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网>历史军事>慕林> 慕林 第20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慕林 第203节

这家人姓万,乃是平昌侯府,论起家世传承,只怕比宁国侯府都要老牌一些。虽然如今已经不算风光了,家族子弟并没有真正手握重臣、身处高位的,但胜在子孙繁茂,纨绔有之,精英亦有之,代代都有人出仕,家业也算兴旺,所以家族延绵还不成问题,在京城的地位不比宁国侯府差。

程笃的母亲程卞氏心系娘家,又见平昌侯府子弟众多,便从中挑了一个旁支的次子,虽说既无爵位可继承,也没得到家族长辈的用心栽培,还不如长兄与幼弟受宠爱,但本身却很用心读书,已经考取了秀才功名。他在家中虽不受宠,但也没人排挤为难他。将来成婚后,多半是要分家出去另过的。可他能走科举仕途,在卞举人眼中看来,就是前程一片光明的好后生了。最重要的是,这孩子品性脾气都不错,想必能容忍卞大姑娘的天真纯善。

卞大姑娘一直把谢映容视作好闺蜜,如今要把自己满意的婚事告知好闺蜜,自然没有藏着掖着的道理。她甚至还在信里提到自己好奇未婚夫婿的长相,悄悄儿求了表嫂左思云,趁着未婚夫到宁国侯府拜访的时候,躲在屏风后偷看了对方,见他生得五官端正,说话也温柔和气,心里就美得不行了。若不是年纪还未及笄,男方家长也希望儿子能再专心读几年书,为下一科乡试做准备,她都恨不得快点嫁过去了!

卞大姑娘毫不害臊地在信里把平日不敢跟家里人提的心里话告诉自己的好闺蜜,然而她所认为的好闺蜜谢映容却气得脸都发青了。

谢映容得知卞大姑娘这个她一直看不起的傻丫头竟然有幸能嫁入侯府,心里那股气就憋闷得厉害。

她不停地问自己:凭什么?优秀如她,得上天宠爱、拥有前所未有的际遇的她,使尽手段也没法嫁给一个被排挤压制的侯府子弟,卞大姑娘何德何能,可以做到她做不了的事?!她比卞大姑娘差在哪里了?家世比不上,容貌比不上?还是聪明才智比不上?!平昌侯府怎么就看上一个出身平平又无才无貌的傻丫头了?!

谢映容又是不甘,又是怨恨,完了还开始惶恐。

怎么就这样巧,偏偏是个姓万的?

卞大姑娘没有在信里提她的未婚夫是嫡出还是庶出。但谢映容自问,若是个侯府的嫡子,哪怕是旁支的,但好歹也是有功名在身的嫡子,真要娶妻,会看上一个六品官的孙女、举人的女儿,已经够令人不解的了,女方还才貌平平,甚至有点蠢,侯府就不怕糟蹋了自个儿的嫡子么?!就算他再不受宠爱,他也是嫡出的呀!

所以,谢映容猜想卞大姑娘的未婚夫应该是个庶子。正因为是庶子,还生得不错,又有秀才功名,那做嫡母的心生妒忌,才会给他说一个出身平平、本人又不出众的妻子。至于为什么能让平昌侯府上下都认可?兴许就是因为,程卞氏得平昌侯老夫人的青眼,连她的娘家人都受惠了吧?

这么一想,谢映容又不淡定了。她宁可卞大姑娘要嫁的是平昌侯府的嫡子,也不希望是庶出。她虽然不记得那个在新君登基后,成为朝中新贵的万姓庶子是哪一家勋贵门第出身,但姓万的人本就不多,有爵位的就更少了。平昌侯府既然姓万,多半就是那个万姓庶子的本家!那会不会就是卞大姑娘的未婚夫呢?

谢映容想起那位姓万的新贵上辈子的妻子是个小官家的庶女,再想想卞大姑娘的出身,觉得也相差不到哪里去,难不成是两辈子发生的事有了不同,所以姓万的新贵娶的人也变了?

但无论怎么变,这人也不该叫卞大姑娘得了去。一想到这人今后如何飞黄腾达,功成名就,他的妻子又是如何的风光无限,谢映容就无法忍受自己看不起的卞大姑娘压在自己头上。

她要不要把这个人夺过来?就算夺不过来,至少也不能叫卞大姑娘跟他成了事!

