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下午还有一章
公若藐虽然接待赵无恤,但防备之心也很重,所以赵无恤只能行下策,以郈邑宾客身份骗守卒开门,然后又让田贲领人强行进入!
站在被武卒控制的郈邑南门城楼上,赵无恤让人逼问守吏,结果他的猜测得到了证实,这些人都是被侯犯收买的,据说今夜的确有大事发生。稍候片刻,赵无恤便得知了一个迟来的消息:公若藐死了,死于他”待之如己子“的侯犯宴飨之上,这让无恤不由在心里骂了一声:
“当断时不断,不当断时又大义凛然起来,老匹夫真是不可与之谋,坏我大事矣!”
他随即询问来报信之人:“公若邑宰是怎么死的?”
马正侯犯掌握兵权,控制了四门,同时将公若藐的亲信一网打尽,然而也有漏网之鱼。比如这几天陪伴在公若藐和赵无恤身边的邑计吏就从混乱的筵席上奔逃出来,又在熟悉的里闾小巷里钻来钻去,最后跑到了南门。
他得以活命后将赵无恤视为唯一的指望,浑身颤抖地回答道:“侯犯仗着老邑宰信任,在宴飨上公然献剑,老邑宰不疑有他,便让他靠近到三步以内观剑,结果侯犯双手持剑往前一送,居然将利剑戳进了老邑宰的胸口,还声称这一剑是替叔孙大司马送出的!”
这就是一场郈邑版的鸿门宴啊……
赵无恤闭上眼睛,可以想象那血溅三尺,宾客惊骇的场面,而信错了人的公若藐则倒地抽搐,白眼上翻,像极了一条搁浅的鱼,他大概到死也想不到侯犯会背叛他。
“随后,侯犯和工正驷赤斩下了老司寇的头颅,宣布自己是代叔孙家主惩戒叛臣,如今整个郈邑除了南门外,都落入了彼辈手中。小司寇,你可一定要为老邑宰讨还公道,为他复仇啊!”
赵无恤假意许之,但随着越来越深入的询问,他的心却越来越凉。
现下,侯犯借助公若藐的信任,控制了郈邑的大半军权。而那个深得叔孙州仇信任的工正驷赤则德高望重,他带着工匠们加入了这场政变中,同时安定了城内的氏族、国人。凭借郈邑回归叔孙氏的“大义”,众人几乎是迎风而降,一丁点抵抗的浪花都没翻起来。
这阵风很快就刮到了南门处,黑压压的郈邑兵卒、国人从三面围了过来,甚至连邑外也有人在夜色里靠近,挨了一波弩箭后才退了回去。
赵无恤面色凝重,他手下虽然有武卒五百、劲弩百张,但毕竟是以宾客身份居于此,身边仅仅有一旅之众。面对郈邑的数千兵卒、国人包围,无天时,无地利,无人和,仅仅靠着一座城楼,以少御众很难守得住。
但全身而退却并不困难,只是赵无恤依然有些不舍。其实他也没想到,自己前脚才进郈邑,后脚此邑的主人便被人刺杀了,城头变幻大王旗如此之快,张孟谈的计策至此戛然而止,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好在他尊贵的身份也让人投鼠忌器,对方迟疑之下,选择了动嘴劝说,而不是动手。
在一行人的簇拥下,这场政变的主谋工正驷赤亲自到此,婉言劝说赵无恤退出郈邑。
……
“驷赤此人不简单,他本来是郑国驷氏的旁支,进入鲁国后做了叔孙穆子的家臣,最初不显山不露水,但为人城府极深。叔孙穆子之死、竖牛之乱、昭公被逐、阳虎之祸这些家国的大风大浪他都一一经历过,只是一直没被叔孙氏的家主重视过。而且他和公若藐私交不错,所以在阳虎倒台后,叔孙州仇试图向郈邑派遣家臣,除了驷赤外,其他人统统被驱逐殆尽……”
赵无恤立于城头,回忆着郈平提供的重要信息。
自打进城后,他这还是头一次见到驷赤:先前几日驷赤一直在称病休息,他年过六旬,平日的确是体弱多病,所有人都信以为真,但就在纷纷议论他时日不多时,这老头竟一鸣惊人,颠覆了郈邑的主政者……
驷赤在城楼前两百余步便下车缓缓走了过来,站到弩矢射程之外,表现的恭敬而谨慎,像一匹狡猾的老马。
赵无恤见这老者白发飘飘,相貌敦厚,看不出丝毫的阴险狠辣,任谁也想不到,这竟是一个潜伏多日,谋害自己的老友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的无间道。
他咳了一声,在盾牌掩护下于城楼下大声劝说道:“郈邑工正驷赤见过赵小司寇,恕不能全礼。方才邑宰公若藐叛主自立,已被邑内义士击杀。如今郈邑初平,但恐怕贼人流矢会惊扰小司寇,还望小司寇早点离开这是非之地,外臣感激不尽!”
赵无恤盯着那侍卫在老者身边的数朵暗淡火光,弩兵的材士方才前来告之,射程不足,又被盾牌遮掩得严严实实,无法将其一举击杀。
于是他只能一边思索对策一边说道:“第一次途经郈邑就遇到了这种事,我实在是有些始料未及。我现在只问一句,老邑宰真死了么?”
