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网>女生小说>大宋金手指> 一九四、捷报飞作满城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九四、捷报飞作满城喜

第一九四章捷报飞作满城喜

临安城的早上原本是很安静的,因为新天子登基之后,宵禁时间改为夜十二点至晨四点之间的缘故,临安人的夜生活更为丰富,很多人都通宵达旦——只要不在这段时间内在街头乱逛,官差捕快不可能闯进家中来。

故此,原本到了早晨七时之后,累了一天的人都会乘机睡个回窝觉,九时左右,各处街巷中人才会增多。

不过这种习惯渐渐改变了,随着流求开设的工场、工厂越来越多,雇用的临安市民也越来越多。依着天子颁布的《钦定十时工作制诏》,这些流求产业的每日工作时间是十小时,一般是晨八时至夜八时,中间留有两个钟点的午饭时间。因此,早上七点之后,便有行人匆匆赶路,为的便是在开工的钟声响起之前,抵达维系自己生计的所在。

此时临安有一百五十万人口,其中相当多数是官宦人家的家人奴仆,还有数十万驻军及其家属。除此之外,临安的“客户”数量也不少,驻军家属、客户构成了流求产业的主要劳动者,以这半年来为例,无论是在丝厂的女工还是水泥厂的男工,已经开始习惯工厂里的严格纪律,包括对他们个人卫生方面的起初他们认为极“苛刻”的要求。华夏的百姓适应力极强,而且他们原本就爱干净,临安的卫生状况,在赵与莒来之前便远远好于这个时代欧洲的任何一座城市。

原本是作坊云集的武林坊一带,现在慢慢变成了工厂,几乎每日都可以听到工人们开挖地基、建造厂房的声音。大量砖石、水泥需要,同时带动了临安周边几个府县砖厂、采石场的发展,而流求人开的采石场因为采用火药爆破、机械打磨的缘故,很快便在竞争之中脱颖而出。不过这个市场实在太大,流求的采石场、砖瓦厂也无法垄断全部,故此那些小的砖窑、石场,也迎来一个发展的兴旺时期。

而这种兴旺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需求,那些因为种种原因失了土地的百姓,开始向这些地方聚拢,寻找可能存在的生计——若是在流求开办的厂子里,这种生计很极好,有宿舍有医疗,工钱也算是丰厚,还专为他们开办了在士林间极受欢迎的“养老储蓄”,使他们在老年或伤病之后,依然可以从流求银行里取得自己的一小份收入。而且,流求厂子还会开办所谓“工厂子弟初等学堂”,就象是家中田地宅院可以传给子女一般,只要这些新加入的工人在工厂中干活超过二十年,他们的子女在工厂子弟初等学堂中顺利毕业,又不曾有违法乱纪之行径,那么他们的子女便可在流求工厂中获得一份工作。

终身制员工,在流动性强、自由散漫的西方文化中是较少的,而在求稳、相对保守同时又重视忠诚的华夏文化圈中,却是让因为失去土地而心中茫然的百姓接受工业化的一个妙招。

邓若水便在一篇评论中谈及此事,以为若能推而广之,则“男有分,女有归,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同之世至矣”。

赵景云聚精会神地看着这篇评论,只觉得邓若水虽然说得极是美妙,但实际操作之上,却还有种种弊端,只是此时他尚无法看出这弊端罢了。他正思忖之间,突然听得街上爆仗齐鸣,最初还只是三两声,接着便是连成了一片。

在临安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流求产的爆仗不但相对安全,而且更加响亮,一般人家过屋乔迁,或者是店铺开张,总得放上个几百上千响。可是象现今这般,全城都响成一片的,却是绝无仅有。

“想来是……”

赵景云抬头放下笔,才站起身,石良飞也似地撞开他的门:“赵曼卿,大捷,前线大捷!”

“果然大捷,军报如何?”尽管前线大捷是赵景云意料之中的事情,可消息传来还是让他精神一振,迫不及待地问道。

“还不知,要等《周刊》加刊出来。”石良喘着气道:“人都涌向《周刊》公署了,只等那儿放出消息!”

