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页

但是有人倒下,便有人复起。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帝王权力的麾下永远不缺近臣。

贾岩松便是凭借此案一路青云直上的,从小小宝文阁待制擢升为龙图阁学士,再到掌军机大权的枢密使,权侔于宰相。

而今贾岩松遭人多番弹劾,也是因为他在其位不谋其职,空有资历,而无实绩。

今上正为此事头疼不已。

若不理会这些弹劾,堵不住言官悠悠议论;若依照言官的请旨彻查贾氏历年手上的案子,偏偏他是太后的表弟,先帝的宠臣,如何轻易动得。

见王玄同进来,今上不由轻轻搁下手中小毫,专注听王玄同回禀。虽然禀报的都是些生活中细枝末节的小事,但今上的眉头却不觉渐渐舒展开来。

尤其是听到苏蘅还变废为宝自制了夏日甜饮时,今上不由露出难得一见的慈蔼笑意。

听罢后须臾,今上和颜道:“那黑玉膏,你且令宫中的御厨也照着做来试试。”

半月之后,官家喜食一种名为“黑玉膏”的凉食的消息传遍了大内。

汴京的王公皆以仿照宫中习例为风尚,也开始流行起这原本廉价却稀奇的吃食。乃至于商贩坐地抬价,古有洛阳纸贵,今有东京城中“石莲藤贵”,一斤干藤竟也卖到了五贯钱的高价。

第32章三合一更新

七夕将至,街市上又热闹起来。

在本朝,七夕和元宵是一样盛大热闹的节日,男女老少相携游玩,往往至深宵。

汴京城中商户怎肯放过这样的赚钱良机,彩楼欢门早早立好,灯牌花样纷纷,以招揽顾客。

尤其是京城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御街一带,皆是繁华商圈,商户小贩沿途兜售各种各样的玩意。

从前七夕街市上最热门的是土塑的玩偶小娃娃“磨喝乐”,皆以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一对可达千钱;如今正碰上吃黑玉膏的风潮,小贩们也抓住商机,推小车沿街叫卖,一碗价高至百钱。

这么高的价钱,偏偏人们抱着尝尝鲜的想法,趋之若鹜。

七夕未至,便有小贩以此发了一小笔财的。

今日薛恪升任中书舍人,赵若拙下了值,小厮引马上了御街,非要拉着薛恪庆祝喝酒。

薛恪不应。

“叔夜,”赵若拙犹处在兴奋,好似他自己升了官一般高兴,便又激薛恪,故意坏笑道:“怎么?着急回府,可是与郡君弟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赵若拙时常说些没着没落的话,就是心知肚明薛恪板直清正,与他又相熟,也不会恼。

薛恪看了赵若拙一眼,慢慢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赵若拙一愣,嘴巴张得大大,下巴都要掉下来,半天没反应过来,“叔夜,你、你、你……”

石头心的人竟然会开玩笑了??

“你”了半天,赵若拙棠紫色的脸庞憋得一口气上不来,指了指自己的左胸,佯装哀嚎道:“还是郡君教得好,为兄这里伤心。”

薛恪挪开眼,看见街市上小贩卖的黑玉膏,极浅地勾了勾唇,淡淡道:“天气热,若要喝酒,不如喝这个,清火。”

·

苏蘅上辈子看书,看到“苦夏”一说,总是不解。

书上说起,人到夏天,总该是没有什么胃口,饭食也要格外清淡简单些。

要么烙两张葱花饼,熬点绿豆稀粥;或者蒸一个杂粮南瓜馍,配点小笋丝小榨菜蒜拌黄瓜,一顿就凑合过去了。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多清减不少。

偏生苏蘅上辈子是个胃口顶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的主儿。

她的夏天,和别人的不一样,和麻辣烫酸辣粉小龙虾香辣田螺有过命的交情,食欲半点不退。

可是穿越来了才知道,好食欲和命……都是空调给的。

到了真真的大暑天,没有空调,没有冷气的吹拂,人乏力,精神倦怠,又出了汗,舌根发苦,恨不得食物里不带一点油花儿,这可不就是书上说的“苦夏”么?

