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9节

胤礽听了自然没有理由反对, 电灯电话终于不再只是研究中,而是实际的迈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里,给人们的夜晚生活带来方便, 他只有开心高兴的份儿。

因为当前的大清国各个地方的城池, 尤其是京城,为了预防火灾,到了晚上,基本上是不让点灯笼的,一般的老百姓家里为了节约灯油蜡烛的花费,一般天一黑就上床睡觉了。

皇宫里头除了乾清宫和毓庆宫,每天晚上可以亮灯到九点甚至更晚以外,各宫的主子们大约都是在八点前后就熄灯休息了。有大臣晚上偶尔因为急事进宫,康熙皇帝也不过是赏赐一盏羊角灯引路。

当然, 不管是乾清宫的绿釉孔雀多枝灯的九根蜡烛一起燃烧,还是毓庆宫的四角灯五根蜡烛配合四面墙的镜子反光,照明的效果其实都非常的不理想。这也就是胤礽一直担心自己将来得近视眼的原因。

天一黑, 各个大小城池的内城除了一些特殊的地方,或者紧急特殊的情况外,基本上都不允许有大肆灯火照明,尤其是一些窄小的胡同巷道里,更是不允许,因为小胡同人多而且救援不容易。

每天的一更三点,即晚上八点十五分门楼上就开始敲响暮鼓,关闭各个城门,禁止所有人进出;五更三点即早上四点十五分准时敲响晨钟,打开城门,开禁通行。

整个二更,三更,四更期间,除非是疾病、生育、死丧等特殊情况可以获准行动以外,其他人平时无事胆敢在内城街道上行走闲逛的,被巡逻的士兵抓到,不由分说先笞打四十下。

当然,京城的安全更为重要,处罚的就更为严重,直接就先笞打五十下。而在一更夜禁后,五更开禁前不久犯夜的,笞打三十下,京城里头自然就是四十下。

但是在古华夏的历史上,是有过一个国家的首都一天一夜城门不关闭的时候的,那就是大唐盛世时期。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在都城长安开始实行宵禁,好像是把大唐那张扬奔放的盛世风貌也给关起来了一样。

民间的老百姓有谚语说,“城门开,言路开,城门关,言路关”,确实是有它的道理。

心里有了想法儿,胤礽还是先对康熙皇帝拉线的先后计划提了一点儿小建议,“皇阿玛,景仁宫距离乾清宫并不远,第一批拉线的时候,可以把景仁宫也算在内。儿臣听四弟说,皇贵妃娘娘有时候处理宫务晚到熄灯时间。”

康熙皇帝一愣,他也不是因为怕其他人多想,他是确实没有在第一批拉线的范围里面,想到景仁宫。既然仁厚宽仁的儿子现在提了出来,那就答应了也无妨,“行,就冲你这番心意,皇阿玛把景仁宫也算在第一批。”

“谢皇阿玛。对于电灯和电话,儿臣心里还有一个想法儿,说出来皇阿玛参详一下。”

康熙皇帝心里习惯性拉起警戒,眉毛一挑,淡淡的答应道:“说,反正不会踹你一脚。”

这回轮到胤礽怔楞了,神色犹豫起来,自家皇阿玛今儿心情不好,可千万不能再刺激他了。

少年太子在心里又仔细的琢磨了一下,小心的组织语言,才慢吞吞的开口说道:“在皇宫里头和六部衙门都铺设了电灯和电话以后,下一步估计就是皇城和四个外城的各个重臣王公家里了。”

“等到整个四九城都铺设了电灯和电话以后,夜晚就会变得和白天一样,那个时候京城人们的夜间生活,估计会变得比白天还要多姿多彩,丰富生动。毕竟,晚上的人们不需要和白天一样上工当值。”

“也就是说,电灯和电话的出现和普及,对于目前大清各个地方的宵禁和门禁制度,肯定是要产生很大的影响。”

