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也不知道这帮印度人怎么想的,这些汤汤水水烂糊一般的吃食,居然就用手抓着吃下去,累不累啊。”1698年8月7日,第乌警备司令部办公室内,姚同中校正一勺一勺地吃着午餐。
午餐的主食是一盘米饭,上面淋满了土黄色不可描述的黏糊糊的浇头,姚同嫌弃地拌了拌,慢吞吞地吃了起来,心里已经怀念起了给自己服务的哪位淮扬菜师傅。不过这次下部队摸爬滚打,与士兵们同吃同睡,是他自己定下的规矩,自然不能开小灶。
第乌警备队马上就要改制了。事实上东岸全国及海外殖民地的警备队、守备队都要改制,即统一改变为某某守备团,一团下设三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连,满员的情况下为2700人出头的样子。毫无疑问,这种守备团无论从技术兵器还是人员规模上来讲,与充当野战部队的混成团都不在一个级别上,综合算下来战斗力能有野战部队的三分之一就不错了,大概率是不如的。
不过守备团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士兵多是本地人(军官多是交流任职),熟悉本乡本土的情况。而且因为家在本地,如果有敌人入侵,他们在守卫家乡的情况下士气也会比较高,再加上维持成本也很低,大部分支出靠地方财政来供给,还是比较划算的。
而既然财政支出系于地方财政,那么很自然地,各个守备团的战力自然也是有区别的了。首先,像库页岛、第乌这类相对富裕的地方,守备团不但人员上可以做到满编制,训练强度也会强出许多。而像拉包尔、吉布提这类相对贫穷的地方,可就不好说了,首先人员肯定是不会满编的,这辈子也不可能,然后就是这个训练强度,估计也要低上几筹。没办法,谁让你没钱呢?训练可是很花钱的,招募人员也要钱,光靠国家给的那点补贴,肯定不够维持2700人的奇装满员状态,能有个千把人就不错了。
第乌管委会背靠印度贸易,每年还有东非运输公司的大笔赞助,财政属于土豪级别,这守备队自然是奇装满员的了。而有了钱,这训练自然不能放松,尤其姚同中校又是个比较严格的主官,因此即便是最热的八月份,他也不允许部队落下训练,为此他不惜亲身下连队,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以做表率。
姚司令可是知道,驻守在第乌这个一个富庶的地方,如果不严加管束的话,部队会腐化得有多快。远的不谈,就说前几年从葡萄牙本土调来的那1500名葡萄牙士兵,在果阿这个快活之地戍守了几年之后,如今一个个都成了兵油子,吃拿卡要、勒索抢劫是一把好手,印度商人是敢怒不敢言,但若是让他们去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雇佣军正面厮杀,他们就有些犹疑了,不是不敢,而是觉得不值,虽然荷兰人的那些雇佣军也好不到哪去。
冷眼旁观了这些事情的姚同中校坚决不允许自己的部下也堕落到这个地步。因此他一直严格抓训练,一刻不放松。甚至他觉得这样还不保险,前阵子还和新华夏开拓队商议,将第乌守备团调去该岛的中央高原,去与麦利那人厮杀,让他们见见血——没见过血的部队,哪怕练得再好,也是不可靠的,毕竟很多问题光靠训练是无法解决的。
新华夏开拓队对于这种送上门的好事自然是十分精细,继而满口答应了。他们很痛快地将两个县保安团从前线调下来,整补完毕后装船送到了第乌岛,换了第乌守备团两个营外加炮兵连到中央高原作战。
这支不足两千人的“进修”部队在中央高原上厮杀了整整一年,最后回到第乌岛时已经减员三分之一,大部分是因病减员,但战斗减员也为数不少。如今姚同中校下的连队就是刚刚从中央高原战场返回的,他之前仔细看过,风貌、气质果然不一样了,少了许多浮躁,多了一些沉淀,战场果然是磨砺人的,虽然这在很多人看来其实是一个烈度不高的战场。
对了,这里额外提一下新华夏岛中央高原的战事。经过东岸人持续多年的挤压式军垦——即一边往前推进,一边旧地移民垦荒,慢慢挤压敌人的活动空间——曾经强盛一时的麦利那人势力已经大为衰败。在与东岸人反复多次的战斗中,他们几乎是没逃到一点便宜,人员、财产损失严重,国土疆域也大大缩小。甚至在去年一场大战之后,这些人连国都(其实就是一座很小的城市)也被东岸人占领了,有组织的抵抗基本完全瓦解。如今,差不多也就剩一些遗老遗少带着部分人在坚持着苦逼的最后抵抗了,完全覆灭应该也就是一两年内的事情。
