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网>都市言情>材料帝国> 第四百九十一章 金塘石化的掌门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九十一章 金塘石化的掌门人

1993年1月1日,生产资料供销体制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第一次取消计划控制、转为市场调控的产品包括钢材、水泥和平板玻璃。其中水泥和平板玻璃由于投资少、见效快,而且容易就地取材进行生产,在此前就已经有了市场化的雏形,在这一次的改革中不太受人关注。业内真正在意的,是钢材市场的变化。

在中国,什么事情要想真正保密是不可能的。早在国家计委正式发布通知之前几个月,社会上就已经在流传有关的消息了,有些消息灵通人士甚至连什么时候会开始改革就知道得一清二楚。如孙振江这样的“倒爷”们如走马灯一般地在各家大中型钢铁厂之间穿梭,预订了大批的钢材。还有一些省市的物资公司也未雨绸缪,做好了囤货的准备。

经过前些年的几轮改革,中国的国有企业也都有了经营意识,不再是那种不懂得市场行情的菜鸟了。对于放开供销控制之后可能产生的市场格局,各家钢铁企业的老总们都有所认识,所以在国家计委宣布放开之后的第一时间,各家钢企不约而同地把钢材出厂价格提高了50%以上。面对着汹涌而来的订单,钢材价格又继续攀升,逐渐冲向王鸿生向秦海预言过的2500元每吨的大关。

生产资料改革毕竟只是生产领域的事情,别说寻常百姓,就连刚刚开始出现的几家财经媒体都没有把这条消息放在自己的头条上。元旦这一天。各家媒体财经版的头条新闻是:

中国首座80万吨乙烯建设工程在山南省金塘市破土动工!

这项总投资达到70亿元人民币的特大型工程的开工,给节日里的金塘市又增添了无数的喜庆色彩。金塘市委、市政府提前几个月就开始进行开工典礼的准备工作,街道重新铺了柏油。人行道上的道砖也更换一新,无数戴着红袖箍的管理人员对市容、消防、检疫等等进行着反复的检查,整个城市可谓是闹得鸡飞狗跳,大家忙并快乐着。

对于官方这种扰民的行为,金塘百姓非常一致地给予了理解和支持,那个年代还没有什么环保组织、动保组织、人保组织,百姓们关心得最多的就是就业和收入。金塘市政府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声称这家名为“金塘石油化工厂”的企业投产后,能够给当地带来上万个就业机会。还能带来各种额外的好处。有了这样的期待,谁还会去折腾什么别的事情呢?

开工典礼都是大同小异,不外乎是让各方领导先讲一些废话,然后再象征性地到施工现场去铲几锹土。以示奠基。在这样一个大工程的奠基礼上,金塘市的领导就只有陪吃陪笑的权利了,前来参加仪式的有国家计委、石油总公司、山南省等各方领导,省部级干部十好几个,光是奥迪车就来了几十辆,车头上锃亮的四环标志亮瞎了无数围观群众的双眼。

按照秦海最初的设想,金塘石化是由大秦集团独家投资进行建设的,但经过数十轮商议,最后的结果是由大秦集团出资60%。国家石油总公司、山南省和金塘市出资40%,进行合资建设。秦海对于这个结果并无异议,因为随着方案论证的推进。他越来越发现,离开国家的支持,他是很难独自把这个项目做起来的。

首先的困难,就是大型石化工程涉及到土地、原料供应、成品运输等方面的协调,有了国家的参与,这些问题也就不成其为问题了。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山南省答应专门为金塘石化修一条铁路支线,用于成品运输。而石油总公司则答应同步建设一条输油管道,用于为金塘石化提供原油。这些条件都是秦海原本打算花一些力气去争取的,但在引入这些投资方之后,人家便主动把这些条件提出来了。

如果说上述的困难还可以用金钱来解决的话,秦海面临的另外一个困难就是花钱都解决不了的,这个困难就是人才的问题。一家大型石化企业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以及有经验的管理团队,而秦海手上并不具备这样的资源。他在金塘收购的那些化工企业可以提供出一些工人和管理者,但这种大型石化项目的掌门人,是需要历经多年才能培养出来的,谁也不敢随便找个愣头青去担当。