康熙皇帝凝眉,儿子说的这个情况,他和大臣们确实没有思虑到。

专心的思索片刻后,康熙皇帝终于有了决定,“宵禁事关大清各个城池的安危,尤其是京城的宵禁,暂时是绝对不能改变的。这个事儿先缓一缓,等到明年再开始商议在大清的各家各户,拉线铺设电灯电话的事儿。”

胤礽点了点头,缓一缓也好,事情真的是只能一个一个的来处理,急燥不得。

目前最要紧的当然是民间奢侈成风的大问题;以及关系到大清国的少男少女们,目前这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的适当调整,此事牵扯到女子学院的名声,必须要非常谨慎小心的对待。

一下一下的咚咚暮鼓声传来,康熙皇帝出声赶人,“这眼瞅着又快八点半了,今天就先说到这里,有什么事儿明天再说。赶紧的回去你的毓庆宫洗漱休息。就是要练习大字,也不要超过九点半上床睡觉。”

思考被打断,但是最近被嘟嘟好一通科普的少年太子,现在也大体的明白,梳洗以后皇阿玛是要开始准备做人生大事儿的。他以前那样,毫不顾虑的经常在乾清宫留宿,是非常打扰自家皇阿玛进行他的人生大事的。

心里想到这个事儿,一向在康熙皇帝面前没有任何遮掩的胤礽,在神色上自然的就带了些许出来。

康熙皇帝看到儿子一脸莫名其妙的表情,纳闷的瞪眼,“都是送完纳采礼,马上举行大婚之礼的人了,还要和以前一样,赖在自家皇阿玛的乾清宫不成?”

“回皇阿玛,儿臣马上告退。以前是儿臣不懂事,打扰到您的夜间生活,儿臣和您道歉。”

胤礽自觉应该体谅自家皇阿玛,虽然皇阿玛孩子已经生了很多了,可是也还是需要个人**生活的,尤其是夜间的“美好生活”。

尤其是他现在长大了,又要马上大婚,也确实是不好经常赖在乾清宫,把乾清宫当成自己的毓庆宫一样的随意出入。

康熙皇帝终于忍不住站起来抬脚就踹了出去。臭小子居然胆敢编排自己皇阿玛的“夜间生活”?胆子大的要上天这是?

胤礽条件反射性的一躲,身体在转眼间就飞挪到了西偏殿门口,康熙皇帝再一瞧,人影儿都不见了,只有一句“儿臣告退。”传到了耳朵里。

在心里骂了一句臭小子,康熙皇帝无奈的笑着摇头。今晚上因为得知三格格的事儿引起的沉闷愤怒,也都消失的差不多了。

呆儿子确实是长大了。大婚和小家庭的建立,果然是最能让男儿成长起来的。当然,儿子上辈子那个形同虚设的家庭不算。

想到这里,康熙皇帝难免的又因为儿子长大了要大婚泛起些许心酸。

儿子就好似在长辈的护持下,堪堪地学会了一些捕猎和飞行的本领的稚鸟,现在就要离开父母的巢穴,另建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新窝,开始学着适应独立的小家生活。

虽然身上那股子离尘出世,飘忽不定的气息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不管是对这个大清国,还是爱新觉罗家族,亦或者是他本人即将开始的小家,他都在看似笨拙却又认真努力的极力维护着。

康熙皇帝的心里又升腾起来满满的骄傲和欣慰。呆儿子被他精心的养到现在,终于稍稍的有个正经人样儿了。

等候多时的净事房大太监瞅着机会,悄悄儿的走了进来,高高的举着,放满了绿头牌的大银盘子跪在康熙皇帝的面前,屏住呼吸,静静的等着康熙皇帝说出那个表示没有兴致,今晚要好好休息的“去”字。

其实,按照宫里的规矩,康熙皇帝决定他晚上人生大事的时间,是在他每天的晚膳后。

可是自从太子年龄渐长,稍稍懂事,需要小心避讳着这些事儿的时候,他却又喜欢空着自己的毓庆宫,经常跑来和他在乾清宫一起用晚膳,晚饭,饭后还要有父子俩散步谈心等等事儿,直接就导致康熙皇帝决定每天人生大事的时间,变得不确定起来。

