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了一天,元植知道回军营一事无法改变,便开始灰头土脸的绝食,婢女把吃食送进屋去,他一点不动。
李明珠心痛儿子,几次想过去看看,都被洛泱劝住了。
珍王府这边过了二七,子嗣夜间不再守灵,只安排仆婢轮值,苏家几兄弟也闲了下来。
转眼就到了正旦节前最后一个上朝日。
按照惯例,正月初一正旦节前三日、后三日,休朝共七日,这是给附近要回京过年的大臣赶路,三日赶不到的,也就别回了。
正月初五准时上朝,虽然也不谈什么正事,君臣互相拜年,圣上心情好还要请大家吃吃饭,赏赐些年礼,所以初五开朝没人会不到。
苏元桢今日必须上朝,于公,他要谈边镇募兵,需要朝廷物资支持的事,于私,他要为元植辞掉金吾卫一职,回到苏家亲兵营。。
元植在御前金吾卫时,品级属于高配,回营还得自请降级。
五品是条分界线,元植才上去没多久又要下来,面子都丢光了,这也是他气急败坏的原因之一。
“启禀圣上,吐蕃王死,数子夺权导致内乱,被他们占据的唐人边镇局势动荡,而吐蕃铁骑指挥失灵,正是我们收回领地的好时机。但我们一个边镇三五千人,只能驻守,难以主动出击。
末将请赐米黍、布帛若干,用于边镇募兵八千,再以临边三镇配合,以图收回渭、兰、会州一线。”
苏元桢说完,年末述职完赖在京城过年的李德裕点头道:
“不错,此三州旧唐人居多, 只要做好策反, 极易事半功倍。”
“这么说, 苏少将军开口就要八千人,实在太多了,陛下, 依臣之见,每镇募兵两千, 再从原有守军中抽调部分, 组成三千轻骑, 完全可以夺回旧城。”
王守澄对苏元植恨之入骨,他又怎愿这个绊脚石苏家兵力壮大?
李宗闵向来不主张朝廷用兵, 他刚站出列,刑部侍郎李石抢先上前道:
“启禀陛下,渭兰会三洲本就是大唐领土, 被占数十年, 那里的旧唐人被吐蕃奴役生不如死, 若是陛下您能收复失地, 那是比肩太宗皇帝的功业,朝廷应该大力支持。只给区区两千人, 那不是让吐蕃笑我们大唐无人?”
李宗闵清清嗓子正要说话,工部侍郎郑覃也出列道:
“启禀陛下,朝廷只是支持边镇募兵, 又未调一兵一卒,王大将军何必着急?工部倒是可以支持配备三千骑兵轻、重甲, 以及五千步甲兵装备,陛下尽管做主。”
“呃, 陛下,臣有话说。”李宗闵终于抢到说话机会:
“本朝连年天灾, 南涝北旱不说,蝗灾也年年光顾。去年西京还遭受地震,房屋倒塌数十间。这赈灾的粮食都顾不上,我朝实在没有余粮去打仗啊!”
苏元桢冷冷一笑,上前驳道:
“我们不主动进攻,等来的只有吐蕃因战乱无粮可吃,必会发动对我朝边镇的进攻。前耻未雪, 后辱又至,陛下是明君,岂会看子民受耻辱,国土遭践踏!”
牛增儒忙笑着打圆场道:
“今日是休朝前最后一日, 有什么事可以年后再议,打仗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你边镇现在也没受到攻击嘛!让圣上好好过个年不好吗?”
“你以为今日陛下同意募兵,明日就有成千上万新兵报到吗?新兵入军营,不用操练就能上战场吗?若不是西川的兵马顶着南诏,我愿借兵打吐蕃。
牛增儒,收复失地是民心所向,更是圣上立威的好机会,你可不要做了圣上的绊脚石。”
李德裕最看不起这些仗着科举爬上来的文人,尤其是还要与内侍勾结在一起,欺上瞒下,妄图一手遮天。
大殿上的朝臣,本以为今日是来听圣上宣布休朝,看看有什么赏赐可领,然后早早散朝回家的。
没想到苏元桢挑起来事端,居然出现了久违的牛李直面朝堂景象。
不过,以前李德裕的人都被踢出京城了,他孤掌难鸣,应该翻不起波涛。可是他好像并没处在下风,反而是李宗闵、牛增儒他们被呛了声。
不应该啊。
圣上倒没想那么多,因为他被“比肩太宗皇帝”的千秋功业给吸引住了,王守澄不支持,那他就尝试一下能不能赞同,他甚至觉得苏元桢真是大大的忠臣,竟然替他找了个立威的机会。
再说,不就是几千个人的军饷问题?
这我国库里也没有?
他扫了一眼,裴煊不在。对了,他要在东都陪陈留大长公主过了年才回来。
户部尚书刘麟心领神会:“启禀陛下,新增五千人的军饷还是可以的,并不影响其他春季军饷下发。”
“好!那就这么决定了,朕批给你募兵五千,年后运抵你边镇。同时下旨相关边镇配合,务必收复渭兰会三州失地!”
圣上高兴的拍了板。
王守澄发言后,还有人敢出来唱反调,实属难得一见。连被自己扔到西川去的李德裕,看上去也是个精神老头。
他一高兴,又多问了一句:
“诸位爱卿,此事还有什么要补充?”
“启禀陛下,收复失地不同于防守战事,需要将士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有去无回的勇气。臣以为,应派出能够代表陛下的监察御史前往慰问前线将士,同时对失地旧唐人喊话,坚定他们回归大唐的决心。”检校右仆射令狐楚奏道。
这事很重要,慰问是一个,最重要的是到城下对旧唐人喊话。
身份不够不行,胆子不够也不行。毕竟是进入到吐蕃境内,危险是必然的。
“诸位爱卿,那你们认为何人可替朕前往?”
又不是什么好差事,要出国策反,简直就是脑袋挂在裤腰带上。
大家左看看、右看看,今日诸亲王来得齐,什么茂王、婺王、潁王啥的都在,就是齐王李奏因主持丧事没来。
令狐楚瞟了李德裕一眼,拱手道:
“陛下,臣推荐齐王李奏担任督察御史,前往城下喊话策反。”
这推荐赢得了包括潁王在内大臣们的一致赞同:
“臣附议!”
公事谈成了,元桢散朝后有找到圣上为元植请辞。
这是小事,圣上甚至不记得元植长什么样子,当场就同意了。
元桢松了口气,迈着轻快的步伐,回府准备迎接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