自从《京华秘闻》风波之后,大宋朝廷加强了对各类报纸、邸报的控制,颁布了专门的管理条例,将军事秘密、国务机密列入禁止播发的范畴之中,还在礼部之下专设一司为“国家新闻司”,发布可以公开的国家大事消息,监管各类报纸邸报的报道。而《大宋时代周刊》凭着其与朝廷的关系,几乎便成了官方指定的发布者。象前线军报,传到兵部之后,兵部转给礼部国家新闻司,国家新闻司再传给《周刊》,故此,对于小民而言,要知晓其详情,最快的方法便是购买《周刊》。

“走,去周刊公署。”赵景云也急切地想知道前线究竟是如何一个大捷法,他快步冲出,石良在他身后直跺脚:“赵曼卿,我好心来通知你,你却不等我!”

当他们抵达周刊公署时,公署前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临安府早有准备,专门派了差役来维持秩序,引导经过周刊公署前的马车绕行它处。临安城爆仗声连在连绵不绝,这些时日来,他们听到太多的好消息,看到太多的好变化,心中的喜悦,便借着这大捷之机发泄出来。

邓若水的马车也无法象往常一样靠近周刊公署,他不得不下车,紧紧夹着手中的纸,这是前线大捷的通报。他一面高呼借光,一面向人潮中挤去,认识他的不认识他的人,纷纷向他叫嚷。他听得无数人在喊他的名字,仿佛他就是从前线下来的勇士一般。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才挤进了公署,然后,公署就象那印刷机一般,开始全速运转,仅仅十分钟之后,加刊的排版便已完成,十五分钟后,印刷机就开始吐出带着油墨香味的报纸了。

这次加刊上面有颇多的错字,这在一向要求严格的邓若水来说是不可容忍的,但对于整个大宋而言,这期加刊却有如创刊号一般,成了许多人家的收藏。经过周刊等报纸近一年的介绍,临安乃至大宋百姓,对于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有着远超过金国和蒙胡的认识,他们知道金国是如何在短短的二十年内便被蒙胡削弱至今的,他们知道蒙胡横扫西域,将曾经给大宋带来无数麻烦的西夏打得抬不起头来,他们知道蒙胡灭国数十,甚至向西打到了传说中的大秦故地。

他们也知道,蒙胡对于大宋而言,是远比金国更要凶残十倍百倍的大敌。若是徐州之战失利,蒙胡长驱南下,因为新天子即位而给大宋带来的新气象便会因之重挫,相反,若是大宋能胜,那么他们正在渐渐好转的生计便会更好。

邓若水再度出来时,身后跟着的人肩上扛着一整袋的报纸,报纸被撒了出去,无数只手都在争夺。

石良、李石还有陈安平在这些儒士之中,算得上身强体壮的,故此他们很快抢到了报纸,赵景云便差得多,只能凑过头去与石良一起看。

“台庄大捷,阵斩蒙胡三万,追击又杀三万,生俘四千……擒获蒙胡伪汗虏酋铁木真!”

与此同时,大庆殿中,赵与莒也笑着面对众臣。他笑得一向不多,偶尔有之也是以微笑为主,象这般开怀大笑的,绝无仅有。

朝臣也都明白蒙胡对于大宋的威胁,听闻擒获蒙胡伪汗,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故此无人去追究这份战果上的破绽——阵斩、击杀的人数,远远超过生俘的人数,原因只有一个,那便是李邺又如夏村之战一般大肆杀降了。

“恭喜陛下,那铁木真灭国无数,拓地万里,却为陛下一战而擒!”薛极抢在崔与之、葛洪之前出来大声道:“陛下之威,已远胜于汉武唐宗矣!”

唐太宗时曾擒获在草原上纵横的突厥可汗,薛极以之相比,群臣中没有一人觉得这是在拍天子马屁。如此战果,除了唐太宗之外,便只有汉武帝方能比拟,但汉武帝穷兵黜武,如何能与当今天子爱民仁厚相较!

“陛下当令李邺献俘阙下。”葛洪也是面露极喜之色:“如此大宋,献俘以告太庙,方为至礼!”

