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一声枪响,剧烈的震动,将齐天的肩膀撞得隐隐生痛。
“二百六十五米!”不久,前方一排木靶报出一个数字,“估计是最大射程了!”
“最远二百六十米,有效射程也就是一百二十米以下。嗯,这个射程比目前大多数火枪的射程要远一些,应该可以满足你的要求了吧?”马尔乔卢在旁边说道。
“我不是让你仿制燧发枪吗?你弄了大半年,给我搞出一杆火绳枪!……而且,枪身太重了,后坐力也大了。”齐天有些不满意地说道。
曹雄在六月中旬返回汉洲的时候,带回大量蚝镜的枪匠和炮匠,使得汉洲的军工生产,呈现跨越式的发展。不仅很快铸造出18磅的重炮,而且还开始研究生产24磅舰炮、海防炮。对于维护汉洲的海防安全,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届时,建业城码头的三座炮台,如果全都安放了16磅和24磅的重炮,任何敢于侵入的船只,都将面临被一炮打穿舰船的风险。
而火枪仿制,数月以来,马尔乔卢却只拿出了一杆火绳枪的成品出来。引来齐天毫不留情地吐槽和唾弃,火绳枪最终是要被淘汰的呀!即使,你这杆火绳枪比其他的火绳枪打得远一些,可操作上,却是比燧发枪要复杂多了。
这个时代的火绳枪已经比原先的更轻便了,并且在射击时已不用支架辅助。
这种火绳枪使用一根点燃后缓慢燃烧的火绳,在射手扣下扳机之后,正在燃烧的火绳落下并点燃枪上的一个小火盆里的火药,然后再由这点燃的火药来引爆枪管里的火药,并射出弹丸。这套复杂的射击过程,使火绳枪成了一种射速迟钝,并很不准确的武器。
缓慢燃烧的火绳会在潮湿的气候下带来很大的问题,并且会因火绳的亮光,使射手在夜晚成了对方很好的射击靶子。要使用火绳枪,需要经过四十余个装填的步骤,才能完成一次射击,其射速约一分多钟一发。
从理论上说,火绳枪的射击距离约两百多米,但因其严重的不准确性,所以在实战中,它的有效射程不会超过五十米。
相反,燧发枪比火绳枪更有效。它是一种以燧石击打铁板而产生的火星点燃火药的方法,替代了缓慢燃烧的火绳。燧发枪具有更轻便、更可靠及更容易操作的性能,它的弹药重新装填的步骤可以降到二十多个,理论射速也比原来的火绳枪快了两倍。
同时,枪管的口径也可以缩小,每磅铅可以生产二十多个直径16mm的弹丸,比原来使用的火绳枪,每磅铅只能生产十几个弹丸,在经济上节约很多。而且打击效果,也比火绳枪要强出不少。
“大总管,目前很多国家的军队都是使用火绳枪。为何我们非要制造这种结构更加复杂的燧发枪?”马尔乔卢有些委屈地说道。
诚然,火绳枪还是各国军队中使用的主流武器,其制造工艺和流程都已经很成熟,也是众多枪匠最擅长制造生产的火枪。
但是,咱们汉洲目前不是人少嘛,那兵也就更少了。如果我们都拿着跟其他西方殖民者同样的武器,然后在战场上拼消耗。哪拼的起呀!
所以,在汉洲,如果使用火枪,我们只需要比人家稍稍先进一点,性能稍稍高出一点,就足够了。
我们汉洲军队如果使用较为先进的燧发枪,届时,开枪频率比你快一倍,射程比你远二三十米,那么,死的人,也会比你少很多。
“远山,你去黑山城将我屋里那本《军器图说》拿来!”齐天转身朝齐远山吩咐道。
《军器图说》是曹雄从大明搜集带回的众多书籍之一,在崇祯八年(公元1635),由南京兵部右侍郎毕懋康出版。
此书不分卷,有附图。书前有门人张继孟序,侄登辅小引、侄登翰跋与作者自序,自序署曰:“崇祯八年七月二十日原兵部右侍郎今致仕臣毕懋康谨对”。书中云:“夷虏所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
这本书还罗列了各种火器、毒弩,图文并举,详细叙说军器的制造,使用的威力。
齐天当时带着众少年整理书册时,随意瞥了一眼,立马被震惊了。合着,在这个时期,咱们中国的火器制造理念和制造工艺,丝毫不比西方落后。
更重要的是,书中图文并茂地记载了一种名为“自生火铳”。“扣动扳机,龙头下压,弹簧的蓄能作用,促使燧石在火门上摩擦生火,完成火铳射击……”
尼玛,这细节描写,简直就是燧发枪的详细制造流程。
然而,如此先进并详细描写火枪制作说明的书籍,居然在1781年,被称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下旨禁毁,不得刊印。
是不是挺悲哀,随着明朝沦亡,满清的思想局限性,导致了中国火器发展停滞不前,并一步步落后于世界。
本来在黑山城外军营的火枪试射,最后变成了众多枪匠聚集讨论“自生火铳”的工艺流程和制作方法。按照齐天叙说的《军器图说》内容,几个枪匠立刻向留守的陆战队士兵讨了一杆燧发枪,开始现场拆解和印证。
“老马呀,这本书的作者可是一个纯粹的文人,还是一个大明的官员。瞧瞧人家,都把燧发枪的制造流程都写下来了,那肯定是造出了实物。……你觉得,你们可以用多长时间,给我弄出一杆合格的燧发枪?”齐天拍了拍马尔乔卢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马尔乔卢此时感到非常失望和羞愧,原以为自己花了几个月搞出的改良型火绳枪,可以得到齐天的认可。却没想到,不仅被人嫌弃了,他还拿了一本书出来,明确地给你讲,在明国,已经有成熟的燧发枪制造工艺了,你那玩意落后了。
“一个月!”马尔乔卢咬着牙说道:“一个月时间,我们会造出一杆合格的燧发枪!”