而且,宝贝儿子还会时不时的,就直接在乾清宫留宿。

在那天夜里被儿子严重的打扰了兴致以后,吸取着惨痛教训的康熙皇帝,就习惯性的把他翻绿头牌的时间朝后挪了又挪。

可是再怎么挪后,也不好挪到晚上八点以后,总要给妃嫔们梳洗准备的时间不是?所以一般情况下,这个时候才翻绿头牌,康熙皇帝都是说“去”。

今天也是一样的情况,可是却又似乎不一样。习惯性说那个“去”字的康熙皇帝,犹豫了半响,“去”字含在嘴里,又咽了回去。

他看着面前干干净净,排列整齐的数十个绿头牌,想到下午收到的敏贵人和定贵人都已经有身孕的消息,还有太皇太后犹犹豫豫,却最终没有说出口的请求,终于缓慢的伸出了自己的龙爪。

认真郑重的拣出来一块绿头牌,扣了过来,让这块背面向上的绿头牌在大银盘里特别的醒目显眼。

大太监虽然心里惊讶,可还是训练有素的慢慢倒退着退了出去,把这块被皇上翻扣的绿头牌交给了净事房的另一位大太监。

他们这些净事房的太监们需要尽快的准备起来,把这位幸运的被翻了绿头牌的娘娘收拾妥当,带到乾清宫,交给专门的大太监,趁着皇上半夜起夜的时候,送到皇上的龙床上给皇上宠幸。

今儿个被康熙皇帝几番犹豫之下,却还是翻了自己绿头牌的妃嫔,是来自科尔沁蒙古的宣妃娘娘。

宣妃娘娘乃是太皇太后最小的亲弟弟,科尔沁右翼亲王满珠习礼的孙女儿,和塔亲王的女儿。出身可谓是高贵显赫,单从血缘上讲,她还是当今皇太后的堂妹,康熙皇帝的表亲。

因为清朝初期这个时候,虽然经过世祖皇帝的大力整顿,但是婚姻方面的很多习俗还是延续了他们的先祖旧例,就比如这个姑侄,姐妹同嫁一人的情况。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没什么可说道的。联姻本来就是为了家族和政治服务,单从政治目的这方面考虑,什么稀奇的事儿都是理所应当,合情合理。华夏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类似的事儿也是数不胜数。

尤其科尔沁蒙古不光是关系着大清在北边边境的军事防御,还碍着各种民族平衡政策的需要,以及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两位长辈亲人的面子。

康熙皇帝尽管对整个蒙古都一直都是万分防范,小心警惕的态度,但是他的后宫里头却总是要有一两个来自科尔沁的妃子,以示他对科尔沁的恩宠。

当然,一开始康熙皇帝是打算延续他皇父世祖皇帝的计划,让爱新觉罗家的皇宫里头,不要再有蒙古血统的阿哥出生。

对于延续和蒙古各部的同盟关系这一方面,他也是要采取和世祖皇帝一样的策略,尽可能的把皇家的格格们或者宗室贵女都嫁到蒙古各部去。

就算这些娇生惯养的满清贵女,大多数都因为水土不服等原因,早早的夭折在没有一个亲人的茫茫大草原上,既不能成功的参政做个“海蚌公主”,掌控住自己所嫁的蒙古部落大权,也没有生下有爱新觉罗家血脉的孩子,继承蒙古王位。

但是那么多公主格格嫁了过去,总会有几个脱颖而出,一举冲破蒙古王公们粗中有细,精明果断的各种防范策略,不光是孤身一身在蒙古草原混的如鱼得水,还能过的比在繁华喧闹的京城里头还舒坦自在,顺顺当当的生下健康强壮的儿子。

