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作为一个名义上代表国内的政权,KMT的还是有那么一些实务人才的。
在日军丰台镇演习,宛平城“找茬”,进而悍然发动全面侵略战争之后,果脯的谈判终于加快了,王鑂等实务性军官列出了一系列名单,主要是涉及空军和志愿教官方面的装备、物资及人员。
遂,果脯的空军受援计划就显得比较正常:
通过引进成套的地勤、飞机大修设备,以及I15、I16和SB-2等战机,建立起一个初步的空军底子。同时,遵循苏联的建议,在皋城建立一个组装厂——这样,就可以将苏联的飞机以散件的方式运输至华,再组装成新飞机,顺便还能够培训飞机的维护人员和工人。
这看上去是一个很靠谱的方案。虽然说我们的杨军神觉得买“毫无用处”的组装厂太过“浪费”,要求苏联方面折算成飞机;并且将交付方式改用整机转场的方式来华之后,这个方案已经显得有些没头没尾,但是不管如何,这苏联承诺的5000万美元额度的贷款终于花出去了第一部分。
接下来,在准备谈陆军部分的时候,杨军神对面的伏罗希洛夫提出了一点,鉴于国内的另一支军事力量——八路军也将在未来保卫国土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作用,所以这部分的物资也得有他们的一部分。
苏联在向着果脯提供5000万美元贷款额度的时候,最初是坚持要分润给八路一部分的,有说是10%的,也有说是20%的——但是总归是有那么一些的。由王大政委领衔的八路谈判组,也在积极地分配这一系列的份额,并且对国内急需的物资列出优先劣后,并且争取同样的援助,用以增强应对日军侵略的能力。
在历史上,苏联在这方面的坚持,因为果脯的快速失败以及其抗议最终作罢,说到头,苏联方面不希望但是必须要维持住KMT的存在。就像是你必须在瑞典鲱鱼罐头和崂山白花蛇草水之间选一个,来避免你因饥饿而死一般。
在果脯眼里,这肯定是八路准备“表面抗日,实则内战”的举动。
相比傻乎乎地说出“那是自然,八路军也是我军序列之下的集团军之一”的杨杰,果脯代表团里的张淮南则机敏地多:苏联此时突然再次提起似已经放弃的援共要求,是为了什么?是不是因为八路已经和苏联恢复和联系?
他随即电报回国汇报情况,并且利用中统的身份,将这份报告直通天庭,送到了老蒋桌上:共党有可能已经和苏联恢复联系,正在朝着苏联讨要支援!
我虽说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但是我依旧是共党的对手。张淮南很快等到了老蒋的加急电报:务必阻止共匪获得苏联强援!
蒋廷黼随即对苏联提出了公函,要求苏联方面停止为共党提供支援。
伏罗希洛夫向着果脯解释,在国共已经达成统一抗战协定的现在,支援中国两大主要的抗战力量并不损害中国的利益——在苏联看来,中国赶走日本侵略者不仅可以保护苏联的远东安全,也是中国目前的首要矛盾,两国应该是有着共同利益的。
即便是这样,蒋廷黼依旧坚持要求苏联不得为共党提供支援物资,想要分润贷款更是不可能。他甚至放言,若是苏联执意为共党提供军械装备,那么就是准备推动国共内战!
因为毕竟不是一个被承认的政府,王大政委只能在联共这个渠道据理力争,表示咱们只有在遭受进攻的时候才会反击,先前的围剿、围困和封锁又是谁先挑起的?日军开始全面侵华之后,作为一个合法政府,你却连宣战都不敢宣战,抗日积极性还不如八路,好意思么?
加之此时已有平型关大捷等战例支持,初步换装的八路军已经显露出远胜于国军同编制部队的战斗力,苏联的态度开始有所转变。伏罗希洛夫向着蒋廷黼表示,“完全断绝另一支抗日力量获取苏联援助的行为是不可取、不可接受的,中国应该将全部的力量集中在抗击侵略者之上。”
汇报了苏联态度的变化,蒋廷黼收到了蒋的回电:“据理力争,绝不退让,但应以确保获取苏援为首要,至少应确保苏援物资应处于我方管制之下。”
嗯?老头子怎么开始退让了?
就在蒋大使刚刚找上人民外交委员会之时,苏联方面转达了八路的新方案:“苏援贷款购置物资,可交于国共两方组成的委员会统一分配,我方可仅取系关民生疾苦之非军事物资,军火装备,可出让予其他友军。
“但三方应共同保证西北通道之畅通安全,应修造公路、设置驿站,方便援华车队之通行。”
这句话在蒋廷黼的耳朵里,听不出任何的问题:八路考虑到抗战大局,可以少拿军火,不要贷款,只取部分非军事物资,具体的分配则是交由一个三方委员会来监督。八路什么时候怎么讲大局了?哦,八路好像一直都挺讲大局的……
不过出于一个合格外交人员的谨慎,他决定再将这条信息回报国内,征询总裁的意见。
不多久,果脯的访苏代表团收到了这样一份电报,蒋公批阅:“可,共匪穷困,若无苏联贷款,所购置物资有限。应注意其夹带枪炮火药之偷渡行为,但不应任苏方加入物资分配委员会,委员会应由我方统一掌控……修造公路事宜,切有道理,应即刻安排。”
中苏双方初步确定了这样几条要点:苏联给予果脯贷款,并且将通过多种方式向着果脯援助包括空军、装甲兵及20个步兵师在内的各项装备;双方应共同保证西北通道的建设,通过西北通道运输的物资,苏方将派出士兵进行押运;共方则不获得苏联军事物资的援助,仅获得非军事物资的自费购置权,自费购置的物资自决;三方将成立一个物资分配委员会,具体成员比例待后续确定……
粗粗一看,应该还是一个多方可以接受的条约,蒋廷黼将草案以外交邮袋的方式寄回国内,正待根据蒋公的批示,进行最后的扯皮和讨价还价。但是,没多久,他再次收到了一份加急的电报:
“情况业已生变,此刻应以尽快签署协议,获取苏援为要!”
发生什么事了?
谈判终于达成了第一个共识,蒋廷黼喘了口气,连续几个月的连续交锋,双方互相在比例、援助物资和分配上互相隔空扯皮,消耗了他很多的精力,现在双方似乎各退一步,总算有成功签署协议的曙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