一个邪恶的念头就这么出现在谢映容的心头。虽然谢慕林的到来让她稍稍冷静了些,但她心中的怨念仍旧不曾减少,她还是不甘心眼睁睁看着卞大姑娘飞上她攀不到的高枝儿。

她决定要亲自到卞家走一趟,面对面的跟卞大姑娘打听清楚,后者的未婚夫,到底是不是她所记得的那位万姓庶子?!如果是的话……

她该怎么做?

谢映容心头一阵茫然,想到自己只能在京城待几日,若是寻借口硬要留下,万家那边能不能谋算成功,还是八字没有一撇的事,她却要直接得罪了卞家,在京中无可依靠,还失去了在北平嫁入高门大户的希望……

谢映容心里很乱,不知自己到底该怎么做。但无论她接下来打算要做什么,她也得先弄清楚卞大姑娘的未婚夫到底是不是那个人!

谢慕林盯着谢映容脸上的神色变幻,不用猜也知道这姑娘又要出夭蛾子了。去卞家并不是什么大事,她也觉得有下人盯着,卞家人又不配合,谢映容搞不出什么大事来。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何必去冒险呢?

于是她轻飘飘地对谢映容道:“我都听张婆子说了,卞大姑娘正忙着功课呢,连招待你到家里做客,都未必有时间。你何必主动上门去给人添乱呢?倒不如安心等卞大姑娘的消息。咱们客随主便,等人家时间方便了,送信过来提出邀请,你再上门也不迟。若是实在想念她,想跟她聊天,写信就可以了。”

谢映容怔了怔,忙赔笑上前:“二姐姐,你听我说……”

谢慕林摆摆手,打了个哈欠:“时候不早了,我还要去吃饭呢。三妹妹自便吧。若有书信需要传递,只管吩咐门房叫张婆子。我先走了,回见。”说罢直接出了门,无论谢映容如何叫唤,都没回头。

第684章 老叔

如果谢映容没搞这么多事儿,平静地向谢慕林请求,要去卞家做一回客,见见故人,打听一下消息,谢慕林兴许也就答应了。

她本来确实就没想拒绝来着,因为她知道谢映容干不了什么。

可看到谢映容那扭曲而不自知的表情变化,再听她不尽不实的辩解,谢慕林就觉得没必要对她那么好了。拿卞大姑娘的时间不方便做理由,只是搪塞的借口。等到卞大姑娘真的挤出时间,给谢映容下帖子的时候,谢慕林也可以吩咐门房婉拒的。反正谢家人在京城总共也就待几天罢了,很快就过去了。等到他们走了,谢映容还能强行跑卞家去跟人喝茶吗?

只是谢映容不这么想。她觉得自己表现得很好,给出的理由也非常充分,最重要的是,她都这么低声下气了,二姐谢映真竟然还不肯松口,分明就是故意刁难!

谢映容气得脸色发黑,无奈又拿谢慕林没办法。如今父母都不在家,谢老太太不怎么管事,家里的事几乎都是由谢慕林做主,兄长们也好,大小姐谢映慧也好,竟也没想过要跟她争!只要她拿定了主意,旁人是很少会质疑的。她不肯放人出门,那人就绝对过不了门房那一关!

谢映容正心急如焚地想要找卞家人问个清楚明白,到底卞大姑娘的未婚夫是不是上辈子那个姓万的勋贵庶子,却连门都出不了,卞大姑娘所说的要争取与她见面,连个准信儿都没有,她要怎么办?!

如今在这座谢家大宅里,除了谢慕林,还有谁能放她出门的?!

