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网>历史军事>北宋士大夫的悠闲生活> 第一百五十一章 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一章 抓

冯元是长者,郑朗开始谈仁义,仅是笑一笑。后来说礼、忠恕,又说《尚书》等篇多有伪作,再加上欧阳修那篇文章,冯元知道大麻烦来了。他没有固执的反对,可他所学的经学,正是从汉朝建立起来的经义。

现在统统推倒,让他如何受得了?

憋气之下,欧阳修太远,在洛阳,找他麻烦找不到,于是命家中老仆将郑朗喊来。

“你看,”冯元没好气的指着欧阳修特地订好的小册子说道。

郑朗打开一看,明白了,这也就是欧阳修后来修撰的《诗本义》雏形。欧阳修在文学与经学的成就上,郑朗也望而生畏的。现在略差些,学问同样一步步长进的,自己小,欧阳修岁数也不大,因此这本小册子里略有些瑕疵。古代人见识的问题,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xìng。然而瑕不掩瑜,这一注,比原有的《毛诗》更有可取xìng与进步的意义。

但理解冯元的心情,换自己同样也不好受。

放下小册子安慰道:“冯给事,若陛下比你学习好,你高不高兴?”

“高兴?”

那还用说吗?郑朗就找到话题了,又问道:“万一夫子的学生超过了夫子,夫子会不会高兴?”

“……”冯元知道他要说什么,没有答。

“我与刘少监说过类似的话,后人将夫子学问发扬光大,正是夫子梦寐以求。夫子太伟大,晚生不敢言。可论文治之功,汉唐可如我朝,为什么连汉唐的学问都不敢超过?比如书法之道。若一味拘于前人的框架里,儒学还会有前景么?还能让夫子的治国救民理论发扬光大么?看一看他的册子,也没有说什么,仅是将毛诗去芜存精,没有完全否定。有何不可?”

说着,又看了看小册子,欧阳修才学真的很不错的,后人将他喻为北宋文坛宗师。不是没有道理。若是自己来注,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也许某些方面,比他更长远。然而著书立说,需要更深的学问。对经学有更深的造诣,这一点,自己眼前肯定做不到。只是可惜的是欧阳修一生没有象二程、张载那样,提出一个清晰的理论,不然在宋朝的儒学上,必然会有他重重一席之地。

又说道:“冯给事,陛下乃是一国之君,学好治国之道就足够啦。钱公虽雅爱才,可在经学造诣上却不如给事中,要么,你从钱公手中,将欧阳推官抢过来,收为自己后生如何?”

冯元让他一句气乐了,冯夫人用手怜爱的敲打着他的脑袋:“你啊,倒底还是一个顽劣的孩子。”

“真的。冯给事,反正洛阳那边大才子有好几个呢,但在经学天份上,无一人能及欧阳推官,现在他送上门来了,机会难得,抢吧。”

“去!”冯元哭笑不得的将郑朗赶走。

回去时。江杏儿狐疑地问:“那个欧阳修说得对吗?”

“为什么不对?”

他在冯府上还有些话准备要说的,比如欧阳修反对的这个谶讳,确实在胡扯,刘邦砍了一条蛇,居然成了小白龙。只要有出息的人生下来。必然有异象。若如此,试问欧阳修与范仲淹他们生下来有什么天地异象?那么是不是不要努力了。努力没有用,因为你没有异象,没有异象就不会有出息!

不过自己风头很劲,没有必要再张扬。

现在的名声足以让自己在两个来月后,狠狠插上一脚。

……

元宵节到来,又陪着几个娘娘转了转。

杏儿说:“大郎,我们去看谜灯吧。”

最热闹的就是官方办的灯山,几万个灯笼一齐点燃,五光十sè,金璧辉煌,宛若仙境。在宫城门楼上还挂着几个巨球灯,一丈方圆,连郑朗看了后,都惊讶莫明。

当然,也有不好的事发生,比如混水mō鱼,借机会偷几个钱包的,或者在一些美丽的小妹妹身上揩一下油的,或者趁许多人家上街观灯,入室行盗的,还以拐卖人口的,后来连礼部shì郎王韶的幼年都让人贩子拐走了。不过这小子贼精,一看不对,正好一队皇家车马过来,大声呼救,宋神宗命人将车马停下来,知道事情经过后,给了压惊钱,派人将他送回家去。

但其他地方也有可玩之处,大街小巷家家张灯结彩,有的人家拿出一些小礼物,不值多少钱,纯是一个趣味。然后在灯笼上出一个谜面,猜中了赏赐礼物。

江杏儿指的正是这个。

“好。”

几个娘娘也稀奇,于是一道从御街离开,转到边上的各条小巷子里面。一路猜过去。

可只一会儿,他们就让其他人发现了。

好奇的跟着,大多数出谜的是读书人,谜面多从书本上来的,郑朗猜中了不少。不过有的很冷门,郑朗迟疑了大半天才能想出来,有的直接就猜不出来了。于是响起一片哄笑起。

然后这些人对主家恭喜:“不错啊,不错,你家的谜面居然难倒了郑解元。”

郑朗也不生气,人不可能是无所不能的。

陪着几个娘娘转了几天后,将她们送出京城,开始安心读书了。实际上他知道今年省试必然取消,这是为以后打下基础的。京城的举子不觉,可一过没有动静,二过也没有动静,终于议论声响了起来。

四儿也担心的问:“大郎,今年会不会又不省试了?”

