贴,唯一的可能就是在一片废墟之上被饿死。但是朝廷此刻面临整个陕西的叛乱,光是平叛就已经是捉襟见肘,更别提还有辽东建虏在作乱,根本就没有钱。作为皇帝的朱由检也好,作为皇帝代言人的魏忠贤也好,都知道现在的国库里早就是叮当作响,剩不下几两银子了,而皇帝的内帑此刻还是万历时的底子,历经几任皇帝下来,根本就剩不下多少,加上朱由检刚刚登基时大手大脚地赏赐宫人,也的确乱花掉了不少银子,现在的内帑是真的空空荡荡,整个大武朝面临着最尴尬的场景——缺钱少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想要补贴难民重新发展,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这群难民只能选择异地安置。

异地安置又是个特别麻烦的事情,当地的老百姓与新移民不仅在土地所有问题上,同时也会在生活习惯等问题上发生冲突,少不得会引起社会动荡,这群难民中又有不少是曾经被乱军裹挟过的,此刻因为被歧视与压迫,很可能重新揭竿而起,因此如何安置难民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而中国人的出现,则非常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居然把所有的难民与俘虏全都要走了,当然会留下那些首恶交由朝廷处置。剩下的就是从山西太平到青岛的问题了,这一路上直线距离就是八百多公里,想要把这几千名难民转移过去都不容易,就更别提还有将近一万俘虏了。

人是要吃东西的,吃饱了睡,还要拉屎撒尿,如果是走路的话,算一个人正常以三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走,一天行走八个小时,那么一天也就是行走二十四公里,这二十四公里的行走距离里还可能发生其他不可预料的事情,因此只能算二十公里。沿途的道路情况在春天的时候相当糟糕,根据最近一次犀牛车送走难民到达青岛的汇报,沿途山东区域内部分道路已经完全解冻,许多地段的泥路已经被泡化,变成了沼泽一般,但是在山西却还有部分地方依旧处于冰冻状态,并且沿途部分区域山路崎岖,即便是路面情况好的时候也要耗费过多体力来行走,就别提现在的这些刚刚吃上饭不久的难民了,因此根据元老院人力资源部派来的干事估算,带领难民抵达青岛的途中至少需要花费三十五到四十天的时间。

按照每个难民定量供应三百五十克粮食来算,准备转移的三千两百多名难民一天就至少要消耗掉一点二吨左右的粮食,这还是紧急口粮供应,如果是按照标准口粮供应,那么一天就要消耗掉一点六吨以上。这些难民中又以成年女性为主,跟着大队伍沿途行军倒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怕会出现不怕死的土匪山贼半道跑出来抢人。保护这三千两百多人的安全至少需要派出一到两个连的部队进行保卫,可是现在在太平俘虏营里可是有足足一万出头的俘虏需要看管,外籍军团在太平的部队在抽调出一到两个连的兵力后未免显得过于捉襟见肘。

基于这些原因,杨铭焕在召开山西基地中全部元老以及高级归化民人员讨论后作出决定,将护卫难民的工作交给山西大营。不过由于朝廷已经同意将难民和俘虏交由中国人处理,那么山西大营对护卫的工作本身而言就没有什么责任的,如果贸然直接找到洪承畴或者郑崇俭要求他们派兵护送,那么被拒绝是肯定的,话说的不好听的话吃个闭门羹也是客气的,所以这才有阳牧秦带领他们来到仓库参观“战利品”这么一出。

果然,在金银的面前,洪承畴郑崇俭与身后的那些官员们一样,眼睛都直了,根本没注意到杨铭焕提出了什么,等到同意了之后才想起讨论条款——好在中国人也不是不讲信誉之徒,他们开出的价码是这群山西官员们无法拒绝的。元老院将移交这所有战利品中价值五万两银子的物资给山西大营,同时还将已经被打死了的全部匪首尸首移交给山西大营,由山西大营进行报功。此外,等到所有难民都安全抵达青岛之后,太平营地还将再移交价值五万两的金银给山西大营,作为人员全部安全移交的酬谢。除了这些之外,太平营地中储存的各种商品将由山西大营中的官员们在同样出价的情况下优先采购。

和旧世界美军在外国作战时的习惯一样,中国人同样运来了他们自己无法消耗完的物资,大米、面粉和各种罐头堆积如山,在扣除掉接下来的时间里可能会消耗掉的数量之外,还有数量众多的粮食无法消耗完的,这些物资运来的时候是通过犀牛车一趟趟的运输,但是此刻由于华北地区大部分已经解冻,犀牛车的螺旋推进器无法在泥路上进行长途运输,因此除非调用飞艇一类的运输工具,否则就只能靠肩扛手提的办法才能把这几座“山”搬回去了,所以能够就地销售掉是最好的选择。

洪承畴并没有把这事情当成什么太大的好处,因此只是随便应允了一句,要知道粮食再精贵,也远远比不上金银可贵啊,只要金银在手,还有什么买不到的?只要金银给足了,就算是建虏也打给你看。

不过郑崇俭却眼睛亮了,要知道他作为山西大营的主官,每天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平乱大军之间协调工作,尤其是左良玉的十万大军,虽说是前来进剿乱匪,可是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出动过。这十万大军虽说没有动过窝,但是吃的却是一点不少,每天需要消耗掉的粮食就是个天文数字,虽然说一直到现在平乱大军消耗的都是其他地方调运来的官粮,但是这些粮食都是有数量的,去年的旱灾到处减产甚至绝收,这才导致了这场民乱,如果听任官粮的消耗而不考虑补充,谁知道今年会不会再爆发旱灾呢?如果今年再爆发旱灾的话,那么原本就已经减产的粮食只会越来越少,到最后官仓的粮食储备也会岌岌可危。中国人竟然能够从数千里外将粮食山运过来,这样的运力让他未免有些眼红,他也想要有这样的粮食山用来保护山西不再遭受缺粮的威胁,因此他直接问道,“你们这些金银……能不能折算粮食给我们?粮食我们更有需要。”

杨铭焕有些疑惑地望向站在洪承畴身后的这个官员,同时也看到了身边所有的官员都有些埋怨的眼神望向他,就连洪承畴都不由得有些惊慌,连忙悄悄侧过身去跟他耳语,但是只见郑崇俭坚定地摆了摆手道,“不可!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此次天灾造成的缺粮可谓是天怒人怨,如若能够在一开始便有如此之多的粮食用以保障灾民,又可至于让乱民崛起?能吃饱饭,灾民何至于逃荒?又何至于犯上作乱?”

杨铭焕笑了起来,他还是第一次在和武朝人接触中听到这样的话,不由得对郑崇俭都多出一丝敬意来。“具体如何执行,还请诸位大人讨论后提交我们,我们的大门随时对诸位敞开。”

他话音刚落,几名商务代表鱼贯而入,开始向这群官员赠送起他们带来的各种商品样品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