从赚钱的速度来说,秦海绝对是个“暴发户”,像他这种缺乏根基的人,最大的障碍就是没有一个庞大的班底,人才储备远远跟不上事业发展的速度。他让宁中英当集团的总经理,让宁默、喻海涛等一批小年轻分管各个下属公司,这都算是无奈之举。尽管宁默等人成长的速度惊人,已经勉强能够达到独当一面的水平,但秦海知道,这是付出了无数学费的结果,其中走过的弯路、浪费掉的金钱着实让人痛心。

具体到金塘石化这个特大型项目,秦海实在不敢拿出来给小伙伴们当练手的平台了。别说宁默等人,就是宁中英、宋洪轩这些人,也不敢接手这个项目,因为大型石化项目的管理是有一套自己的门道的,没有在这个领域中浸淫多年,不可能掌握其中的要领。这种大型项目如果出点事情,轻则会造成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重则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故,没有几把刷子的人,是不可能管好这种企业的。

最后,在王鸿生的协调下,石油总公司替秦海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掌门人。此人名叫任飞翰,现年50岁,五十年代留学苏联,回国后在几家石油化工系统的企业里工作过,从技术员做起,一直做到某家大型石化企业的副厂长,正在等着老厂长退休之后接任正厂长。当石油总公司把他找来,通知派他去一家私人占股60%的石化企业当厂长的时候,他心里老大一阵子不乐意。

“这是大秦集团的董事长秦海同志,即将开工建设的金塘石化有60%的投资是由大秦集团提供的。”半年前,王鸿生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郑重其事地把秦海介绍给了任飞翰。

“任厂长,多谢援手。”秦海向一脸严肃的任飞翰拱了拱手,客气地说道。

任飞翰礼节性地回了个拱手礼,一言不发,用好奇且略带着一些敌意的目光,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年龄只有自己一半的新东家。

“听说金塘石化的总投资超过70亿元,如果大秦集团投资60%,就是42亿元。我很好奇,秦董事长是如何筹措到这样一笔巨款的。”

在沉默了好一会之后,任飞翰这样发话了。

秦海早就听王鸿生详细介绍过任飞翰的情况,也听说了他对于这个新岗位的不满与不屑。听到任飞翰的问话,他微微一笑,说道:“这笔钱对于大秦集团而言,不算什么,我们从几年前就开始积累这笔资金了。任厂长说的42亿元只是我们对金塘石化的第一期投入,未来我们还打算追加投资,扩大规模。”

“我能问问大秦集团是通过什么挣到这么多钱的吗?”任飞翰问道。他对于到大秦集团旗下工作并没有什么兴趣,因此也不用担心自己的言行会得罪秦海。在他想来,如果秦海对他不满意,反而更好,他还懒得被派到这样一家不三不四的企业去工作呢。

秦海知道当时的人对于民营经济的不信任,对于任飞翰的这种态度,他并不觉得有什么意外。从王鸿生那里,他知道任飞翰是一个事业狂人,属于非常偏执的工业党,秦海相信,他是能够与这样的人成为好朋友的。

“大秦集团推出了几项新产品,包括热喷涂机、陶瓷刀、超高强度纤维等等,这些产品都属国际首创,我们就是通过这些产品积累下这么多资金的。”秦海回答道。

“几项新产品就能够赚到这么多钱?”任飞翰有些吃惊。受制于咨讯的缺乏,任飞翰此前并没有找到有关大秦集团的详细资料,石油总公司方面与他谈话的领导对于大秦集团的了解也非常有限,因此没能解释出大秦集团发家的历程。现在听秦海这样一说,任飞翰有些受到震动了。

“技术是能够赚钱的。”秦海微笑着说道。他简单地把几项技术的情况向任飞翰介绍了一下,任飞翰是搞经营管理的人,对于其中的奥妙自然是一听就明白。几十亿人民币的资金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在国际市场上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一些国际化工巨头的资产动辄数百亿乃至数千亿美元,秦海从这些大企业手里挣到几十亿人民币,倒也不算是什么离谱的事情。

“刚才听秦董事长说,你们此前的项目都是小投入、高产出。热喷涂机一年的产值达到几亿美元,而技术和设备的投入连1亿人民币都没有。既然有这样好的项目,秦董事长为什么要一掷千金搞石油化工呢?”任飞翰又抛出了一个刁钻的问题。不管秦海是个什么样逆天的人物,不问清楚这些问题,任飞翰是不会轻易投奔的。(未完待续)

ps:我回来了!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