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离当日攻破赵国都城之后,以为赵国平定,哪知道张耳在巨鹿复立赵王,心中愤恨,收拾好都城之事,便率军前往巨鹿围攻张耳等人。
而李良自从杀了武臣之后,便受命于王离固守赵国都城,王离则是率领四万兵马前往巨鹿,准备解决张耳等人。
此时的巨鹿并没有其他的外援,只有赵军一万不到,毕竟当时赶往巨鹿的时候,还曾逃跑了不少士兵。
王离军队声势大振,后面又有章邯军抵挡着各路诸侯军,便无后顾之忧,张耳等人固守巨鹿,听闻王离来围,心中惶恐。
而现下能够救巨鹿的,唯有吴中义帝,其他的军队全部都是作壁上观,王离岂不知他们要去吴中请救兵,因此快马加鞭通知章邯。
具体内容是王离要去围攻巨鹿,但是又恐吴中前来支援,因此章邯你自己决策,是继续攻打彭城,还是来巨鹿支援。
不过三日的时间,王离便赶到巨鹿外围,张耳在宫中心急如焚,旁边的赵王呆若木鸡,根本不知道现在的形势多么严重。
“两位爱卿,现下该当如何?莫不是那秦军已经追了上来?”赵王很是低声的问道。
陈余有些皱眉的看了一眼赵王,“王上管好自己就行,其他的事情吾等二人自会定夺,无须王上决策。”
赵王被陈余这么稍微恐吓一番,心下甚是惶恐,只得退入内室,张耳见状,竟在王座之上坐了下来。
“张兄,此刻应当前往吴中,请示义帝发兵,若是章邯破了巨鹿,那黄河以南的地区将复被秦王所得。”陈余很是无奈的说道。
张耳听闻此言,只是沉默不语,当即在案牍上摆开布帛,“吾自当写书,纵然义帝不肯出兵,想必那项籍也不会袖手旁观。”
原来这项籍的叔父在定陶的时候,被章邯绕过其军队,直接将项梁斩杀,因此使得项籍心中对章邯是恨之入骨。
“此事全靠张兄,还请速速写信,以免王离军队围攻,到时候送信便难了。”陈余颇显焦急的说道。
张耳亦是点头,书曰:“赵王顿首,拜楚义帝,初天下纷乱,诸侯割据,奈何章王势大,竟连破张楚、魏、齐等地,若赵失守,吴中之地皆失,秦楚相对,若时岂不失了天下之心,各地诸侯不合,各地复被秦得,纵义帝威加海内,不过秦一降兵尔,还请义帝顾全大局,出兵相助吾等,日后定当马首是瞻。”
此书信出巨鹿不久,那王离便将巨鹿围困,而章邯此刻攻打彭城亦是久攻不下,营帐之中,甚是烦闷,虽然章邯兵多,但驻扎在各个城中,一时难以齐聚,而彭城固守,纵使有百万雄兵,强攻只会以十人之命换一人之首级。
恰巧这时李良持书前来,章邯见到王离的书信,心中踌躇,董翳司马欣等人皆被叫到帐中议事。
王离的帛书被摆在案牍前,章邯面色疑惑,“两位长史,且说这事情可成否?出兵助王离有何利弊。”
董翳看过书信,心中略作思考,便对章邯说道:“启禀将军,彭城不过是一小城尔,而巨鹿不同,南邻河,又靠近吴中,巨鹿拿下,便可与吴中义帝相对,吾等四十万大军,士气高涨,定能一举收复失地。”
章邯稍微看了一眼舆图,亦是觉得有理,“那暂且一万兵马与彭城,你二人前往立即召集所有的兵马,速速集结与巨鹿外围。”
司马欣有些无奈的看了一眼章邯,“上将军,此事是否禀报丞相,由他同意才好行事。”
章邯听罢眉头微皱,“早知今日,我不若跟着平南侯回到临淄了,你且前往咸阳请示公事,吾等先行发兵。”
于是乎,章邯、涉间、苏角集结二十万军队,赶往巨鹿,而这时的吴中,义帝亦是接到张耳的求救信,自然是有心救援。
然而,这封信刚来不久,江北便有消息传来,说是章邯已经集结重兵前往巨鹿,而吴中将士仅有十几万人而已。
吴中豪杰此刻也犹如病猫一般,不敢有任何言语,项籍府中,虽有虞姬相伴,但是项梁的事情犹若项籍的一块心病。
今听闻章邯出兵围困巨鹿,心中无不想着要为自己的叔父报仇,便亲自前往王宫,想要和义帝禀明此事。
王宫之中,诸位将领皆在,也有各地的诸侯王,不过并没有人开口说话,全部缄口不语,项籍来到厅内,见状心中大怒。
不待义帝吩咐,直接从案牍上拿过张耳的书信,“敢问陛下,这信已经送到,为何迟迟不出援兵?”
“若是出了援军,吴中空虚,不胜章邯军,吾等皆要亡命于此。”楚义帝有些无奈的说道。
“那敢问陛下,若是不出兵,章邯灭了赵国,吾吴中岂可自保,还请义帝明示。”项籍很是激动的问道。
这番话使得场上无一人敢反驳,义帝看向一旁,亦是不知道该当如何,“将军且息怒,不是朕不想出兵,而是吴中无可用之人。”
项籍听罢,遂扫视全场,刘邦等人只是低头不语,“义帝莫忧,末将愿带兵前往,将章邯军击退!”
“敢问将军需要多少将士?”义帝很是低声的问道。
“五万即可!”项羽也不含糊。
义帝略微点头,而此刻殿上还有一人,竟被项羽的豪气所折服,此人便是从临淄赶来的英布,当初英布辞别陆言之后,便前来吴中投靠义帝,至今不过是军中小将而已。
见到项羽如此豪爽,立即起身拜道:“臣英布愿随将军同往。”
“既然如此,择日便发兵巨鹿,所有事宜皆由项籍将军调遣,众将士也全部听从将军安排,只是将军可有制胜之道?”义帝有些怀疑的问道。
那项籍见到义帝怀疑,当即躬身行礼道:“陛下不信臣,便在此固守尔,他日若降,吾等定不相陪。”
义帝闻言,只觉得惭愧,便就不再多问,随着众臣退入后室之中,刘邦由此愈加敬佩项籍,不过项籍由此愈加反感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