齐天定定地看着这个意大利人,随后点了点头。
“总管大人,除了火枪,我们还造了一种手掷炸弹!”马尔乔卢-齐天准备离开,忙开口说道:“杀伤力还是不小!你要不要看看?”
手掷炸弹?是个什么玩意?该不会你给造了一颗手榴弹吧!
当两个从蚝镜招揽来的工匠,各自捧着一颗黑乎乎的圆形铁皮罐子,呈给齐天看。铁皮罐子有一个小小的开口,用碎棉布紧紧塞住,外面留了一根长长的导线。
在齐天的示意下,其中一个工匠朝前面走了几步,用火绳点燃圆形铁皮罐子上的导线,停顿了几秒,便扔了出去。
一直等了差不多一分钟,扔出去的铁皮罐子毫无动静。
观看的众人,看看远处那个铁皮罐子,又看看马尔乔卢和几个工匠。这是什么情况?
“导火线可能没有引爆里面的炸药……”一个工匠尴尬地说道。
“再试一个。”马尔乔卢看了看面无表情的齐天,心里有些打鼓。
另一个工匠点燃了铁皮罐子引线,这次停留在手中的时间稍微长了一些,然后扔了出去。
“轰!”一声爆炸声响,铁皮罐子在远处的草地上炸开,飞溅的碎铁片扩散范围有三四米的样子。
这特么不就是后世抗战时期的土炸弹嘛!
其实,在明代,长城一线防守的明军士兵被记载,曾使用过这些投掷炸弹之类的武器。而西方最早被记录的手榴弹投掷兵出现在奥地利与西班牙,而法王路易十四在十七世纪晚期的军事改革中将掷弹兵列为一种正式的士兵种类。
手掷炸弹是一种金属的中空球状体,里面填充进火药,并有一根火绳用于引爆,并由掷弹兵携带与投掷。在所有的欧洲国家中,这种武器被使用在步兵近战,及攻城战中。
1660年后,掷弹兵作为一种新的步兵兵种,开始在所有的军队中出现。到1670年后,大多数的步兵团里组建一个掷弹兵连,而在法国,则是每个营中就组建了掷弹兵连,或根据情况重新集结为一个独立的掷弹兵营。
掷弹兵对于敌人呈密集排列阵型时,非常容易造成对方人员大量杀伤,并破坏火枪兵的线性阵列,为己方步兵攻击创造有利条件。
“这种手掷炸弹,做得非常好!”齐天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不过,还需要进一步改进。首先,要确保其投掷出去后,能够爆炸,而且碎片要足够多。其次,要如何确保它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最后,这玩意,可以造得再小一点不。这么大一个铁皮罐子,力气大的人,估计最多也就扔个二十多米。……在战场上,刚扔过去一个,还没听到响,人家就冲到你跟前了!”
马尔乔卢心里稍稍松了一口气,火枪制造不满意,至少,这个手掷炸弹,还是能让大总管可以接受的。
近半年来,汉洲不断地从大明和巴达维亚搜罗各种工匠,随着他们的陆续到来。马尔乔卢和一干原吕宋裹挟来的工匠,倍感压力。不论是手艺,还是见识,他们都比不上那些佛山、广州、蚝镜那些地方来的明人和葡萄牙人工匠。唯一的优势,无非就是他们来的最早。
强烈的危机感,使得他们这些最早“从龙”的工匠,必须要不断地改善和制造出新的物件,同时,还要不断从新来的工匠那里吸取成熟的经验和方法,确保自己不会被他们所淘汰。
在汉洲,工匠的待遇是最好的,地位相较以前,也有了本质的颠覆。在这种环境之下,你怎敢让自己落后于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