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钱大富一脸紧张地将电报送到萧铭面前。
“皇上,这件事闹大了,斐潼竟然用刀伤人了,现在我们安排的人正在医院救治,生死未知。”
“什么!简单胆大包天!”萧铭气的从椅子上站起来,这个少年是他安排的,为的就是将这件事闹大以让他有借口处置一批让教育体系腐烂的人。
但是他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意外,斐潼竟然胆大到敢在学堂中杀人。
钱大富安慰道:“皇上倒是不必太担心,老奴已经擅自做主让黄老亲自前往救治了,而且这个少年出自密卫的训练营,体能方面要胜过常人,至少老奴得到消息的时候这个少年还性命无忧。”
闻言,萧铭轻轻松了口气,“如此朕便安心了,对了,现在斐家是什么动静。”
“斐潼的父亲斐瑜已经派人四处打点,想要把这件事压下来,同时斐潼的爷爷也去找了斐阁老。”
萧铭轻轻点了点头,“继续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暗中让密卫搜集证据,朕倒是要看看有多少人要瞒着朕,多少人要助纣为孽。”
钱大富轻轻摇了摇头,他说道:“皇上,这天下不公之事太多,鸡毛蒜皮,林林总总,若是皇上将精力花在这个上面,国家大事便要耽搁,以老奴看,这件事不如交给庞首辅,他自会处理的干脆利索。”
“国家大事?这便是国家大事,对朕来说,他们的确是万万子民中国的一个,但是对这些学堂中学员来说却是一切,如果不能杀一杀这些人锐气,将来寒门子弟将更加没有出路,最重要的是朕要借着这件事让天下人明白国法面前不分贵贱。”
钱大富见萧铭有些生气,顿时缩了缩脑袋,不敢再提。
萧铭明白钱大富是担心自己太累,毕竟帝国疆域如此之大,民众之多,每个地方都会有不法之事,这些事他不可能一一过问,正因为如此,他才需要大大小小的官员为自己管辖。
但是有些官员不称职,放任这些事情,甚至是助纣为虐,于是民间的矛盾便会积累,称职的官员则按照他的政令行事,让管辖的地方政通人和。
这些年来,他一直将重心放在抵御外敌和工商发展上,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鲜有问津。
最重要的是,这满朝文武也很少把这些事情上报给他,毕竟在他们看着这不过是小事中的小事而已。
也因为这个原因,他似乎成了笼子里的金丝雀,只能依仗官员传递消息,有时候被蒙在鼓里也不知道。
想到这,他微微叹了口气,“自从范增告老还乡,这报社也似乎变了味,除了歌功颂德,这民间疾苦倒是鲜有刊登,倒真是报喜不报忧。”
“是呀,这范增一身硬骨头,他在的时候报社还经常刊登民间的不法之事,对权贵和官员倒是很有震慑作用,现在报社还是报社,但是似乎就是有些不同了。”钱大富有些惋惜。
萧铭苦笑一声,以前政务不正规的时候他亲手管着报社,但是随着政务体系的完善,这报社就交给成立的新闻司管辖了。
“既然如此,就趁着这件事一起处置了。”萧铭冷冷说道,“让李三抽调一批密卫盯着这件事,包括监察院也要盯着,朕倒是看看现在的官场烂成什么样子了。”
“是,皇上。”应了声,钱大富转身离去。
新闻司。
李然带着谄媚地笑容将斐瑜的管家迎入报社,在自己的办公署坐定,李然问道:“是什么风让张管家亲自到访新闻司?”
张治淡淡笑着说道:“此次前来却是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要拜托李司长。”
说话的时候,张志从怀中掏出一叠纸币放在李然面前,俱都是面额一千金龙的纸币。
李然心中一惊,这一叠纸币至少百张,加起来的数额有十万金龙,这可是比巨款。
“张管家到底有何事?能帮上忙的我一定帮。”李然给自己留下推脱的余地,在他看来需要斐家拿十万金龙摆平的事情必然是了不得的大事。
“其实也没什么,我家公子因为在学校同一个寒门学员发生冲突,一怒之下刺伤了那位学员,我家老爷担心这件事登上报纸会对斐家的名誉有损,所以希望李司长能够给下面的报社知会一下,让他们不要理会这件事。”张治淡淡说道。
李然轻轻松了口气,他说道:“原来如此,好说,好说,我让下面的报社不要理会此事即可,至于这些龙币还请张管家拿回去,只要斐阁老记得这件事李某有功即可。”
“这可不行,老爷吩咐了,这钱一定要收下,至于李司长调配的事情老爷也会帮忙活动活动。“
李然闻言大喜,这新闻司对他来说是实在是个清水衙门,吃力不讨好,他早就想离开这里了。
“多谢,多谢,还请张管家放心,我现在就派人给各家报社送去消息。”
张治满意地点了点头。
斐府。
斐济脸色十分难看,他面前坐着的是自己的弟弟婓裴和自己侄儿斐瑜,二人刚刚将斐潼在学校里做的事情告诉他。
“你们是不是已经派人到处活动了?”斐济厉声问道。
斐瑜点了点头,“大伯,为了不让斐家的名誉受损,侄儿已经提前准备了,请大伯不要担心。”
斐济气的一口鲜血就要吐出,他明明是在质问,但是斐瑜却以为他在让他提前布置。
深深吸了口气,斐济说道:“这件事你们就没想过有一点蹊跷,斐潼在学校的名声一向不好,为何还会有寒门子弟主动招惹他?”
“按理说是这样,但就说这个学员是刚刚从其他行省转学过来了,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斐裴说道。
斐济皱了皱眉头,“那这就是更蹊跷了,凡是初来乍到的学员,谁不是夹着尾巴做人,何况此人还是寒门之身,以我来看,这件事不对劲,恐怕有人故意设计了一个圈套让斐潼钻。”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