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网>历史军事>宋朝败家子杨明> 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岳阳楼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岳阳楼记

辽皇帝耶律宗真的招降,直接震惊了天下。

要知道,辽国是个极其强大的国家。

甚至于,其国力不输于大宋。

就这么轻易地战败了,大宋甚至于没有经过什么血战,直接将这个强国给拿下。

西夏王宫,没藏讹庞直接被吓破了胆子。

要知道,当初宋辽开战着实让西夏高兴了一把。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两个军事强国使劲打,打死才好。

西夏自赵元昊死,三大将各拥强兵,讹庞犹知顾忌。

此时独揽朝政,手握兵权,也不把年幼的谅祚放在心上。

赵谅祚即位时年纪实在太小,西夏的大权掌握在他的生母没藏太后和舅舅没藏讹庞的手里。

没藏讹庞掌权后派兵侵占了宋朝麟州西北屈野河以西的肥沃耕地,令民种植,收入归己。

当时大宋正顾着和大辽开战,对于麟州西北屈野河以西的地盘无暇顾及。

而现在的,强大如斯的大辽,居然说败就败了。

怎么办,他们可是都去招惹过大宋的。

宋辽开战的时候,西夏可谓占尽了便宜。

当时西夏吃定了大宋无暇顾及自己,是以嚣张的很。

不但侵占了大宋的土地,杀了大宋的子民,更是叫嚣着,让赵谅祚称帝,不再对大宋称臣。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任何一条都给了大宋出兵的理由。

谁能想到这契丹如此的不经打,轻易地就被打败了呢。

拿下契丹的大宋势力更是所向披靡,灭掉西夏不过是举手之劳。

西夏慌了,他们慌忙派出使者,要向大宋请和。

使者依旧是老熟人,尖脑袋里兀。

可惜,熟人好办事不假。

可石小凡并不在东京城,在东京城迎接尖脑袋里兀一行人的,是范仲淹。

大宋朝名臣辈出,范仲淹确实是个人才。

庆历新政,在他的推动下得以顺利实施。

而范仲淹文笔出众,写下过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很多人觉得,范仲淹定然是去过岳阳楼,这才能写出如此气势磅礴恢弘万象的作品来。

其实,范仲淹没有到过洞庭湖,他是通过观察烟波浩淼的鄱阳湖来描写洞庭湖的。

岳阳楼记最后两行半是这篇文章最经典的,是他离开鄱阳时写的。

当时岳阳太守滕子京把岳阳楼画了一张草图,寄给饶州知州范仲淹,请他写序,半年以后却没有收到。

但是实际上范仲淹已经写了,也派了使者送过去,不知道什么缘故却没有送到。

之后滕子京又再次派使者画上草图请范仲淹一定要写一篇文章,但那个时候范仲淹官越当越大了,离开鄱阳去京都,在离京都只有七八十里的地方收到了使者送的草图,经过反思,他就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前面这几段还算平平,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

第二段,稍微的格调振起,情辞激昂。

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

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

这一段,可以说是范仲淹的点睛之笔。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

“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

范仲淹可以说是将四字短句发挥到了极致,不愧为千古之名作。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

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为什么要拿出这么大的篇幅来记叙这片《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范仲淹这篇名作,即便是放在现代,依旧是让人难以望其项背。

西夏使者尖脑袋里兀到达东京城的时候,正是范仲淹这篇千古名作岳阳楼记问世的时间。

此文一出,立刻在东京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学堂顽童,无不在争相传颂。

范仲淹没有到过洞庭湖,没有见过岳阳楼,却把一座岳阳楼给写活了。

西夏使者的到来,宋廷自然明白他们的目的。

赵祯并未宣召接见他们,这让尖脑袋里兀一行人,急的是抓心挠肝。

宋廷不肯接见,只有一个目的。

那就是,宋廷的人,压根不接受使者的和谈。

加倍让尖脑袋里兀担心的是,就算是他们把占据的土地归还给大宋,怕大宋也会不依不饶。

毕竟强大如斯的大辽都被灭掉了,如今的西夏又如何能保全。

如果宋人一心想吞并西夏,那接下来的亡国命运,就该轮到自己了。

西夏又和大辽不一样的,他们的国主赵谅祚年幼,朝中政权把持在没藏讹庞的手中。

此时的西夏比起大辽来,更是毫无战斗力可言。

若是宋军灭掉大辽之后,反手开始进攻西夏,以宋军的战斗力,谁人能挡得住。

当年石小凡七日连克十一座城池的噩梦,还萦绕在众人的心中。

且不说别的,西夏国力昌盛之时,以赵元昊的能力都挡不住宋人的进攻。

如今若是谈判不成,整个西夏更是找不出一个能与大宋一战的人来。

西夏使者们进宫不成,只好去求宰相范仲淹。

可惜,范仲淹的府门也是紧闭,谢绝见客。

尖脑袋里兀等人,都在范府门口。

这些奇装异服的西夏人,立刻引起了东京城百姓的主意。

人们窃窃私语,纷纷对其指指点点。

“里兀,怎么办,这范相公好像也不想见咱们。

难道说,咱们这次跋山涉水而来,连宋廷的人都见不到么。”

一名随从急问道。

尖脑袋里兀也是彷徨无计,若是石小凡在,他倒是可以求石小凡。

可谁知这个老熟人还在辽北,此时的他也实在是无计可施:“等,咱们就等在这范府的门口,我就不信,堵不住他范相公。”

众人正商量着,范府的大门打开,一个家丁探出头:“诸位是夏国来的使者把,我家相公有请。”

范仲淹邀请,尖脑袋里兀等人闻言登时大喜,他们对着家丁一拱手:“有劳了。”

家丁打开门,引着众人进了府。

当朝宰相的府邸,那也是相当气派的。

尖脑袋里兀一行人也不禁暗暗赞叹,宋人富庶繁华,一至于斯。

窗明几净的玻璃,雕梁画栋的走廊,还有干净的石板。

家丁引着众人来到了府上,此时的范仲淹正在挥毫泼墨,写的,正是他的那篇名作-岳阳楼记。

ps:本章篇幅稍长,并未有水文之嫌,只因笔者实在喜欢岳阳楼记这篇名作。

欢迎在咪咕阅读看我的新书《大明逆子》,新书改进了老书中的一些弊端,绝对精彩。

历史爽文,不容错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