驷赤笑道:“他冥顽不灵,还出言唾骂家主,现如今已经伏诛了……”
其实驷赤从被叔孙州仇派来郈邑当无权无势的工正开始,暗杀公若藐的计划便开始筹划了,他拉拢了控制兵权的侯犯,交好了邑内各大小势力,正准备在夹谷之会后发难,却听到赵无恤拜访郈邑的消息,这让他们不得不将计划推迟。
赵无恤之名响彻齐鲁,连阳虎、齐侯这样的人物都败于其手,试问谁能不惧这位少年英雄?
随后几天,驷赤一直在装病观察居局势,猜测赵无恤来郈邑的目的,结果还真被他猜测得八九不离十:赵无恤的打算是通过公若控制郈邑,进而让叔孙氏永远失去这里!
不能再等了,驷赤决定立刻动手,但这却将他的同谋侯犯吓坏了,马正侯犯对赵无恤的骑兵有所效仿,对他本人更是敬若神明,差点就吓得放弃计划,准备缩头继续装公若的好养子了。
最后在驷赤的劝说和利诱下,侯犯才稍微稳定心神,咬了咬牙决定提前实施。但他却不敢接受驷赤的第二个建议:将赵无恤骗到宴飨上,一同挟持。
侯犯严词拒绝,驷赤只能作罢,在公若死后,城内大局已定,唯独南门被赵无恤突袭得手,他心中暗骂道:“侯犯竖子不足与之谋,若是能一并将赵无恤在宴飨上挟持,吾等今日便可以立下全功,同时为叔孙氏、三桓乃至于鲁国除去一个心腹大患!”
但此时此刻,驷赤已不敢贸然发动反攻,他担心损失太大,又怕倘若不能俘获赵无恤,攻击小司寇的举动会引发鲁国的动乱:要知道叔孙氏现在的实力可是连西鲁都打不过的。
驷赤心里掂量着双方的力量对比,赵兵虽然号称勇锐,但毕竟不如本地人熟悉环境,如今已经呈现隐隐包围之势,他只能转而希望能通过人多势众的压力将赵无恤逼出郈邑去。
若是赵无恤拖着不走,他也不怕,到时候叔孙氏接收郈邑的兵卒抵达,局面会更不利。倘若闹到鲁城朝堂,赵无恤打叔孙氏主邑的主意,必然理亏。
结果赵无恤沉吟片刻后却说道:“你的意思是,是大司马让汝等杀死公若的,是这样么?”
驷赤以为赵无恤这是要退让,便仰着头回答道:“然也,的确是主君的命令。”
“可有手书作为凭证?”
鲁国君臣的制度意识较弱,这种在暗室里密谋,你知我知的阴谋,怎么可能有手书?
所以驷赤的不知道赵无恤葫芦里卖着什么药,便回答道:“无有,只是口述。”
赵无恤紧逼不放:“只有口述?那你与大司马当时是怎么对答的,且一一道来!”
驷赤有种奇怪的感觉,他仿佛成了案堂上的要犯,正被士师言辞拷问罪行,于是便皱着眉说道:“此乃叔孙氏家事,我为何要告知小司寇……”
他话音未落,却被门楼上赵无恤哈哈大笑的声音打断了:“你还知道我的官职?不用法者,国用常刑,我身为鲁国的小司寇,在案发之地,有驻留调查、审理议罪之权,怎么,连问一问你也不行!?”
“案件?审理?”驷赤一下子便懵了。
……
细细回想,驷赤心里顿时一个激灵:没错,制定律法、审案、议罪、定罪,这不就是小司寇的职责么?但随着鲁国礼乐崩坏,有法也无人遵守。所以这些东西仅仅存在书面上,对三桓及其家臣早就没有约束了。
但谁也没规定这种权力撤消了啊!
所以赵无恤占据郈邑南门不走的理由,一下子变得合礼合法起来了。
我是法官,这里出了案件,要留下审案啊!还能定你们的罪呢!
驷赤在哪儿纠结不已,作为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一向只有他算计别人的时候,却少见他被别人算计的时候,今天算是撞到克星了。
正思索对策间,却听到赵无恤又在大声质问:“休要沉默,速速将你与大司马的对话一一道来!”
碍于身份,驷赤只能硬着头皮说道:“阳虎奔逃后,郈地请降,但依然不尊君命,驱逐派去的家臣,于是家主召见我,要我进入郈邑为吏,想办法夺回此邑。”
“他当时说,郈邑不仅是叔孙氏的忧虑,也是鲁国的祸患,这该如何是好?外臣当时以《扬之水》这首诗的最后一章的四个字来回答……”驷赤文化水平较高,下意思地拽起文来了。
不学诗,无以言,若是不能熟读诗三百并能加以拆分运用,遇到这种事情便要出丑了。
所幸赵无恤可是让子贡和公西赤给自己补过课的,他想了片刻颂《国风.扬之水》道:“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你做出的誓言,莫非是‘予还归哉’?”
驷赤颔首道:“然!”
翻译成后世的话,这四个字的大概意思是,我一定让郈邑回归叔孙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无恤露出了一丝笑意:“工正真是叔孙氏的大忠臣啊……然后大司马便让你入邑设计杀死公若?”
“然,这便是事情的经过了。”
说起那件事,驷赤还有些微微的自得,作为唯一可以信赖的人,当时叔孙州仇甚至向他叩首托付了!这是何等的荣耀啊!
所以他才竭尽全力,将公若一步步引进了死亡的陷阱。
而问到这里,赵小司寇应该没借口再逗留了罢?
谁料赵无恤脸色大变,居高临下怒斥道:
“简直是一派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