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网>都市言情>重生乡村文艺生活> 第235章 分红风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5章 分红风波

如果按公历算的话,现在已经进入1989年。

在开年这段时间里,不光是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局势有所动荡,国内更是受物价飞涨、通货膨胀、贪|污腐|败、民工进城等多方面的影响,凝聚起了一股压抑、紧张又愤懑的情绪。

韩屯的年底分红数字在省里下了命令的情况下,并没有在省内传播开来,消息仅限于平县和营城地区传播,按这样的传播效率等到在省内大面积传播开,传播到国内其他省份,农历新年都已经过完了。

可不是所有媒体都是能够由省内管理的,韩屯分红这么惹人注目的话题,哪里的报纸不想报道一下?

其他省内,尤其是南方的一些报纸,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精神迫不及待的把韩屯的消息登到报纸上。

《韩屯年度分红超六十万,三年缔造数百个百万富翁》。

就是这样一篇极具煽动性的报道,让韩屯再次出现在了全国人民的视线范围内,国内舆论一片讨论声,在民间更是成为了茶余饭后乃至上班时间讨论的热点话题。

但跟以往数次报道潮的反响不同,这次媒体和公众对于韩屯的谈论和态度再也不是一边倒的表扬和赞许了。

当你挣10块钱的时候,人家连看都不会看你。

当你挣100块钱的时候,顶多瞅你一眼。

当你挣1000块钱的时候,大家开始审视你。

当你挣10000块钱的时候,众人开始对你窃窃私语。

当你挣你有100000块钱的时候,迎接你的将是铺天盖地的赞美。

那么,当你挣1000000块钱的时候呢?

1987-1988年是国内经济扩张的一个阶段,物价指数在前一期经济扩张的拉动下,持续走高,上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历史高点。

以1985年的物价指数为基点,1986年的物价指数上涨%,1987年的物价指数上涨%,1988年的物价指数上涨%。

可想而知,这一年国内老百姓的生活该是如何的艰难。

这个时候报纸突然告诉你,有一帮农民年底分红分了六十多万,这还不是最多的,分的最多的人是这个数字的一百倍。

不说国内很多看新闻的老百姓,就是何平自己都觉得在这个时候爆出这个数字,无疑是给国内很多承受着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的困难的老百姓添堵。

“这几份报纸太操蛋了!”

何平读的是集团战略发展部舆情科员工搜集来的报纸,上面是关于韩屯今年分红的报道,其中就有那个“百万富翁”的报道。

“百万富翁”这个词就跟“企业家”一样,都是近几年传到国内的。在“万元户”都是一个代表财富的年代,“百万富翁”引起的影响可想而知。

更让何平气愤的还不是报纸上对韩屯的报道,这帮没有节操的南方系报纸,在扒韩屯的同时,还顺道把他的分红数也给爆了出来。

“我看股份制就是资本主义!”

“一个人分6000多万,做了啥贡献能分这么多钱?对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公平吗?”

“改革开放是让大家共同富裕,不是为了富裕一小撮人。”

……

别说什么报纸上,就是身边很多人给何平反馈的他们从外界听到的评论都让何平有些惶惶。

不身处其中,你是永远无法知道这个时候的那种氛围的。

何平感觉现在他和韩屯就像是被扒光了的美人,被扔到了集市上,无数双眼睛聚焦在他们的身上,随时都有可能窜出一头饿狼对他们图谋不轨。

有了第一波的报道,很快就有第二波报道跟进,而且这种风潮愈演愈烈。

在89年的开年,“韩屯分红”和“通货膨胀”、“沙俄局势”、“贪|污腐|败”这几个热词共同占据了国内各大媒体的头条。

而且,跟韩屯相比,媒体似乎更愿意探寻何平身上的新闻。

全国知名作家、韩屯致富带头人、受中央表彰的企业家、一年分红6000万……

这些标签让何平身上充满了值得窥探的热点。

这一波报道潮经过半个多月的发酵,报纸上对何平的报道热情竟然超过韩屯,陡然之间让何平压力山大。

何平感觉压力山大,还有比他压力更大的。

身为营城父母官之一的老丈人毛学山,就是其中之一。

无论他平日的作风再清廉、再刚正不阿,但只要有心人把他和何平联系到一起,那么在外界的眼光看来,这其中就必有猫腻。

现在何平突然之间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毛学山如坐针毡。

毛学山有着几十年的从政经验,又经历过各种大风大浪。对这种山雨欲来的景象,他太熟悉了。

他今年五十八,本来还有两年就要退了,营城市的常务副市长应该就是他仕途的终点站,未来顶多是在退休时荣升半格以资鼓励,然后退居二线发挥余热。

在经历了几天时间的深思熟虑之后,毛学山做了一个慎重的决定。

向组织申请提前退居二线!

即便是对于一个普通工人来说,这都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更何况做这个决定的人,还是一个副厅级官员呢?

毛学山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家里人,只是平静的向组织提出了这个申请。

省里对最近由于韩屯分红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这一波舆论热潮是有所关注的,但对全国范围内的报道,他们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寄希望于让这个消息能够尽快沉寂下去。

毛学山的申请打到省里,本来他这个级别的官员任免是不需要经过九人会的。但是由于这个阶段毛学山敏感的身份,省里还是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

上级领导对于毛学山在政治上的敏感性是肯定的,考虑到毛学山的年龄确实已经临近界限,会上讨论过后,最终批准了毛学山的申请。

不过,省里的一号首长也因此在会上大发雷霆!

“几份不知轻重、毫无政治敏感度的报纸,随便发了一些捕风捉影、哗众取宠的报道,就能逼得我们政|府内优秀的中层干部、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党员请辞以示清白。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会议后的两天,新一期的《辽省日报》。

一篇题为《改革开放结硕果》的文章登上了头版头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