就在谢映容陷入苦恼之际,谢慕林已经用完了饭,还把打算在京城里做的几件事给处理好了。下午,她又与谢谨之一道,坐马车出城去见了宋氏,把锦布小包的后续禀报了后者。

他们还在宋氏那里见到了谢谨昆夫妻。

计氏今天没有抱着孩子过来,但脸上笑眯眯地,心情很好。她陪着谢慕林去备茶的时候,告诉谢慕林:“请先生给哥儿开蒙的事,我们已经跟二叔祖母商量过了,打算把八房那位老叔给请过来。”

谢慕林想了想,才记起八房的老叔是谁。

这位也是谢家的读书人,还曾经在竹山书院上过几年学,不过他年纪有些偏大了,算起来还是谢璞的堂兄辈,估计天赋也比较有限,在考中秀才之后,就一直停滞不前,落榜了很多次,到后来都快把一家人给考穷了。父母生了病,妻子操劳过度也病倒了,儿女无人管教照看,那年遭受大水后,连田地都被淹没,几乎精穷了。族里四房、五房都劝他不要再试了,还不如趁着年轻,先寻个营生重振家业,再慢慢培养子孙,让他们继承他的夙愿。

他无奈之下,只得暂时放弃了科举,改而去做教书先生,一直在湖州坐馆,平时很少回族中,只有过年祭祖时才会回来。后来听说,他上一科乡试时竟然险险攀着榜尾考中了!就算名次再差,好歹也是个举人,身份也大有提升,顿时觉得扬眉吐气。

但他如今已经年近五十,身体也不是很好,想再往上考,希望很渺茫,所以三年前他不曾上京,继续在湖州坐馆,但慢慢的,也开始把家人家业重新迁回湖阴县来,似乎在寻求竹山书院的教职,可见是打算要过几年清静日子,好好养身体的。

谢慕林最近得到的消息是,竹山书院暂时没有教职空缺。这位老叔的教学方式偏向于传统的教条主义,爱叫学生们死记硬背一切书本知识,却又不擅长讲解。他心里明白,但说不清楚,大多数时候都是照本宣科,教一般小学生打打基础还罢了,教童生、秀才以上的孩子,可能就不大应付得来了,所以书院方面倾向于不邀请他入院,宋氏也觉得他去族学里教书更适合些。

可八房的这位老叔怎么也是个举人,觉得进族学教蒙童太丢脸了。况且如今主持族学的另一位谢家老举人,跟他还有些个旧怨,虽然只是口角之争,可他也不乐意屈居此人之下,所以他只是把自己的孩子分别送进了竹山书院与族学,自己继续留在湖州坐馆。

计氏告诉谢慕林:“老叔原本在湖州教得几个小学生,这些年陆陆续续地也考出了几个秀才、童生,之后有心再往下考的,都改拜别家名师去了,虽然对老叔还算客气,但都不再前来求教。剩下的几个孩子,有个性情顽劣不堪,叫老叔烦心不已的。老叔被气急了,要把人赶出教馆,竟被那孩子家里人指着鼻子嘲讽,说他是个没前途的老书生,考得了举人也只是走运罢了,一辈子都没出息,没有资格教导他们家的小少爷。老叔被气出了火气,竟打算要再试科场,拼尽全力争一口气回来了。”

八房的老叔回到谢家角,也就是两三个月的事,谢慕林都没来得及跟他混个脸熟,所以也不清楚这些内情,只隐约听到些风声罢了。但如今她听计氏说来,倒不是很看好这位老叔了:“他真的能行吗?他放弃科考已经有三年了吧?现在重拾书本……”

计氏笑笑:“二叔祖母给我们夫妻捎了家里老爷子的信来,道是过些日子,老叔会带着两个儿子上京备考。珍珠桥那边,他们多半是不乐意住的,索性留在我们家就好。我们家离贡院近,平日铺子里也有许多读书人往来,消息灵通,想必老叔会喜欢。老爷子叫我们别收八房的房租,只求老叔父子三个给哥儿开个蒙,教他背背书就好了。老叔若没空,他两个儿子也自小读书,长子今年已经过了府试,还跟你大哥一同参加了院试,只可惜落榜罢了。这样的孩子,教我们哥儿背背三百千,是没有问题的。若是老叔愿意亲自指点哥儿,那就再好不过了。”

八房的老叔虽然不擅长教孩子,但他确实教了十几年的孩子,也教出了不少秀才、童生,给谢谨昆与计氏的孩子开个蒙是没问题的,说起来还是他们夫妻赚到了,因为这个教书先生是免费的。至于住宿的事,宗房子弟本来就有义务,协助族里的读书人在京中备考。早在谢老太太当年冷淡地拒绝了谢家族人进家门时起,谢谨昆就已经肩负起了这个责任,所以这不能算是报酬。

谢谨昆与计氏都高兴得不得了呢,对提出建议的宋氏更加感激了。

谢慕林笑着陪她一同把茶水点心送进了花厅,听得宋氏与谢梅珺、杨淳、杨沅以及谢谨之有说有笑的,忙招呼众人一起围过来,享受起这顿京城风味的下午茶来。

下午茶还未结束,前门就来了个庄户子弟报信:“有位官老爷过来,说是姓焦,来拜见二老太太了!”