“乘胜追击,光复燕云,继太祖太宗之遗志!”岳珂也是极为激动,他这兵部侍郎这些时日几乎是食不甘味寝不安眠,想方设法自各地调集大军,或准备北上支援,或护送粮草,或拱卫京师,虽然他准备的大军中,除去真德秀部参与战斗之外,其余都未能发挥重要作用,但仍然让他觉得兴有荣焉。

这是极振奋民心士气的一次大胜,也是让赵与莒的威望空前提高的一次大胜。当初力排众议,以流求军夺取徐州的是天子,如今决胜千里之外,定下与蒙胡会战方略的依然是天子。

政略、军略,这位天子实是一只手掌也数得过来的圣明之君。

“如此大胜,当为天子加尊号才是!”礼部尚书程珌疾呼道。

赵与莒一直在大笑,当听得程珌之语时才收住笑容,摆了摆手:“上尊号之事免了,朕之意岂在虚名,此次大胜,尽为前线将士用命、后方百姓操劳、众卿勤于国事之故,朕有何功?魏卿,国库之中拿出一些来,朕内库也拿出一些来,犒赏有功将士自不必说,后方官吏百姓士卒,也当同庆才是。”

魏了翁也是笑容满面,他从未有过如此疼快地点头掏钱:“是,陛下圣明,理当如此,国库之中可挤出一百五十万贯,臣用新式记帐之法,颇为国家节余不少,臣再想想,能否再挤出五十万贯,凑足二百万贯,陛下再出三百万贯,这便是五百万贯了!”

“好你个魏了翁,说来说去,还是要朕出大头!”赵与莒笑着调侃了一句,然后深深吸了口气:“朕出了,朕出足五百万贯,加上卿出的,七百万贯,一百万贯归百官,一百万贯赐百姓,剩余五百万贯,恩赏前线有功将士,抚恤伤亡士卒,不可使前方英雄流血,后方亲子流泪!”

“此次赏钱,诸卿要传出去,谁也莫伸手来,朕即位之后,待臣子恩厚,从不擅杀,但若是有人胆敢向这些恩赏伸手,那便是挖国之基石,不以贪腐论之,一律以谋逆论罪!朕倒要看看,朕杀人之刀是否锋利!”

他后一番话出来时,神情又转为冰冷,群臣都是凛然应是。

“此战流求护卫队居功至伟,朕钦赐其名为近卫军,诸位以为如何?”等群臣静下来后,赵与莒又道。

这也是应有之意,而且在朝臣公文中,称护卫队为近卫军也有些时日了,故此并无一人反对。

“朕有意亲莅流求,以褒赏功臣将士家属……”赵与莒又缓缓地说道,群臣闻言变色,有人便想插言进谏,但一想到天子如今赫赫声威,不由得又有些迟疑。

“只是料想朕若是去流求,诸卿必不心安,故此只能遣人替朕了。朕年轻,尚无皇子,若有皇子前去,那是再好不过。”

听得天子又说不去,众臣悬着的心都放了下去,纷纷称赞天子明理。赵与莒带着笑意看了众人一眼,然后又道:“既是朕去不得,朕又无皇子可替朕去,故此只能由一人去了。”

有脑子活络的大臣立刻想到荣王赵与芮,他是天子亲弟,替天子去流求,身份正好合适。

赵与莒慢慢地道:“恰好贵妃杨氏,入宫近一年,尚未回乡省亲,朕便请杨氏替朕前往流求,抚慰前线将士妻子,分发朝廷赏赐,诸卿以为如何?”

群臣又是一片愕然,原本以为会是荣王前往流求,却不曾想天子绕了个弯子,却要让贵妃杨氏去流求!

这却是无法反对的了,且不说上回宫变之中,杨妃救了太后,单说这一次击败蒙胡的又是杨妃“娘家”的流求近卫军,如此大的功劳,若是要进位皇后,群臣还会激烈反对,但只是回“娘家”省亲,却是无法反对的了。

而且天子如今声望,只怕便是太祖太宗两位皇帝亲临,也未必能压制得住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