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章

“啪——”

“若是登儿还在,何至于此那……”

昏暗的烛光下,孙权一个人孤独地打着棋谱。

公元210年,孙权长子孙登刚满周岁。

现在孙权都不知道该哭该笑。

好消息——这个儿子未来会成为一个英明的太子。

坏消息——孙登他死了,还是英年早逝。

孙权被气笑了:“这都是些什么事啊?”

【蜀汉和东吴都走向了衰落,曹魏也不例外。

在曹丕登基后,因为大力发展文教、减轻刑罚,与民休养的诸多政策,吸取东汉王朝教训,限制宦官、外戚的权力,使得北方生产得以恢复,曹魏实力进一步增强。

可以说,曹丕算得上是一位明君了。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继位六年后,曹丕崩逝,又两年,继任的曹叡又去世,曹芳继位。

在曹叡统治后期,大兴土木,滥用民力,朝政动荡。

而曹芳继位后,由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政。曹爽飞扬跋扈,打压异己,把持朝政,而司马懿则韬光养晦,不得不避其锋芒。

直到高平陵事变的发生。

公元249年,少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和亲信们皆随同前往。趁此机会,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城门,占据武库,向魏帝奏明曹爽的罪恶,派人劝说曹爽投降认罪,同时告诉曹爽只是免除了他的官职,他还能当个富贵闲人。

在这样的情形下,曹爽的智囊桓范对他建议挟持天子到许昌,然后调集四方兵力,与司马懿进行对峙。

但是曹爽拒绝了。】

光屏上展示着当时的景象。

曹爽的智囊桓范在曹爽兄弟的身边焦灼地转着圈,生生血泪地对他建议道:“我们可以挟持天子到许昌,然后调集四方兵力,这样就可以和司马懿进行对峙了。中领军别营和典农治所都在城外,你可随意召唤调遣他们。大司农的印章在我身上,我们也不用担心粮食问题。许昌的武器也足够,你还等什么呢?”

但是,曹爽依旧默默不语。

一整夜,曹爽都在深思,直到天色将明时,桓范实在等不及了。就在他大步走来,准备进行新一轮的劝说时,曹爽把刀掷在了地上,发出“咣啷”的声音。

“我亦不失作富家翁!”

桓范一口气没吸上来,险些就这么撅过去。缓回来后,他捶胸顿足地大哭,悲痛地说:“曹子丹(曹真)如此有才能的人,却生下你们这群蠢笨如猪牛的兄弟!没想到今日要受你们的连累被灭族!1”

【于是曹爽免除了官职,被兵士看守在自己的府邸中,高平陵事变就此落下帷幕,司马懿大获全胜。

高平陵事变消除了由曹爽领导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牵连了五千余人。从此,曹氏宗室力量日渐薄弱,司马氏完全掌握了朝中权力。

司马家把持权政的日子,即将开始了。】

司马懿早已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陪坐在末席。看到光屏肯定曹丕的贡献,他油然而生一股愤懑和难堪来。

曹家不也是篡位?他们怎么就没有得到这样的评价?

哪怕曹叡统治时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光屏也只是轻轻一笔带过,可是轮到他们司马氏呢?就详细地描述他们的不臣、他们的党争!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这一头一尾的定论,几乎是否定了整个司马家族的忠义、德行和能力,批驳的那样难堪,直欲使人羞愧而死。

司马懿几乎有些愤恨地想,如果这光屏是天,那么天理昭彰,竟然不公!

前几天对不起大家,码论文去了www,过两天开一个抽奖补偿大家吧~~

1翻译自《资治通鉴》

第34章

仲达子元

光屏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愤慨而停止播放,在高平陵之变结束后,光屏转而播放起年轻的司马懿来。

【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氏是典型的世族家族,门风严谨,门第森严,所以,不同于叛逆爽朗的曹操、山野俊逸的诸葛亮或者是具有草莽气息的刘备,司马懿宛如一个正经教育出来的士子,五德俱全。

在出仕前,司马懿是一个典型的隐士形象。

他不愿意为当时已经声名在外的曹操所效力,用“风痹之症”的借口来逃过曹操的征辟,直到曹操“怒”,他才“惧”而出仕。

虽然东汉末年有许多士人因为灰心失意或者淡泊名利而征辟不就,比如严光征辟不至,韩康中道逃遁,黄宪暂到京师而还,竟无所就。

但是“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的司马懿显然并非这类人群。那么他的所谓“不做官”,是为了什么呢?

通观司马懿的一生,他也曾犯上作乱,也曾妨害幼主,并非什么忠孝之人,显而易见不是一个如同荀彧一般终身不易匡扶汉室之志的高洁之士,并不会真心嫌恶曹操当时身负的篡汉流言。故而,其“不愿出仕”的真实性就有待考量了。

司马懿有两次被曹操征辟的经历。

第一次,建安六年,也就是公元201年,曹操征辟司马懿到府中任职,但是他借口自己有风痹之症,装病不从。

第二次,建安十三年,此时的曹操成为了丞相,可以说是彻底、稳定地统一了北方,曹魏集团即将走向黎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