就比如那位康熙皇帝的堂姐,出身简亲王府的和硕端敏公主。

端敏公主血统端正,母亲是当今的皇太后一母同袍的嫡亲姐姐,简亲王府的嫡福晋。被缺少女儿联姻的世祖皇帝抱进宫后,直接就养在了当时的皇后娘娘,现在的皇太后的膝下。

受尽简亲王夫妇和两宫太后的疼宠,目无下尘,骄傲骄纵的端敏公主,连当年只比她小一岁的康熙皇帝,都是尽量避开她的锋芒,不想引发和她的矛盾争执。

因为端敏公主她因着自己的身份经历,昂头挺胸,理直气壮的看不起一切周围的庶出。

康熙九年,时年十八岁的端敏公主麻溜的接旨,干脆的踏上了前往科尔沁的婚车,嫁给了科尔沁右翼亲王和塔的儿子,现在的班弟亲王。

丝毫没有时下新娘子扭扭捏捏抹不开脸面的模样,大大方方的端敏公主迅速的融进了科尔沁的生活,很快就适应了大草原上的新环境。

彻底的脱离四九城各种规矩礼制束缚的她,身为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女主人,嚣张跋扈,张扬恣意,把公主府里的小日子经营的别提有多滋润了。

就算是科尔沁各部台吉福晋都对这位飞扬嚣张的公主抱怨多多;新任的简亲王,公主同父异母弟弟也和她关系僵硬;康熙皇帝本人更是明确的不待见她。又如何?

儿子生了俩,大权在握,这些年因为大清国娘家的日益强大,越过越顺畅,越活越年轻的端敏公主,每天都乐淘淘的在科尔沁过着她天高皇帝远的尊贵日子。

其实,表面上不喜欢甚至是毫不留情的讨厌,内心里康熙皇帝还是挺欣赏这位一向对他嚣张无礼的堂姐的,不管对她的行事风格有多少意见,他都不得不承认她从小到大这番过人的处世本事,以及这份得天独厚的运气。

有端敏公主的存在,整个科尔沁右翼就会乖乖的做大清国的属地,不敢有任何的小动作。再加上这些年因为宝贝儿子的各种研究发明的普及,各种新政策的实施,现在的大清国可谓是烟袋换吹筒,吹筒换鸟枪,鸟枪换炮,越吹越壮。

康熙皇帝理所当然就踌躇满志的认为,他已经不需要再惧怕,蒙古各部那所谓要再次进军中原的“先祖遗志”,也不用再对来自科尔沁的妃子严防死守,不要她们怀孕生子了。

国富兵强,底气万分充足的康熙皇帝真心的认同,呆儿子那一套“一力降十会,一招鲜天下”的道道。满蒙联姻也好,朝廷平衡也罢,都只是锦上添花而已,最根本是自己的库房要满满的,气粗;火-抢火炮要厉害的,气壮。

所以,经过这些日子的连番思索后,他终于做出了决定。

改变以往对蒙古各部以预防为主的策略,主动生个有蒙古血统的小阿哥,既可以安慰年迈的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进而牵制漠南科尔沁蒙古,甚至是现在还没有完全掌控的漠北喀尔喀蒙古。

还可以有助于他完美的实施北进西扩计划,彻底的把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三部都纳进大清国的版图。

给他在历史上和四阿哥同母的“十四阿哥”,找个蒙古的母家。

反正有尽职尽责的太子在,小阿哥绝对不会长歪,将来保证会和四阿哥一样,乖巧可爱听话的发挥所长所能,为大清国的开疆拓土效犬马之劳。

而太子有这么一个关系亲近的弟弟帮忙处理蒙古关系,他就不需要生一个有蒙古血统的儿子,也不需要包养很多女儿嫁到科尔沁去,更不需要考虑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面子等等各种因素,纳几个蒙古妃子。

只是一个注定无法掌握军政实权的小阿哥,大清国自他而始的三代君王,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绝蒙古各部的各种联姻请求,轻轻松松的,在这一百年内保持着和蒙古各部的友好同盟关系,不管怎么考虑,都是一个非常划算的事儿。

进宫多年,承宠的次数一双手数的过来的宣妃娘娘,看到净事房的大太监进到她的宫里,直接呆呆的楞在了那里。不年不节的,皇上突然宣她侍寝,这是有什么大事儿发生了不成?