第685章 传话

焦闻英来访,对于亡父生前的知交,宋氏是必定要大礼出迎的。

出于郑重,她带上了女儿谢梅珺、嗣孙谢谨之与外孙杨淳,至于嗣孙女谢慕林与外孙女杨沅,就不必出面了。焦闻英只带了两个心腹仆人前来,并没有带家眷子侄随行。至于谢谨昆与计氏,则直接告辞,从后门离开了。

杨沅陪着谢慕林在内院继续吃那还未结束的下午茶,却觉得百无聊赖:“天天的来人,一拨接着一拨,外祖母和母亲只带着哥哥去见客人,却不肯算上我。我哪里就比哥哥差了呀?!”

谢慕林笑问:“来拜访祖母的客人很多吗?”虽然早从宋氏那里知道她会有客人,但多到杨沅抱怨的地步,也未免太夸张了吧?

杨沅却煞有其事地点头道:“多得很!我们刚到那天晚上,就来了一位客人,昨儿又来了三拨,其中两拨还撞在一起了,互相寒暄时熟络得很,好象是从前的同窗,老朋友了。今儿早上又来了一位,下午就是外头那位焦大人了。听说这个焦大人官做得很大,在朝中很得皇帝重用,是不是?”

“焦大人是通政司的主官,确实是帝王重臣。他从前就对我大哥挺关照的,大哥当初回乡时,拿到的竹山书院荐书,还是焦大人给他的呢。”谢慕林回答完杨沅的问题后,又继续问,“这么多来拜访祖母的客人,都是京里来的吗?”要是这样,怪不得宋氏不肯进城了,因为太显眼!

杨沅想了想:“有好几位是京城的,但也有太平府那边过来的,距京城一百多里路呢!不过离得最远的,还要数芜湖那边的一位客人。他还没到,昨儿派了个家仆来送信,说他家里长辈过生,要摆寿酒,他实在抽不得身,只能两天后才到,请我外祖母见谅,还叫送信的家仆送上了一大堆礼物,里头还有鱼有鸭的,一会儿你留下来吃晚饭,也尝一尝呀?”

谢慕林倒是想尝,可如果真的吃了晚饭再回城,只怕就赶不上城门关闭的时辰了。

不过,她注意到宋氏才到京城,就有人上门来拜访了,第二天,两百里外的芜湖就有位故交打发人来送信说要晚两天才到。可见宋氏并不是到了京城后,才往外送信,通知那些故交们她来了,而是早就传了消息出去,因此大家都知道她到达京城的大致时间,提前派人来送信或等候。

但这样也好,既节省了时间,也能尽可能多见几个人。

谢慕林留意到,宋氏一路从湖阴行来,每到一地,需要拜访故交时,都会把女儿及晚辈们带上,谢谨之也有份。她这是在把亡父与自己夫妻的人脉传给后辈,对后辈们的好处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谢慕林想到谢谨之因为陪自己进城,住回了珍珠桥的谢家大宅,未能随嗣祖母宋氏留在城外小庄上,见到那些前来拜访的宋氏故交,是不是有些可惜了?反正如今家里也没啥事,陶家的证据也顺利交到卢少卿手里了,谢谨之出城陪宋氏住几日,也无妨吧?