尤其是到了中午,浑身汗黏黏,衣服一日换好几身,幸好还有宫中送来的那巨大水转子吹吹冷风,不然真是难熬。

这时候苏蘅便怀念起上辈子不懂得欣赏的清单食物的好处了。

譬如,一小碟子咸鲜的黄鱼鲞,配上放凉的稀饭,鱼鲞要撕好的,最好再咸些——重咸味反而更能吊出黄鱼鲜甜的味道,便与做甜点时要放一点点盐来吊出甜味是同一个道理,稀里呼噜地喝下去,那叫一个爽快。

又譬如,过了冷河的冷面抖落开,配上澥开的芝麻酱或二八酱,再抓一把切得细细的黄瓜丝和脆嫩绿豆芽儿,不嫌麻烦就再撕一点白白的嫩鸡丝,倒醋,最好浇点花椒油,拌开吃,也是极美。

再譬如,不嫩不老的毛豆剪开两边的口儿,加黄酒、盐、糖、八角、桂皮、干辣椒和花椒粒煮好,泡一晚上,第二天正好入味,鲜咸口儿,补充盐分,没事剥着吃,配绿豆汤或者赤豆刨冰最合适。

阿翘听苏蘅有一搭没一搭絮絮说罢,显然也是被苏蘅说饿了。

阿翘掰着指头在心里核算核算,于是道:“这有何难,小娘子想吃,便让春娘去做便是!那冷淘做起来不难,荷叶汁和槐叶汁都是现成的;豆子煮好泡着,明天就能吃;就是那个黄鱼鲞有点难办,现在上哪去找黄鱼……阿池老家是南方海边的,早知道让他年前回来带点了……”

阿翘跟了苏蘅这么多年,这对吃的行动力愈发强,倒是越来越随主子了。

苏蘅失笑,哪有那么多早知道!年前还能料想到现在想吃一口咸鱼干么?

阿池在汴京城郊有方远房亲戚,那亲戚家中有事,阿池便请了半个月的假去帮亲戚的忙。

虽说阿翘和阿池常拌嘴,一对小冤家,可如今阿池走了,阿翘却还时常叨叨。

苏蘅又一细细琢磨,嘿,这段时间阿翘这小丫头在自己面前提阿池那小子的次数可不少。

苏蘅促狭一笑,看阿翘道:“我竟不知道阿池是南方人,你怎么连他的老家在海边都知道了?”小妮子这里貌似是有情况了!

阿翘脸皮子薄,一害羞就双颊绯红,“小娘子恁的这般打趣人!胡乱说!我不过就是听见春娘随口说的,还不是你说的想要吃冷淘豆子和鱼鲞,我才提起来的么!”

“春娘随口说,你便随心记住啦?”苏蘅笑嘻嘻。

阿翘转过身去,跺脚否认,急道:“我何曾记住什么!”

“好好好,我不说我不说,不打趣你和阿池便是。”苏蘅会心一笑,维护小婢子的春心。

不过阿翘这么说,勾起了苏蘅想吃冷面的心思,便道:“好,今天就吃冷淘吧。”

冷淘就是过水冷面,可汤可拌。

入夏时,园中槐树长得正好。国槐花有微微毒性,但叶子却是入馔消夏的良物。刚过了初夏时节,国槐树上叶片芯芯最嫩,汁子也绿,清苦而不涩。

苏蘅曾叫阿池和阿寿采摘这些叶片,做过一回“槐叶冷淘”。

槐叶冷淘是自唐以来到如今都是流行的面食,百年经久不衰,算是国民食物,即便是时人请客吃饭,都是不会错的选择。

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翠缕面”。

槐叶先焯水,再捣碎,挤出碧绿的汁液和面,做成薄薄面条。面条煮熟,过冷河,捞到盘子里,由于和面时掺了计,所以面条是绿色的,所以又被叫作“翠缕面”。①

冷淘可以吃光面,也可以配浇头吃,一般是用清酱做浇头,再撒几片焯过的槐叶做装饰。

苏蘅吃不惯光面加酱,便按照自己的口味让春娘在上面摆上多多的黄瓜丝、蒜末、鸡蛋丝、绿豆芽、火腿丝,做成个五彩冷淘,大受欢迎。

说起来,徐志摩写过爱眉小札,苏蘅作为一个各类冷面爱好者,倒是可以写个爱面小札。

苏蘅突然想起自己上辈子当美食up的时候,还专门做过一个“冷面特辑”,做的就是全国各地的冷面凉面,因此讲起来也是头头是道。

“虽说都是冷淘,各地有各地的口味,讲究可大不同。”

苏蘅美食博主职业病又犯了,什么都要给人讲个所以然出来。

就好比这冷面吧,东南西北口味各不相同。

有人爱吃酸甜口儿的,那就要吃朝鲜冷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