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在军事和管理领域的一些创新和想法再加上集思广义曾经创造了不同于西方军事历史发展史的奇迹,但认真的反思政治经济领域的得失,似乎还是第一次。
在前世,因为晚年的境遇,张海曾是中国语境中的传统保守主义左翼。并不像很多同龄人那样信任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那一套。不过这方面的政治偏见到了晚年也没有年轻时那么极端了。
在明末这十多年来的奋斗历程中,张海的认识也随着地位的提高而发生转变。他认识到就算有一二百甚至更多能不打折扣提自己分担负担的小女孩儿们的帮助,最高统治层所能进行的严格管理与掌控也是有限度的。
靠那些管理上的创新经营十万到二十万人大概一个后世大型集团公司规模的组织,可以做到几乎没有什么“大企业病”或官僚主义迁移绊。整个组织在严格的监管与成员筛选下充满活力。比颠峰水准颠峰时期的国际知名企业还更强不少。毕竟公司单位的人员成分复杂而且没有理想主义加成。。
但是如果放大到一百万人或几十万人规模的组织中,就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首先必须有足够多像刘洪涛那样有能力且值得信任的人。这还是新朝在政治上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单位,可以利用部分政治优势和自己所营造出来的神权加成的结果。
如果哪怕放大到哪怕类似新中国建国初期那个国有经济规模的体系上,此时新朝通信与技术能力还有国民认识上的诸多缺点就会暴露无疑,旧时代的烙印就会充分体现出来。自己在那还好说,毕竟自己所积累起来的威望还有人们眼中的神性是古今中外几乎所有历史人物都没有条件具备的。
可如果自己不在呢?一个虽然有所威望,但没有达到自己这种程度的领导集团呢?长久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在缺乏国际压力也缺乏国内动力的情况下就会逐渐丧失。除非国民素质真的进步到了比现代那些先发国家还要强的地步。
这样想来,张海最终还是觉得应该真正意义上扶植民间经济的发展。苏联社会能做到的事,17世纪开国的新朝那还远的很。
这也是张海这次微服出行的目的之一。当然不是为了扶植什么跨行业领域的财团巨无霸,而是要支持那些敢于顺应新朝和时代的人打破中国传统工商业千百年来的枷锁与习惯。搅动起一潭死水,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更广大社会优秀人才的力量来促进近现代化。
可是现在张海却发现,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在中国的乡村,曾经充满着宗族主义家族主义的影响。可工商业领域又何不是如此?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基本社会组织就是以家族为基础的家国同构模式,离开了大的宗族和家族,中国社会上就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连新中国时代教育普及带来的同学关系也没有。
除了繁衍后代延续香火这一生物领域的本能,整个中国社会竟然找不到真正广为认同的理想,当然现实而肤浅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除外,也缺乏追求真正事业的理想。
不仅仅中国如此,受中国传统影响比较大的很多国家到了现代也陷入一种矛盾:没有靠的住的外人,即便有靠的住的外人从自我利益出发也更追求短期的利益和功成名就。而依靠出色的“内人”虽然可以让企业有着更长的寿命周期,却在创新领域与活力上丧失了优势。
新朝新华书局的很多小说里,家族内的人物都是做为反派或半反派存在的。可没有了宗门家族这些东西,民间却找不到一种新的组织来代替它了。
归根结底:从文化底蕴、社会思想、管理能力、所谓“有资本主义萌芽”的17世纪中国还远不具备理想中那种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所拥有的客观条件。就是有着上千年“分权文明”哲学底蕴更接近现代的西方,也在工业时代中前期经历了上百年的动荡与战争最终才形成了比较有效的改良版资本主义秩序。
自己是不是因为追求过度完美而有些揠苗助长了呢?
出事那天晚上,张海没有习惯性的在外面值守或练武,而是罕见的躺下来休息,思索着不少的事情。
杨思按照张海的吩咐在该自己休息的时候还是按时休息,不过到了天快亮的时候还是醒了过来:“当家的在想什么?”
这杭州新风阁分号毕竟不是南京皇城内,但张海思索了片刻还是没有隐瞒杨思的意思:“我在想:我们是不是有些急于求成了。新风阁也是不是有些急于求成了。新朝对大家族的遏止是不是正确的?如果没有那些或明或暗的限制,新风阁至少在经营管理上是不是就会少发生一些如这次这样所托非人的事情?”
杨思跟了张海数年时间,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不同政务的小女孩,对很多事情也有自己的看法,当然在话语中也多少有了些注意:“若是在十年甚至八年以前,后金军队几乎就是所能达到的天下强兵高度了。谁会想到在军战和兵工领域乃至文化领域,新朝能在并不算长的时间里有今天的成就?新朝能缔造出一支崭新的军队,我想只要新朝朝廷能给予新风阁必要的支持,也终究能够改造民间工商业的面貌。”
“但愿如此吧!”张海叹道。
张海有信心缔造一支十万人的精兵外加管理十万精工。但这些东西似乎就像漂浮在烂泥地里一样还随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危险。中国的民间工商业虽然在战争中遭受的破坏和打击并不算太,但它还是那样的落后,不仅仅是工匠人才与技术方面,还有整个社会的思想乃至体系保障方面。帮助一家敢为天下先的个人或家族,就真的能改变这落后守旧如泥一般的中国工商经济整体面貌么?
天色就快要亮了,不过张海经过一夜的思考也终究下定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