谢慕林决定一会儿跟谢谨之商量一下,是不是问问宋氏的意思,愿不愿意让嗣孙沾这个光,分薄一点外孙杨淳的资源?如果宋氏乐意,当然最好,她不乐意,谢慕林兄妹俩也不会有怨言。但明知道有好处,没理由闷声不吭就放过去了,谢慕林认为能争取还是该争取一下的。

焦闻英待的时间并不长,不到半个时辰就告辞了。宋氏再带着一众人等恭送他出了庄子,直至目送他坐的马车消失在小路尽头,方才回返。

进庄的时候,谢梅珺原本面色还有些沉重,见到女儿杨沅迎上来问:“母亲,你在发愁吗?”她便露出了笑容:“没什么,只是有些累而已。你刚才等不耐烦了吧?饿不饿?晚饭还早呢,焦老爷子给咱们送了些京城特产来,里头还有两匣子内造的点心,你想不想尝一尝?”

杨沅双眼一亮,拼命点头。谢梅珺便笑着拉女儿去看焦闻英送来的礼物了,顺带把儿子杨淳也叫了过去。

宋氏向谢慕林与谢谨之点点头:“你们随我来。我有话要跟你们说。”

她先行一步回自己住的院子,谢慕林兄妹俩跟在后头,隔了一段距离。谢慕林左右看着没什么人在近前,便扯了扯哥哥的袖子:“发生什么事了吗?我看姑姑脸上一副严肃的模样。”

谢谨之小声道:“方才祖母与姑姑跟焦大人在屋里说话,我和淳哥儿都被打发出来了,因此也不清楚他们在屋里说了些什么。想必是朝中的消息?焦大人多半是好意来提醒我们什么。”

谢慕林也听得肃然,皱了皱眉头,压低声音问兄长:“哥,你要不要考虑搬到这里住几天?家里原也没什么事,你要是陪嗣祖母住的话,好歹也能跟着见见那些宋家的故交,或是嗣祖父的同窗好友、门生故旧什么的。这对你有好处吧?”

谢谨之点头道:“祖母方才也跟我提这事儿了。焦大人则嘱咐我,明儿与大哥一块儿去他家拜访,要把近来做的文章带几篇过去,他要过目。我打算明日从焦家回来,再带行李搬过来。”

谢慕林顿时松了口气:“既然嗣祖母开了口,二哥就照做吧。家里你不用担心,有我盯着呢,大哥大姐也会帮忙的。”

谢谨之点点头,拉着妹妹进了嗣祖母宋氏的屋子。

宋氏让他俩坐下,犹豫了一会儿,方才道:“有些事,我不方便亲自去做,你们两个孩子出面,倒是无妨。过几日,燕王殿下应该就要进京了。他若知道你们兄妹几个在京中,说不定会召见。若你们真能见到燕王殿下,又或是燕王妃、燕王郡主,就帮着传几句话吧。”

谢谨之与谢慕林都吃了一惊:“燕王要进京?!”这消息可太突然了,他们先前一点儿风声都没听到。

宋氏叹了口气:“论理,我们这样的人家,是不该掺和到皇家、王府的事情中去的。只是你们父亲如今在北平任官,多得燕王府照拂,若能有回报的机会,自然不该退缩不前。焦大人虽是私下前来提点,但背后未必不合今上的心意,只是明面上不好明说出来罢了。”

谢谨之肃色相问:“祖母,焦大人希望我们给燕王殿下传什么信?”

宋氏叹道:“还是关于燕王府承嗣之事。焦大人说,今上有意过继一位皇子给燕王为嗣,但燕王明知今上心意,却迟迟未上本应和,令今上不解之余,也有几分不悦。今上此番急召燕王进京,就是为了此事。倘若燕王迟迟不肯应承今上提议,只怕有伤圣眷。”

第686章 台阶

关于燕王府嗣子的风声已经在京城传了很久了,连远在湖阴的谢家人都听到了消息。

只是风声传得虽久,燕王殿下本人却似乎一直没有表态。哪怕所有人都清楚,他膝下无子,皇家又一向有过继皇子入燕王府的传统,当今皇帝的某位皇子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燕王嗣子,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差别只在于被过继的是谁而已。

谢慕林此前从萧瑞的信里了解到一些内情,也大概知道皇帝更属意哪位皇子过继,萧瑞只说燕王心里有数,但不知道他有什么想法,如今听焦闻英透露的消息,似乎燕王对于皇帝属意的人选不太满意?

