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可能形成的反高同盟,高务实并非没有预计,不过他不是很担心这一点。
心学派对九边的渗透太迟了,远不如实学派十几二十年的深耕细作,大明九边中原本兵力最集中的宣、大、山西三镇将门,早就投入高党(泛)门下,而蓟镇的戚继光也是高党的铁杆支持者,仅这四镇就占去了九边兵力的一半还多,更何况陕西那边从马自强时代便是晋党的盟友,自然现在也是实学一派在主导。
简单的说,心学派想在九边中掺沙子,目前只有李成梁这里可以打打主意。
但这意义不大,因为朱翊钧现在对于要不要继续用李成梁,还处于模棱两可的心态之中,他实际上是在等高务实的判断,这也是他同意高务实去辽东外任的主要原因之一。
既然如此,高务实自然不必担心李成梁跑去寻求心学一派的支持,因为大明的皇帝要动一名文官大佬虽然不太容易,得有机会才行,但要动一名武将却很容易,尤其是当这名武将头上还顶着爵位的情况下——回朝为五军都督府某都督就完事了。
地位给你拉满,实权请你上交。
对于这样的处理,李成梁是什么办法都是没有的,除非造反,但那之前就说过,完全不可能,他没有那个条件。
所以高务实锁拿了李如桂之后,直接派人安排船只,把他送去山东了——辽东的巡按御史目前还是山东巡按御史兼任的。
而他自己,则开始推进起他心目中规划已久的“建设辽南”计划。
“建设辽南”计划是一个涵盖面比较全面的计划,农工商兵四大项,一个都不缺。
“农”分为两块,一块是种植业,一块是渔业。
辽东半岛有很大一部分土地为棕壤,这是一种发育在花岗岩、片麻岩、千枚岩之上,质地偏砂,土体疏松的土壤,并不太适合耕种。而除了棕壤外,还有滨海盐土、水稻土、草甸土和暗棕壤等。其中滨海盐土,顾名思义是由盐渍淤泥发育而成。
总体来说,适合种植水稻的区域面积不大,不过据高务实派人调查的结果来看,实际上这些本来不适合种植水稻的土壤上,依然在种,只是产量确实不太行。
高务实记得以前户部对此也接到过辽东苑马寺卿好多次奏告,说辽南的粮食产量有问题,现在看来的确不是瞎说,这里粮食的单位产量上不去真的是有客观原因的。
但高务实依然有提高辽南粮食产量的办法——他并没有通天的本事,竟然能改变土壤性质,他只是另有两大撒手锏罢了。
那就是闽海大决战之后,高琦从位于台湾的海盗老巢缴获的番薯和玉米种子。
辽南多山,山上的土壤也谈不上多适合农业,但这种地貌和墨西哥的许多地区颇为类似,墨西哥既然是玉米王国,显然辽南也可以大种玉米。
而且相对于番薯更适合于南方而言,高务实打算在辽南——或者说辽东,乃至将来整个东北地区都主打玉米。
玉米是后世全球最大的单一农作物(你没看错,玉米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35%),全球产量大概是10亿吨出头,而当时中国的玉米产量大概是亿吨。
这说明玉米的产量可以做到很高,但高务实打算在北方主打玉米产业,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饲料。
玉米的特点是,它不光有玉米粒可供人食用,它全身上下很多部位都可以作为优质饲料使用,后世中国玉米产量的60%-70%都被用于饲料加工,就可以证明它在这方面的优秀,甚至卓越。
这就厉害了,因为这是大明骑兵的另一半希望所在——之前那一半是土默特。
至于在更远的将来,是不是还能用于养殖业……这是以后的事了,暂时高务实还不觉得自己能一口吃成大胖子。
农业方面除了粮食,还有一个可能很少有人关注到的东西,叫做柞蚕。
柞蚕也叫山蚕,起源于山东省鲁中南地区,其茧丝的产量仅次于家蚕。其茧同样可以缫丝,主要用于织造柞丝绸,而且虫体不仅可食用,甚至可做药材,还是一种非常厉害的壮阳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
当然,高务实的目的还是用它来缫丝,争取给辽东带来一个新的利润点——随着海上贸易的逐渐兴起,大明丝绸行业的大发展已经近在眼前了,这个时候不赶紧想办法提高产能,那纯粹是傻,因为在这手工业时代,丝绸的市场表现永远都是供不应求,反正都不愁卖。
玉米的栽种比较好办,因为辽南地区是个军管区,高务实从某个层次上来说相当于土皇帝,搞定李如桂之后,其余三位卫指挥使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在高务实面前调皮,别说让他们种玉米,就算让他们搓泥巴玩,他们也不会拒绝的。
卫所指挥使在辽南也类似于地方官,或者说有很大的行政权力,对于地方上的这些事情完全可以强制推进,而不用去说服教育——下头的卫所兵都是农奴一般,还不是东家说种什么就种什么?