“不大好说,去年大内失火,冬天时,我朝最大的番王李德明薨,还有太后……”老太太二月又穿起龙袍到太庙里拜了一拜。这时候郑朗心中忽然有所悟,老太太没有必要再赌这个小孩子气了,难道是她知道大限即将来临,所以这样不舍与念念不忘?

不知道。也不敢去问。

果然,三月下旬,宫中传出消息,老太太重病不起。太后都重病不起了,还省什么试?再诏权停贡举。几万举子无可奈何,象赶羊一样赶来,回去时,则没有人管了。反正朝廷给了路费的,你没有花完,带回家,没人向你讨要。你花完了,自己掏腰包倒贴。爱回去就回去。继续在京城逗留不回去,也不会过问,权当为繁荣京城经济作贡献。

郑朗也没有回去,既然省试停了下来,不如安心跟着知日后面学学琴,一回郑州,就学不了。其实……不是!同样也没有人管他,老太太一旦重病死去。马上朝堂上的格局就会产生新的变化,谁个有心思理他是在学琴,还是在读书。

几天后,郑朗从知日哪里回到了客栈,看到两个小黄门在等着他,唱了一个肥喏,道:“见到两位黄门。”

“不敢啦,”两个小太监眼中有些畏惧。又小心的说:“太后有口旨,传你进宫。”

“传我进宫?”

“是啊,快快请行吧。”两个小太监又再次畏惧的看着郑朗,此时老太太身边全部是朝堂上屈指可数的重臣,有可能不行了,要交待后事,此时传郑家子意味着什么?

俺只是两小阉人。能向他傲气吗?

不敢怠慢,几乎是服shì着郑朗上了马车,这时候郑朗可不敢带两位小婢,独自上了马车后,立即赶往皇宫。进了皇宫后。带到了宝慈殿。此时帘子已经撤出,与老太太交谈了几次,还是第一次看到老太太真面目,大病了好多天,穿着兖服躺在chuáng上,已经瘦骨嶙峋,不过从她脸上还能依稀的看出昔日的灵秀之气与美丽。

老太太正对诸相交待后事,元气耗尽了,断继续续的说:“尊太妃为皇太后……军国大事……太后内中裁处……赐诸军缗钱。”

至于赐诸军多少缗钱,老太太此时已经讲不清楚。

但头脑很清醒,为什么要让杨太妃为太后,执掌军中大权,非是打压儿子,也非是让国家政权平稳交接,老太太有能力,杨太妃未必有。这也是做贼心虚,怕自己一死,小皇帝找刘家人算后账的。有杨太妃一个过渡,刘家也就没有事了。

郑朗苦笑了一下,家事,国事,连老太太精明如此,都没有说清楚,况且自己?

老太太说完了,再也没有力气说其他的话。郑朗才走上前去,提起袍角,伏在地上,说道:“臣拜见太后。”

什么穿越者不能跪啊,鬼话!

仅凭老太太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年龄也能做自己祖母,跪上一跪,又有何妨。

老太太看到郑朗到来,眼中再次闪过光彩。

这可以说她一生最得意的事之一,郑家子不仅很聪明,那一天法度二字,随后看穿契丹人的真面目,皆表现了郑朗在政治上的天份同样惊人。眼下朝堂里人才济济,甚至因为郑家子,将来的宋朝都有人了。

自己为养子打下了这么好的一个底子,赵家的列祖列宗该没有话说了吧。

这正是她破格将郑朗喊到皇宫的原因!

道:“你,很,好。”

说得更吃力了。

郑朗看着她眼中柔和的眼神,忽然眼睛一酸,泪花儿从眼眶里闪现出来,说道:“太后对臣的知遇之恩,臣一直很想回报,因此,今年明知道自己年龄小,学问浅,还刻意提前科考,就是想考一考,让太后看一看的。可臣做得还远远不够。”

原来如此?

诸臣恍然大悟,然后心中一声叹息,此子是有心了。

“你,起,来。”

了起来,不过站得很规矩,小皇帝在最前面,诸位宰相站在后面,他站在最后面,还站在了侧位。

老太太又想到了他所说的法度二字,更是满意,可没有力气说出更多的话,看着赵祯,小皇帝走过来,问:“大娘娘,需要儿臣做什么?”

也不是做什么,只是想看一看养子的样子,接着又看着后面的郑朗,脸上再次lù出一丝笑容。她说不出,可大家懂的。

忽然又想到了一件事,说又说不出来,神情变得很焦急,只能用手紧紧抓住衣角。有的大臣注意到了,没有想到。有的没有注意。郑朗也看到了,他都明白老太太的意思,只要此时替老太太说出来,人死为大,说不定小皇帝为形势所逼迫,不得不答应。那么老太太就能含笑九泉了。然而他敢不敢说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