这里头有什么缘故,外人也难以知晓。焦闻英作为皇帝心腹,本不打算干涉这种皇室家务事。可如果燕王迟迟不作表态,惹得皇帝生出猜疑之心,那对朝局可没什么好处。燕王府手握北方重兵,几乎可以说是北方的土皇帝,若不是无子无嗣,迟早要过继皇子,又与皇帝是一母有胞,以当今皇帝这种性子,怎么可能至今兄弟和睦,毫无冲突?

这两兄弟间的关系一旦有所变化,皇帝对北方的军政格局插了手,影响到边疆的安稳,那可就麻烦了。北方敌国刚刚与本朝结束了一场大战,伤了元气,但并不是一蹶不振了,早晚还有卷土重来的一天。焦闻英是绝对不希望当今皇帝自断臂膀的。

焦闻英不确定燕王迟迟不对嗣子之事表态,是什么原因。如果仍旧希望由亲生骨肉继承王位,眼下的时机也未免太迟了些。燕王妃年纪大了,身体又一直不好,燕王还不愿意纳侧妃,连个妾室通房都不纳,怎么生儿子?还不如早早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而如果燕王是对皇帝属意的嗣子人选有所不满,也可以提出来,跟皇帝再作商量。不声不吭是不行的,他得让皇帝知道他的想法。而不是叫皇帝透露出了过继嗣子的意思,却除了几个曹家党羽外,无人应和,燕王府与北平官员更是连一个上本支持的都没有。

皇帝有些下不来台,急需要有人给他搬个台阶。焦闻英来传话,未必没有得到皇帝的默许。本来,若谢家人未进京,宫里似乎是打算让永宁长公主帮着传话的。可永宁长公主近日好象在为即将临盆的二儿媳操心,连太后都嘱咐皇帝皇后别给她添乱了。皇帝心里未必不清楚,母亲与姐妹是不想插手皇子之争。可他总需要有个人替他去传话给兄弟呀!

焦闻英来找宋氏,是很难瞒得过皇帝耳目的。但有了为帝王分忧的理由,皇帝也就没什么好在意的了。燕王对谢璞的看重,皇帝早已明了。若是让谢璞的孩子帮忙传话,虽然看起来有些儿戏,但越是儿戏,越是好说话。他只需要让燕王明白自己的想法,并不是真要逼迫燕王接受旨意。

当然,如果燕王是真的存有私心,不想将权柄交出来,那皇帝估计就不会再有这么温和的态度了。

谢慕林与谢谨之听着宋氏分析目前的局势,都觉得有些透不过气来。

原本以为北平会是个再安稳不过的地方,有燕王庇护,就算京中皇子夺嫡闹得天翻地覆,也影响不到谢家人。没想到,作为谢家庇护者的燕王府,原来也要面临这么大的风险。

谢谨之低声问宋氏:“燕王殿下会怎么想呢?我们替今上传话,身为臣下儿女,倒没什么好抱怨的,可燕王殿下是否会因此而对我们家心生不满?会不会不再信任重用父亲?”

宋氏叹道:“不至于此。燕王殿下此番愿意应召上京,想必心里也明白,到了他该表态的时候了。你们去传个话,也是让他知道今上的想法。今上暂时还未有逼迫燕王的意思,只是需要知道燕王忠心不改。至于其他的,就是两位贵人之间的事了,还轮不到我们这些外臣操心。”

谢谨之默默点了点头,又看了妹妹一眼:“若真需要去拜见燕王殿下,孙儿出面就好了,妹妹就不必同行了吧?”

宋氏道:“焦大人说得含糊,燕王此番是应召上京,但太后那边也传了话去北平,说想念孙女儿了,兴许燕王殿下还带上了永平郡主。若有郡主在,你最好还是把真姐儿带上。以燕王殿下对你们父亲的器重,等进了京,你们几个姐妹也肯定要跟郡主打交道的。”

谢慕林忙道:“我不怕。二哥,你就让我一块儿去嘛,起码相互可以做个伴,打打气,有事也可以两人一起扛啊!”

谢谨之不由失笑:“这有什么好扛的?”却不再多言。反正燕王郡主是否随行进京,还是未知之数,兄妹俩现在就争起来,未免太早了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