当然,高务实也不是一味蛮干,他还是搞了一个奖惩机制,这个机制比较复杂,碍于篇幅,就不详述了。总的来说,就是种得好的,按照名次给奖,种得差的也按照名次处罚。
另外对于“单位亩产”最高的一批人,高务实不仅给奖,还会请他们传授经验,甚至还打了包票,这批人可以派子弟去京师,在高务实的京华工匠学堂读书。
选派读书的孩子,不仅食宿、束脩等各项费用全免,只要在学堂没有受处分,则每个月还有二两银子的赏银。
二两银子不是小数目,在京师也相当于一个没有特长的普通务工者的月收入,在辽东甚至相当于成年长工的标准。
所以,对于玉米种植推广的问题,高务实觉得比较好办。
但是对于柞蚕,麻烦就大了点,首先这个技术人员的问题就不太好办,先得派人去山东找人教授技术——幸好大明的行政体制很特别,高务实还挂了个山东按察使的衔,而且他还有“熟人”在山东为官。
高务实在山东的这位熟人,其实连面都没见过,乃是他的同年王庭撰之长兄王庭诗,此人在高务实中状元的万历八年时为山东按察副使,现在因为弟弟的关系,算是抱上了高党的金大腿,已经高升山东右布政使了,现在管的就是“内政”这一块,请他帮忙应该靠谱。
至于渔业,这一条其实不必过于细说,后世辽宁省就是渔业大省,辽南半岛更是重中之重,不管是淡水还是海产资源,都算得上异常丰富,高务实只需要加大船只投入就行,连渔民培养都可以跨越式发展——以老带新。
船只投入也好办,京华的两大船厂,南边的在广西,北边的在山东,而且由于海贸风潮的影响,两大船厂一直都在拼命扩产,现在也无非把山东的船厂继续加大扩产就行了。
况且这造渔船不比造军舰,不仅船体小了很多,武备要求更是低得没有要求,相应的船体强度要求也就低得多了,制造速度远远高于军舰和武装运输舰,属于只要人力物力资源保障到位,就可以爆产量下饺子的那种。
当然,造船容易,让渔民买船就难了,因为这些辽东渔民根本没钱。
好在高务实之前在京师的时候就已经召集船舶系的大匠们商议妥了,造渔船不造那种三五个人就能扬帆出航,但其实只能在沿海附近撒网的小渔船,直接造那种需要三四十个人出海的中号渔船,乃至需要五六十个人操弄的大号渔船。
一来出海远一点,打捞得更多,二来这个数据基本上是按照辽南的基层体系来把控的。
比如一个自然形成的小村落,大致上就正好适用一艘中型渔船,而大一点村落或者小镇,就能适用一艘大型渔船。
至于船怎么买?这倒简单,首付三成,剩下的分期十年还款,甚至还接受渔获抵账。
什么,首付三成都给不出来?没关系,我这里还提供首付两成、首付一成等各种灵活买卖方式,甚至零首付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咳,当然这个还款的利息肯定会略高一点点。
高兵宪唯一比某些后世之人厚道的一点是,他不要求抵押物。
当然,这也是他不需要抵押物的原因,因为他就是辽南的土皇帝,辽南谁欠了他的债,他都不怕别人赖账。
贴心的高兵宪甚至还有更完善的保障计划:出海打渔可以买保险,遭遇海盗、风浪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而导致的船只损毁,高兵宪负责——风浪损毁半价维修或低价提供新船;海盗抢掠损毁,一应维修或买入新船费用全免!
因为风浪问题高务实没法解决,只能靠着他们的驾驶技术和船体坚固度抵御,而海盗……哼!
第一,辽南不是没有水师;第二,京华的北洋舰队更不是用来吃干饭的!
----------
感谢书友“sugarsugar”的月票支持,谢谢!
喜欢大明元辅请大家收藏:()大明元辅热门吧更新速度最快。
亲,点击进去,给个好评呗,分数越高更新越快,据说给新笔趣阁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