而中央高原一拿下,新华夏开拓队发展最大的瓶颈也就被打破了。这里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凉爽一些,而且有麦利那人千百年来修建的较为完备的水利灌溉设施,农业生产的潜力非常大。在这片土地上,新华夏开拓队已经不打算如何四周海岸线那般搞经济作物种植了,打算主要搞粮食种植,免得仍然到印度和南非采购粮食。为此,他们组建了一个巨大的国营农业开发公司,圈占了大片良田种植粮食,以供给全岛。当然了,私人买下的土地你爱种啥种啥,这没人管,只要你觉得自己在高原上种的胡椒运到海边时还有竞争力就行。至于粮食嘛,国家储备粮库在各地建设了大量的谷仓,倒不需要你跑远路,直接就近卖了就行,一切看你如何选择了。
对了,最近新华夏开拓队政府已经召开过两次高层会议了。讨论的内容就是把首府迁到中央高原上去,一方面是可以就近管理那片新拿下的土地,一方面嘛也是看中了那里的环境。气候凉爽的高原平地谁不喜欢?潮湿闷热的沿海沙地早就让人倒足了胃口了,还不如去山上享福。
姚同中校最近听到了风声,他可能要去新华夏开拓队交流任职——他现在是第乌管委会主任,去了新华夏自然是当开拓队队长了——因此对那边的消息比较关注,无论是商业贸易,还是农业发展,都进行过详细的研究。不过呢,他也知道,自己是武人,这些地方建设方面的事情,还是当地的原班人马管。执委会用他,主要还是让他尽快肃清中央高原的麦利那人残余势力,同时重点关照马斯克林群岛的法国基地。一旦两国开战的话,这里必然是战场之一,没有一个武官坐镇指挥,执委会是不太放心的。
当然印度未来也可能是战场之一,毕竟法国人在这里也有稳固的殖民据点,且经营多年,势力还不小。姚同中校希望,未来接替他的官员最好还是军人——唔,哪怕是海军那帮混球他也捏着鼻子认了,总比打仗狗屁不通的文官要好——他可不想自己打好的基础被人一朝挥霍干净。
“吃完饭就赶紧去军营。我下午还有任务,就不和那帮兔崽子们一起玩了,你帮我盯着点。”把碗里最后一勺饭吃完后,姚同拿毛巾擦了擦嘴,朝自己的副官吩咐道。
他下午要见一见那个拉杰普特人巴吉。这个土匪出身的商人——好吧,现在又当回了土匪——最近皈依了佛教,是东岸人在印度西北部控制的诸多地方势力中最大的一股,手下目前拥有3500人上下,枪近2000杆、马匹500余、火炮40多门,历经官军多次围剿而不灭,已经有了很强的割据趋势。
巴吉这人也挺有意思。或许是酒商出身的缘故,他在做生意方面非常有天赋。光去年一年,他就贩卖了超过400万米的印度棉布到第乌,此外还出口了十万吨粮食、大量胡椒、椰干、棕榈油、干果、宝石、蚕丝等商品,让东非运输公司赚了个盆满钵满。自然,第乌管委会也从中获得了大笔税收,三方都获得了极大的好处。
按照东非运输公司的意见,第乌管委会应该给予巴吉更大的帮助,理由是巴吉现在占了好大一块地盘,并且很听话,在自家地盘上发起了一场“正信运动”,让很多印度教徒甚至是绿绿改信佛教——因为他得到了来自国兴禅寺的大笔赞助——同时积极种植东岸人引入的烟草、菠萝、番木瓜、玉米、甘薯、腰果、辣椒、柠檬等经济作物,所获得的收入都存在了第乌岛的东岸农业银行内。
另外,他在过境贸易及转口贸易上也体现了一定的才能。因为东岸海军在坎贝湾及阿拉伯海一带的封锁政策,使得印度西北部相当一部分贸易需要从南方的海岸线一带出海。这个时候巴吉就发挥作用了,他的部队四处袭击试图从其他港口出海贸易的商队,逼得大部分人只能走第乌这一条线(另有小部分走浅岛一带),这保证了第乌管委会能够持续不断地获得稳定收入,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
这样一位能给东岸人带来大笔收入的“财神爷”,自然有理由得到更大的资助了。其实都不用东非运输公司多加提醒,姚同中校最近就打算成本价卖一批武器给巴吉,同时在情报及战术方面给予支持,让他控制更大的地盘和人口。如今印度的局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了,那就是大争之世已经到来。无论是荷兰人、英格兰人、法兰西人还是东岸人,都在想方设法培植自己的代理人。巴吉如此能干,还非常听话,那么不妨多投资一点。
而这也是他本人的造化,就看他能不能抓住了!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