旁边反应过来的老嬷嬷赶紧捅了一下自家娘娘的腰眼。这都八点多了,自家娘娘还要沐浴洗漱,做各种准备,等被送到乾清宫的时候,估计正好可以赶上皇上半夜起夜。

把自己打理的香喷喷,水嫩嫩,和用玉泉山的水烧兑的温汤一样清透柔和的宣妃娘娘,被领到了乾清宫的后殿,在乾清宫宫女嬷嬷的伺候下,脱得光溜溜,一-丝-不-挂,钻进了一个丝绒被子里面,被有着大力气的驮妃太监扛到了康熙皇帝今晚的寝宫。

脱掉身上的被子,赤-裸着身子,宣妃娘娘轻轻的,慢慢的,顺着皇上的脚跟儿爬到了龙床上,屏住呼吸,仰面朝上,端正的躺好身体。

一直到,等在外头掐着时间的净事房总管太监忍不住在外头唱喝“是时候了”,康熙皇帝才应声让他们进来,把浑身酸软无力起身的宣妃娘娘顺着康熙皇帝的脚跟儿拖拽而出,重新裹进那个丝绒被子里,扛了出去。

今儿发生的事儿有点儿怪,净事房总管心里不敢多加揣摩帝王的心思,低着头跪在地上,恭敬的和康熙皇帝请示“留不留”。

满清皇家的老祖宗认为,让他们的妃嫔们喝一般的避子汤,不光是有损妃嫔们的身体,影响妃嫔们以后给皇家诞育健康的子嗣,也不能百分百的避孕成功。

所以遵循老祖宗的定制,现在满清皇宫的规矩是,如果皇上宠幸完妃嫔会说不留,就会有小太监在娘娘们后-股的几个穴道处按摩,让皇上留下的龙-精尽数流出,以此来达到不让妃嫔们妃嫔们怀孕的目的。

不管方法看起来听起来如何,总之大清建国这些年来,因为避孕不成功意外怀孕的妃嫔,屈指可数。

尽情的发泄一通,满脸餍足的康熙皇帝,果断干脆的说了一个“留”字。

这位大总管听到皇上的决定,尽管心里泛起了滔天巨浪,肢体动作上却不敢表露分毫。

轻轻的告退出来后,立即认真尽职的在净事房的记录手册上,写下了一段话,“一六八四年六月七日零时,皇上幸宣妃,曰留,以备宣妃受孕,特此记录”。

第二天一大早,晨钟的声音敲响,景仁宫的皇贵妃娘娘准时的醒了过来,起床梳洗。

宫女嬷嬷们纷纷上前,轻手轻脚的给自己皇贵妃娘娘上妆打扮。

梳着端庄秀气的小两把头;插上雅致小巧的花钿;戴上三幅东珠耳坠儿;套上前后左右四个开叉,绣着金凤式样,大气华丽却也是轻薄清爽的开裙;最后在纽扣上别好绣着五谷丰登的彩帨,套上精致尊贵的手指套。

一梦好眠的皇贵妃娘娘满意的看着镜子里头光鲜亮丽,神采奕奕的自己,心里美滋滋的开心。贴身大宫女看着自家娘娘心情特别舒畅的模样,讨巧的开口,“娘娘今儿个精神头真好。”

皇贵妃矜持的笑了笑没说话。自从昨晚上梁九功亲自来传了皇上的口谕,狠狠的下了风头渐盛的宜妃的面子,她的心情就好的不得了。心情好,睡得好,精神头自然就特别好。

主管外务的嬷嬷进来回话,宫人们就都自动的退了出去。老嬷嬷低眉顺眼的行礼后,才轻轻的说道:“娘娘,昨儿个夜里皇上招了宣妃侍寝。”

作者有话要说: 嘿哈,写了这一章,好羞涩。真怕大晋江的和谐。吼。

这个是比较实在的侍寝哈亲们,嘻嘻。除了皇后和皇贵妃,皇上不会在任何妃嫔的宫里过夜留宿的。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